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重生之大科学家> 一四二、病树前头万木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一四二、病树前头万木春(2 / 2)

重生之大科学家 何事公 更新时间 10个月前

这两个月,孙元起可不愿大家伙都闲着,左一脚,把分管师范、中小学教育的普通科从科长到科员全部踢出武昌府,让他们在未来俩月内完成对全省中小学和师范学校的情况统计;右一脚,把特地科、实业科踢出衙门,限期一个月,让他们摸清武昌府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现状。

孙元起一等再等,没有等来奏折的回音,反而等来了学部的两篇咨文:

1906年7月7日,学部咨各省添设法政学堂。凡未经设立此项学堂之省,应即一体设立;业经设立者,亦应酌量扩充。

1906年7月12日,学部咨各省举办实业学堂。按照地方情形,先设中等、初等实业学堂及实业补习普通学堂,尤应多设艺徒学堂。

清政府要求各省设立法政学堂,无非是为即将到来的预备立宪做准备。对于这类政治性学校,孙元起从来不感兴趣,而且学堂里要求设立的法律、政治两科,目前全国都处于无教材、无老师、无学生的“三无”状态,这更让他觉得意兴阑珊。

有心准备拖上三两年再说,谁知陈乾生看到之后主动请缨,要求由他来召集老师、编写教材,等时机成熟,便成立湖北法政学堂。“左右陈乾生无事,闲着也是闲着,让他先去张罗也好。”想到这里,孙元起便应允了。

而对于举办实业学堂,孙元起则是兴趣百倍,以至比对改革师范学堂更用心。因为这是在建好经世大学之后,孙元起不断梦寐以求的事情。

所谓科学技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这是记载在书本上的理论性学问;二是技术,这是分分布在工矿企业间的应用性学问。孙元起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经世大学现在研究的内容,大多属于科学,而不属于技术。只有研究科学,而不发展技术,就好比是沙漠中的金银珠宝,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紧要关头以至抵不上半个馒头一碗水。

然而,要在掉个树叶都能砸到三个黄带子的京城推广技术、发展实业,又谈何容易?来到湖北之后,一切都变了。尤其是此时,完全是天时地利人和:

论到天时,眼下全球正处于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时期,在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影响下,清政府鼓励创办实业,并要求各省举办实业学堂。

论到地利,湖北有亚洲最大的钢铁厂――汉阳铁厂,中国最大的兵工厂――湖北枪炮厂,全国第二大纺织工业体系――纱、布、丝、麻四局……总之,轻重工业基础基本完备。

论到人和,从二品的提学使在湖北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一人之上的张之洞不给自己使绊子,加上京城里有老大人照应,宫中两位大神给自己撑腰,完全能够在湖北地界横着走

作为未来人,孙元起脑袋里无数有巨大发展前景的创意,可自己却没有能力付诸实践,只能假手于他人。可是要交给外国人,恐怕自己只能喝点汤,就比如早前发明的充气双线圈钨丝灯泡、无限广播电台。要是哪天遇人不淑,恐怕连汤都喝不着。眼下要是成立一所工业学校,完全能够自己出点子、学生动手动脑子,把东西做出来。即便自己没喝着汤,那也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

在孙元起筹划的时候,被踢出去调查武昌府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现状的科长、科员也回来了,时间竟然只用了一个月。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要知道现在已经是七八月份,武昌又是三大火炉之一,天天在外面跑,这些细皮嫩肉的官老爷哪里受得了?自然得加快速度,早日交差。

看了他们的调查资料,孙元起才知道湖北早已创办了各种实业学校:1892年,湖北矿务局附设矿业学堂及工程学堂,汉阳制铁局附设化学学堂;1898年,在武昌洋务局开办湖北工艺学堂,在武昌四川会馆开办湖北农务学堂,几个月前刚刚改名为湖北高等农业学堂……

这些学校,在其他省份看来,已经属于高科技了;但在孙元起眼里,却是完全不入流。当他把目光瞄准这类实业学堂之后,它们的命运只能和师范学校一样:裁撤兼并。。<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