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特别行动> 中国的风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中国的风洞(1 / 2)

特别行动 苏男 更新时间 10个月前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飞机设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设备,那就是风洞。随着飞机的速度越来越高,还有导弹和太空船加入飞行的行列,风洞就成了科学家设计飞行物必不可少的设备了。

世界最早的风洞是英国人在1871年建造的,但是飞机的发明人却是美国的莱特兄弟。莱特兄弟在1901年建造了一个风速每秒12米的风洞,用它做实验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但是真正有系统地建造大量风洞的是德国人。

1907年,德国的哥廷根大学成立了哥廷根空气动力实验院,这个实验院的创办者和主持人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普朗特教授(Ludan,1881~1963),是流体力学的第二代掌门人。冯卡门也教育了一批高徒,其中一位杰出者叫钱学森,是流体力学的第三代掌门人。

不过中国的第一个风洞不是钱学森建立的,而是清华大学在1936年自行设计的,直径15米。

1936年,清华大学在南昌建造了直径45米的风洞,最大风速达到每秒58米。1947-1948年,清华大学在北平建造了横切面为椭圆形(0762米x1016米)的铁壳风洞,风速每秒40-50米。想想看,上个世纪的三0年代和四0年代中国是在战乱中挣扎,但是即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我们的科学家仍然努力从事尖端研究,并没入忘了知识分子对国家的责任。

新中国成立后,在钱学森的指导下建立了一批现代化的风洞群,高速摄影机、高速计算机、各种应用软体等等现代化的设备一步步成套地建立。根据新华社2006年的报导,中国建成各类风洞一百四十馀座,在风洞试验、数值计算、模型飞行试验等领域取得长足进步,空气动力学的设备、技术和人才均跨入国际先进行列。

2008年11月13日,中国空气动力研究基地庆祝40周年,在纪念大会上基地负责人王希山介绍,该基地拥有52座风洞,是亚洲最大的风洞群,其中有八座属于世界领先。风速从低速、高速、超高速构成衔接,能够进行从低速到24倍音速,从水下、地面到94公里高空,覆盖气动力、气动热、气动物理、气动光学等领域的空气动力实验能力。研究的课题从各型战机、神州系列飞船、和谐号高速列车、还有上海三百多米高的东方明珠塔等等。

设计和建造风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低速的风洞可以用风扇吹,超音速的风洞就需要用压缩空气了,实验的时间只有几秒甚至几毫秒,困难的程度远非一般人能想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