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神亦星编> 第四卷 《神亦·玄圃》/第三十七章 鸿门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卷 《神亦·玄圃》/第三十七章 鸿门(1 / 2)

神亦星编 鸿岩草 更新时间 10个月前

 第三十七章/鸿门</p>

——————————————</p>

昭梦脸上带着惊喜,说道:“麟肖?莫非,那是麒麟之肖状?”</p>

巫母笑道:“正是。”</p>

昭梦不禁又走回铜柱下方,细细观摩起来。</p>

看到这一幕,巫母想起了昭梦他们一行人初上阁台时的样子,正如眼前一般。</p>

巫母朗声笑道:“将军刚上阁台时,便对这些铜柱上的图案十分在意。想必此刻,将军更对中间这根铜柱上的麟肖更加好奇?”</p>

昭梦应道:“正是。”</p>

自顾自地看了一会儿,昭梦突然转过头,问道:“之前观看时唯独中间这根柱上并无图案,昭梦当时十分好奇。现在,昭梦更好奇,如何此时,这柱上又有了图案?”</p>

巫母笑道:“这五根天弦乃一同铸造,上面也都是有图案的。只是,旁边四根上的图案是阳铸,图状浮突,所以一目了然。中间这根却是阴铸许多微小凹点,其间暗藏许多图案。不过,平日被尘埃雨渍蔽蚀,图案常常不显。将军上阁台时,又逢四下晦暗,自然更加辨别不出。待到闪电击打之后,柱上尘埃荡尽,金体洁净,熠熠如洗。此时又逢漫天星斗,这柱上的众多凹点映照星光,便显出图案。”</p>

昭梦点头称奇,心中更是赞叹,忽然又发问道:“巫母说这根柱上暗藏许多图案,可为何除了这麟肖,我辨不出其它图案?”</p>

巫母和暗已经慢慢走到了柱前,也正看着铜柱。</p>

只听巫母说道:“因为这次的雷律奏的是《风丽》呀,自然只能辨出麟肖。”</p>

昭梦说道:“哦。”</p>

昭梦正自点头,旋即又追问道:“嗯,巫母此话何意?莫非雷律不止《风丽》,也有许多?”</p>

巫母慢慢说道:“当然。雷律一共十二篇,正应这根天弦之上的十二肖。依所奏雷律不同,这柱上显现的肖状也就不同。”</p>

昭梦感慨道:“且不说简阁与海图如何奥秘,就眼前这天弦铜柱,已经是奇巧乱目,堪称上应天星了。”</p>

巫母笑而不语。</p>

暗却独自望着星空,好像带着些许忧愁。昭梦如果见到这个情形,一定会疑惑,这么小的孩童会对星空有什么忧愁呢?</p>

只是昭梦还沉醉在他的感慨中,并未注意到暗,而是随口向巫母问道:“不知十二篇雷律之中,可有一二篇节流传世间?”</p>

巫母沉吟默念,过了一会儿,说道:“相传,殷末之时,恰逢宿敌围困此间,时任巫母为求助之事前往汾阳,途经河津,遇河水汹肆,不得渡。时任巫母便依某篇雷律之节,拊击河边礁石,从河水中唤出一只灵龟,相助渡河。也不知是何人有幸巧遇此事,竟暗中将那些音声之节记下了一大半。从此,那篇雷律便有些许片段流传世间,被世人唤作《韶华》的曲子便是其余绪。”</p>

其实,昭梦并没有听闻过《韶华》。此刻,昭梦心中只是在想,巫官留下来并被王后发现的那首曲子,不知是否也是雷律之一篇。因为夫人曾经演奏过那支曲子,昭梦细细回想其节律意蕴,觉得与雷律之品级相差颇远。再一想,巫官也不会轻易遗出雷律。于是昭梦只能带着些许遗憾,否定了这个念头。</p>

回过神来,昭梦注意到了暗,不禁回想起对祭族的许多疑惑。</p>

昭梦向巫母问道:“巫母所称的这位贵客,小小年纪,却心智过人。听他言语之间所透露,好像他是祭族长老之子。”</p>

巫母笑了笑,说道:“暗正是祭族长老之子。世间都说巫人隐藏行迹,但比之祭族,可谓相去甚远。祭族才是真正地不与他者往来。祭族族众极少,但都生性聪慧,只觉得凡夫俗子不足以与言。”</p>

昭梦点了点头,说道:“那暗一定将是下一任的祭族长老了。”</p>

巫母摇了摇头,说道:“祭族之长老并非父子相承。凡祭族之众,只要经羽光卫一致同意,便可参选长老。由族中选出六位与选者,一同进入祭舟卜问,依其结果定出长老。其余五位便分任各项执事。”</p>

昭梦听了,觉得这法子很是有些道理,接着又问道:“祭族为何不与他者往来?刚才听暗说起,祭族是为躲避灾难,才来到此间,还说起什么鸿门。敢问巫母,祭族到底从何而来?”</p>

暗已经不再看星空,而是正关注着巫母与昭梦的对话。</p>

巫母看向暗,似乎是在询问该不该回答昭梦的问题。</p>

看见暗点了点头,巫母便说道:“将军从迎台走来时,可曾注意到脚下这座山有何标识?”</p>

昭梦略一回想,点头说道:“我看到,山壁上的草木间隐隐有两个大字——鸿岩。”</p>

暗转身向石亭中去取饮具去了。</p>

巫母慢慢坐到地上,数着水中星影,慢慢说道:“大概是在唐尧的时候吧,也不知是为何,繁星的阵列越来越明澈,山川间的草木越来越繁荣,凶暴野物越来越少,卜问也越来越多地应验,许多氏族中能力超出者也越来越多。</p>

其中有一些人感应到诸般变化,探因索源,最后竟都聚到这巫山中。众人只见群鱼列水,巨蟒伏地,麟犀踞崖。到了晚上,百鸟谐鸣,月华晴空,一冠蛇径至众人面前,吐信垂首而拜。众人随这冠蛇登上此山时,已是次日清晨,便见铜柱在立,清泉正涌。只是那时并无石亭在此。而那冠蛇径从泉眼之中遁去。</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