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神亦星编> 第五卷 《神亦·层城》/第二十四章 天池之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卷 《神亦·层城》/第二十四章 天池之行(1 / 2)

神亦星编 鸿岩草 更新时间 10个月前

 第二十四章/天池之行</p>

——————————————</p>

榕和其他四人赶紧朝着那块玉琮的鱼眼部分仔细看去,这才发现,这条玉雕的鱼确实如同老板所说的那样,两只眼睛都有着重瞳。</p>

蓼和衡都说道:“还真是重瞳呀。”</p>

工说道:“这可真是一件巧事。榕,你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呢?”</p>

榕说道:“以前,我只是知道这件玉琮极其重要,所以平常都珍藏着,没有怎么仔细地看。而且,两只鱼眼本来就小,不是这么经人一提醒,还真注意不到是重瞳。”</p>

兰向那位老板问道:“老板,这块鱼形玉的重瞳有什么说法吗?”</p>

老板回答道:“这块玉的灵性就集中在这对重瞳的鱼眼上。据说,这对鱼眼的重瞳能够吸收日月之精华,让这条鱼醒过来。”</p>

榕惊讶地问道:“醒过来?”</p>

老板说道:“没错。某种意义上,就是说活过来。”</p>

榕看向兰他们几个。</p>

兰说道:“或许,就是说能提供给我们想要的信息的意思。”</p>

榕急切地问道:“那么,如何让这块鱼形玉的重瞳吸收日月之精华呢?”</p>

老板说道:“所谓吸收日月之精华,就是吸收满月之夜的月光,和夏至之日的日光。其中月光属阴,可以醒较小的鱼瞳;日光属阳,可以醒较大的鱼瞳。”</p>

衡说道:“过几日正好是月圆之期。正好天已放晴,到时候一定是皓月当空。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时机验证一下。”</p>

老板说道:“光有天时还不够,还必须有地利。选择醒玉的地点也很重要。必须是山川灵气之所在的地方。”</p>

兰问道:“老板,你能说得具体一点吗?”</p>

老板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还得靠你们自己去寻找。好了,我也跟你们聊了有一阵子了,我该去准备今晚要用的菜品了。”</p>

于是,榕一行收拾东西,来到楼下,跟老板结了账,就离开小饭馆,返回了旅店。</p>

榕他们的乌江镇之行可以说取得了一点成效,知道了揭开玉琮的秘密的方法。接下来,困扰榕他们的问题是,那位老板所说的能够醒玉的地点在哪里。</p>

就此,榕与工和兰展开了讨论。可是,华国大地上具有灵气的山川名胜实在是很多,这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衡和蓼没有参与到这场讨论中,而是拿着各自的平板电脑,浏览着关于华国的山川名胜的信息。</p>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榕、工、兰就一点达成了一致。那就是,这种吸收日月精华的醒玉活动应该在某座山的山顶上进行最为合适。因为那样的地点距离日月更近,能够让玉琮吸收到更多的精华。但是,具体应该到哪座山上去进行醒玉活动,三人难以达成一致。榕和工的观点是应该在文化传统中最著名的五岳中的某一座或者两座来完成醒玉活动,但到底是哪一座却说法不同。而兰的意思则认为,问祭琮既然是一块灵玉,颇有点道教中的仙宝的色彩,要想唤醒它,应该去道气聚集的地方,比如武当山、龙虎山或是黄山。</p>

听着榕、工、兰的争论,蓼无心继续浏览网页,便在一旁听了起来。忽然,蓼灵机一动想到了鱼最离不开的不就是水吗。</p>

于是,蓼说道:“三位,停一下。我觉得你们三位的观点都不对。”</p>

工问道:“那你有什么观点呢?据我所知,虽然你的汉文诗词水平比我们高,但你对祖国的山川地理可没有我们熟悉。”</p>

蓼说道:“当然,我当然没有你们那么熟悉这个国度的山川地理。但我知道一个再浅显不过的道理,那就是鱼儿最离不开水。榕的这块问祭琮既然被雕刻成鱼形,必是具有一些鱼性。我们应该找有水的地方去醒玉。”</p>

工说道:“有水的对方?你是想说江河或者湖泊吗?可是我们已经议定了醒玉应该向山顶上去。”</p>

兰说道:“应该是有水又有山的地方。”</p>

榕说道:“有水又有山,有山又有水……山上有水!或者,水上有山!”</p>

工立即转头对衡说道:“衡,别看网页了。打开卫星地图,找山上有水的山。”</p>

蓼对兰说道:“兰,我两来一起找水上有山的地方。”</p>

很快,工就发现了一个著名的山上有水的地方——长白山天池。</p>

长白山天池是一个休眠火山口积水形成的湖泊。夏季积雪融化,池水比天还要蓝。冬季湖面冰冻,冰面像雪一样白。天池被十六座山峰环绕,仅在天豁峰和龙门峰之间有一狭道供池水溢出,飞泻成长白瀑布,便是松花江的正源。</p>

榕说道:“我有一种预感,这个长白山天池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长白山天池的月圆之夜就是我们需要寻找的时间和地点。你们觉得呢?”</p>

众人都认为榕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决定不妨就去长白山天池试一试运气。</p>

于是,榕他们五个人收拾好行李,结了账,当即返回江对岸的城市。路上,兰已经给大家买好了第二天一早出发的火车票。兰之所以选择火车,是为了方便衡与蓼欣赏沿途的风光。在城里休息了一晚之后,第二天,榕一行人带着各自的宝物登上了火车。当然,蓼的端平剑是通过特殊托运渠道带上车的。</p>

坐在平稳明亮的车厢里,衡与蓼怀着愉悦的心情观赏着车窗外的风光。阳光下的冬日在奔驰着的车中旅客看来,别有一番意趣。榕、工、兰则很细心地为衡和蓼讲述着沿途的风光。</p>

蓼打开自己的平板电脑,写下了一首诗作:“</p>

乘长车以越江原兮,饱览山河;</p>

叹平畴以赞神州兮,爱我祖国;</p>

数鸦巢以助游戏兮,点餐止饿;</p>

判田禾以分南北兮,窗含夕色。”</p>

就在蓼准备关闭电脑屏幕的时候,衡说道:“蓼,你刚才又写了一首诗吗?”</p>

蓼回答道:“对。”</p>

衡问道:“能给我看看吗?”</p>

蓼说道:“当然能。”</p>

说完,蓼就将平板电脑递给了衡。衡轻声地吟咏着蓼刚刚写就的诗作。</p>

经过近一天的旅程,榕一行五人于夜晚时分到达了CC市。此时的长春一片冰天雪地。刚从火车站走出来,大家都感觉寒冷的气温仿佛让街头的灯火都朦胧了许多。</p>

工一边跺着脚,一边说道:“我说,天气这么冷,我们赶快找家饭馆吃晚饭吧。”</p>

蓼附和道:“工说得对。这是我们眼下最重要的一件事。”</p>

榕说道:“好吧。我们就去找一家饭馆,尝尝本地特色的美食。”</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