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楚定天下> 62—公道(两章合一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2—公道(两章合一章)(2 / 2)

楚定天下 战国小怀王 更新时间 9个月前

这顿粮食让老人相信了熊槐的公道。</p>

“是那淮泗的封君,”老人哽咽的说道,“之前大雨,闹洪灾,很多农田被淹了,一些粮食都没来得及收就没了,但是那些狗封君和狗官非要我们交,一些没交上来的就被抓了去,有些不走运的被砍了头,我们没办法只能逃了。”</p>

淮泗封君。</p>

刚消气的熊槐感觉心中又有一股气涌了上来:“寡人记得淮泗该交的也没交上来吧?”</p>

“是!”昭睢答道。</p>

“下面狠劲剥削这些可怜的百姓,朝廷那边又不给,尽数中饱私囊!”熊槐怒斥道,“这淮泗的封君甚是可恶!”</p>

昭睢见熊槐气上心头,便道:“淮泗封君做的着实过分了。”</p>

“何止过分?简直无法无天!寡人恨不得现在就砍了这些蛀虫!”</p>

“大王要砍,至少三个月内不行。”昭睢见熊槐怒火攻心,但也不顺着他,“淮泗之地不比江夏,淮泗北靠齐国南靠越国,若是逼得太紧,投了齐国或者越国,只怕贻害无穷。”</p>

“寡人只是气他不过,”熊槐也压了压心中的怒火。</p>

“但是也要提上日程了。”熊槐又转折道,随后看向老人,说,“淮泗封君官吏已经人心尽失,朝廷再不有行动,只怕就是我楚国人心尽失了。”</p>

老人见熊槐看向自己,也听懂了熊槐和昭睢的话,便道:“只求大王早日还淮泗的百姓以公道!”</p>

熊槐点头漠然,道:“放心,寡人自然会还淮泗一个公道!”</p>

随后熊槐起身,带着昭睢回到了车驾。</p>

“方才那老者听懂了,要不要?”见已经看不到那个老人,昭睢低声道。</p>

熊槐叹了口气,说:“不用,他也活不久了,都是苦命人。”</p>

“这流民有近千人,大王当做何处理?”昭睢又问。</p>

熊槐平复了一下方才的心情,道:“交给你吧。”</p>

“交给臣?”昭睢疑惑不解。</p>

“对。”</p>

“可是臣负责的是巡抚司,这流民交与臣,一来加大了巡抚司的工作,二来巡抚司也没有部门能够胜任啊。交与毫无益处,请大王三思!”</p>

“对你有用,”今日实在是太过疲惫,熊槐便侧躺下来,“淮泗的封君要除,这些流民那个不是从淮泗出来的?只怕有十几万百姓跟这些流民认识。”</p>

“大王的意思是?”昭睢的答案呼之欲出。</p>

“寡人也好,朝廷也好,百姓也好,其实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封君。但是现在封君跟官吏勾结,打着寡人和朝廷的名义横征暴敛,寡人和朝廷挨骂背锅,他们拿好处。在百姓眼中,寡人、朝廷和封君官吏都是一体的。”</p>

顿了顿,熊槐继续道,“方才寡人为什么一直跟他们强调要还给他们一个公道?为什么要给他们粮食?”</p>

“臣懂了!”昭睢恍然大悟。</p>

“你准备什么时候对淮泗封君动手?”熊槐又问道。</p>

“我军用兵于越国之时,便是对淮泗封君动手之日。”</p>

“噢?”</p>

“淮泗封君不同江夏,跟齐国越国有牵连,这大王是知道的。若是逼得太紧,贸然派兵进驻,恐怕会被逼反,到时候同齐国里应外合,淮泗五年之内断然无收回之可能。所以必须要找个理由派兵进驻淮泗,不让封君起疑心!”</p>

“你的意思,淮泗的封君不能跟江夏一下?淮泗必须用兵弹压?”</p>

“是!江夏封君是臣骗过来的,这才避免了兵戈,骗得了封君一次骗不了二次。况且淮泗为边境,必须以重兵弹压之!否则必会生乱。”</p>

“还真是个麻烦。”</p>

“大王,还有一事!”</p>

“何事?”</p>

“大王回郢都后,请问罪于淮泗封君,并责罚之!”</p>

“岂不是会打草惊蛇?”昭睢的话让熊槐云里雾里的,这个时候不是应该要隐藏自己的想法么?还问罪淮泗封君,这不就是打草惊蛇,明着告诉你我要干你么?</p>

昭睢回答说:“大王若是不问罪,淮泗封君定然会以为大王软弱,届时更加猖狂,若是有心机城府者,只怕看出大王图谋淮泗之心。所以必然要问罪,但是责罚不可以过重,也不可以过轻,依法即可,如此一来,淮泗封君不会起疑心,行事不会也太过猖狂,淮泗的百姓,也会好过一点。”</p>

昭睢最后那句话让熊槐鼻子一酸。</p>

“嗯,寡人会这样做的。”</p>

随后便让昭睢离去。</p>

此时熊槐想到了一首诗:</p>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

是啊,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

古往今来农民起义归根到底是什么原因?很简单,活不下去,他们在起义初期(宋朝除外,宋朝特殊的体制造成了起义的性质不同)不是追求锦衣玉食,也不是追求封侯拜相,他们所追求的,无非就是吃口饱饭穿件暖和衣服。</p>

每天能吃口饱饭穿件暖和点的衣服,这些底层人民吃饱了撑的去干造反这种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儿啊?个别人除外哈,例如“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的张献忠。这货纯属造反造上瘾了。</p>

可是,在封建王朝那些官吏根本就不知道适可而止这个道理,在他们眼中,这些底层人民就是贱民一个,天天跟他们对着干。用当年明月的那句话来说,他们就干两件事,一个是欺上,上面派人查政绩他们就做些表面工程,然后报点好看的数字上去,让上面以为他治下那是一片祥和,人人安居乐业,然后他就能升官;一个是瞒下,底层人民不识字,朝廷规定收一成赋税,他就去收三成,什么,你说这布告上不是三成?我说三成就是三成!我代表的就是朝廷!你这刁民,扁担大的字不识一个,还敢造谣质疑这布告的真实性?拖出去,砍了!</p>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一片乐观,认为自己是太平盛世,国富民安,人人安居乐业,无不歌颂我皇帝的声名!地下百姓呢?艰难存活,每天吃不饱穿不暖,拖着疲惫的身子去耕耘,然后还要交粮食给官府,最里面十句话有五句话是骂皇帝的。</p>

最后,农民活不下去,造反起义,而上层的皇帝对起义预估不足,派遣没有战斗力的中央军队一波又一波的送,等中央军死完,给农民军喂大了后,只能让有战斗力的精锐边军去平乱,最后边军壮大,来个黄袍加身,得嘞,皇帝寄咯!</p>

但凡能让农民吃口饱饭都不会有这个情况!</p>

但是,古代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吏治,不能说是很好吧,只能说一塌糊涂。明朝刚刚建立就能揪出来一大堆贪污官吏,可见一斑!</p>

(本章完)</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