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军将领在祁堰大营中被一网打尽,余下少数留守的将领注定拦不住早有预谋的凤竹各族。</p>
这一路十来万大军中,除了少数精锐嫡系部属奋起抵抗,但被祁堰等人轻易镇压后,余下的军卒们都很识时务的选择了归降。</p>
毕竟大部分军卒都没有多少忠诚可言,谁管饭就跟谁走,其中不少人可能连头上领军的具体是哪一个士族老爷都分不清楚。</p>
为了避免凤竹本地士族势力过于膨胀,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黎珩从这些归降的柳氏军卒们中精挑细选,选取出来几支看起来还算齐整的队伍收归了麾下,剩下的才交给祁堰等人自行瓜分。</p>
黎珩不是不想将这些军卒全部划归麾下,只是兵力并不是越多越好。</p>
收下这批降卒以后,他麾下直属的军队规模已经膨胀到了两万五千人,虽然他此前启用了老卒作为基层将领,但如此规模也接近他可以指挥的极限,若是规模再继续扩张下去,这些新增的军卒只能成为累赘,而不能化为有效战力。</p>
就算是如此分配后,也是超出了黎珩的预计,限于粮草供应原因,祁堰等人其实也未将这些降卒全部化为己用,只从其中选取了三万余人,加上凤竹各士族原本剩余的近五万部属,凑出了八万大军。</p>
至于余下谁也不要的五万余人未来的去处,黎珩与江煌几人也做了多次商议。</p>
杀肯定是不能杀的,谁也不愿意自己背上屠戮五万降卒的名声,若是传扬出去,以后可再也没有招降纳叛的机会。</p>
但将其没收兵甲后就地解散的方案也得到了江煌和祁堰等人的强烈反对,祁堰反对自然是因为如此巨量的降卒就如此就地释放,可能会形成规模庞大的流民潮,冲击凤竹各家封地。</p>
至于江煌的理由也很简单,为了后续计划的开展,目前兵变的消息还不宜传播出去。</p>
杀也杀不得,放也放不得,最后黎珩只得拍板,令孟敦统领一部军卒将这五万余降卒递解到后方,让陶信头痛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