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开局直播毒鸡汤,差点笑死观众> 第430章 《感动大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30章 《感动大夏》(1 / 2)

 今天是大夏春节复工上班的第一天。

身体还没有从惬意的假期中苏醒,就进入了工作状态。

整个大夏的氛围用怨气冲天来形容,毫不为过。

对于大多数人来,脱离了充斥着规则束缚和无能为力的社会环境后,回归到属于自己人生状态中,需要进行情绪调节,释放压力。

而现实中的娱乐项目,不管是纸醉金迷,还是街头小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反而更容易积压压力。

所以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通过电视节目来缓解压力,因为看电视的时候,想怎么看就怎么看,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感觉全世界都在围绕着自己转,十分解压。

后来互联网普及,还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娱作品,以及多样的形式,这让大家更加沉迷用这种方式解压。

再配上熬夜,更是绝配。

终于让大家感受到了‘活着’的乐趣。

虽然互联网已经普及多年,但是大多数人依旧没有放弃看电视的习惯,尤其是中老年人,每天看《气候预报》和《要闻联播》已经成了大夏人刻骨子里的习惯了。

后来移动互联网让《气候预报》变成了事实播报,收视率降低了一大截。

但是《要闻联播》的不可替代性,依旧是所有人每天必须打卡的节目,几十年来平均30%的收视率,可不是那些周播娱乐节目能够比拟的。

通常《要闻联播》结束后,会有将近3分钟的广告时间,后面就会播放黄金档的电视节目。

但是今天《要闻联播》的主持人在结束时,却没有感谢大家今天的收看,而是插播了一条特殊播报。

“夏视电视台年度特殊节目《感动大夏》,将在19:40分,于全国各大卫视同步播出,敬请观众朋友期待。”

这是....广告?

《要闻联播》从来不插播任何广告,但是今天,结尾这条明显是广告吧。

即便是夏视自己出品的节目,在《要闻联播》上打广告,似乎也有些不太合适吧。

而且主持人说的是,全国各大卫视同步,也就是说等下不管换什么台,都会看到这个节目?

莫非,这个节目的性质,和《春晚》类似?

数亿观众脑海中同时闪过好奇和怀疑的念头。

10分钟后,《感动大夏》的片头开始播放,1分钟的片头向所有观众展示了什么叫做,史诗感的鸿篇巨制。

在这一分钟的片头中,只有画面,没有任何旁白,却让所有人仿佛看到了大夏的百年兴衰。

氛围瞬间就变得肃穆起来。

画面一闪,人们仿佛回到了一星期之前的春晚节目现场。

熟悉的舞台,熟悉的主持人,除了现场舞美装扮的以黑白偏冷色系之外,几乎让所有人以为自己穿越了。

还真是《春晚》级别的新节目?

带着惊讶和好奇,穿着白牡丹刺绣旗袍的洛莘开口,介绍《感动大夏》。

很快大家就得知,这是一个颁奖节目。

颁奖节目有什么好看的?

还这么大阵仗?

而且夏视颁奖,得什么级别的人物可想而知。

哦,又歌功颂德是吧。

瞬间,很多观众心生嘲笑,准备关闭电视。

在公司拍老板马屁,捧上司臭脚已经够了,不想回到家还继续为奴为婢。

但是还不等吐槽完,洛莘介绍第一位获奖者就让他们停下关闭电源键的动作。

第一位获奖者,竟然是一位将近九十岁的黄包车夫?

黄包车夫?

那不是电视剧里上个世纪才有的东西吗?

现在还有干这种工作的?

连人力三轮车都只有在景点才能看到了吧。

这...夏视动用这么大规格置办的节目,竟然要颁奖给一个蹬三轮的?

你们夏视似乎是在搞一种很新的颁奖典礼。

带着荒谬无语的好奇,所有观众准备看看这是什么活儿。

但是很快,他们看热闹和嘲讽的心态,就崩了。

因为获奖者,真是一个蹬三轮的。

而且还是一个蹬了近60年三轮车的车王。

但他靠着捡破烂,六十年间,资助了三百多名贫困孩子上大学。

他生于大夏之前,是见证过两个朝代的跨时代者。

他生于贫寒,长于微末,他在战乱年代卖苦力维生,受人白眼,让人欺负,终日食不果腹。

大夏建立后,他勤恳劳作,甘于奉献,多次获得劳动模范,靠着蹬三轮成家立业,而且资助了家里的子侄上大学,他从未上过学,也不识字,但是对知识抱有旁人难以理解的虔诚。

他的口头禅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可不能不读书。

所以他将所有的身价全部资助给需要读书的贫困学子。

退休后,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但是资助的孩子学费没有着落,已经过70的他决定重拾旧业,再次蹬起三轮车,这一蹬又是二十年,直到筋疲力尽,在最后一个冬天,已经90岁的他到某中学,递上手里的饭盒,里面装满了散碎硬币和零钱一共500元。

“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了,这是我最后的一笔钱,我没用啦。”

作为全国最》,虽然有弥补过失的原因。

但是看完《感动大夏》内容后,只要是懂传媒的人,都能够看出这个节目的价值和意义。

这是一个不亚于《春晚》的节目,尤其是在宣扬意识层面,能够带来的不只是收视率,更是夏视最需要的东西。

这个节目,如果不瞎搞的话,是能成为夏视新的支柱节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