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伐明> 第二十五章关中十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五章关中十三(2 / 2)

伐明 林泉隐士 更新时间 2019-10-11

这样一项项的政策下来,不仅让朝廷的赋税减少,也让皇家的内帑日渐空虚。

在万历年间,江南地区一年的海关税银在六百万两左右,这还不算收税太监的贪污受贿。到了天启年间,海关税就有了减少,但是每年的税银也在三百万两之上。而崇祯年间,废除了矿税监之后,朝廷海关税的收入只有几千两白银。

海关税如此。茶税也不例外,浙江茶税天启年间每年能增收十七万两白银,到了崇祯年间,浙江的文官老爷只给皇帝上交了十二两白银。千古以来。这种情况也极端罕见,只有在崇祯朝才出现了这种千古奇闻。

朝廷因为八股取士、重用文官的原因,大部分官员几乎全部来自浙江、江西、南直隶、山东等南方省份。这些官员家中,大部分都是大地主、大商人出身,指望他们将捞到手中的银子拿出来给朝廷,根本就是妄想的无稽之谈。

利益一旦夺到手中。是万万不可能放手的,崇祯皇帝开了这个口子,即便以后想要从新使用万历、天启两代皇帝的策略,也将更加困难。

除非在江南杀个人头滚滚,否则根本不可能从江南士绅中收到税银。

周延儒、何如宠等阁臣大部分都是精明过人、明哲保身的聪明人,他们根本不敢得罪这股强大到能左右朝政的既得利益群体。

况且他们本身也是这个利益群体的一员,即便背叛了这个群体,提出了征收矿税、关税、商税的意见,只怕马上就会淹没在御史言官的弹劾奏章中。

面对税收缺乏的问题,内阁阁臣只能也只敢从开源节流上面想办法。所谓的开源税收,并不敢破坏士绅阶层的利益,也只能从地位最低的百姓身上动刀子。至于节流,也只敢从皇室的花销上面节省。而各级官老爷的福利俸禄,冰炭孝敬、那是万万不能更改一分的。

毕竟太祖爷制定的官俸,几乎二百年没有任何改变,朝廷命官的收入本来就非常低微。如果只依靠俸禄,朝廷命官几乎不能养家糊口,只能像海瑞一样常年不吃一顿肉了。

这两个根本问题解决不了,即便有一些精兵,也是治标不治本,根本于大局无补。

周延儒等人从几百万读书人中高中进士,在两万多名文官中脱颖而出,成为当朝的宰相、内阁的辅臣,毫无疑问也是这个时代最聪明、情商最高的一批人。

朝廷面临的问题他们也一清二楚,但是这些明哲保身的聪明人,并不敢冒着身败名裂的危险做一点儿改变。

他们都是世代读书的缙绅,即便朝廷真的亡国,与他们而言也没有太大的关系。

无论是秃匪称帝,还是建奴立国,总是需要读书人为他们治理国家。哪怕他们暂时失去了政治力量,他们的后人也会中举当官,从新屹立在朝堂之上。

况且崇祯皇帝这位当朝天子为人刻薄,哪怕是当初保扶他登上皇位的来宗道,也被他一脚踢去,狼狈的辞官致仕。像这种三朝老臣也没有任何体面,更不用说他们这些资历较浅的阁臣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