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超级生物帝国> 【241章】 新船下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41章】 新船下水(2 / 2)

超级生物帝国 壮乡小仨 更新时间 2019-10-13

在上个世纪,造船厂一般都是采用固定式下水滑道来把船坞上建造的轮船推下水,这种方式工作效率低,对轮船底部的损害比较大。

随着合成材料技术的不断进步,在中小型造船领域利用橡胶气囊下水的技术也是不断成熟。成为了如今造船新技术的一个亮点。船舶用气囊下水是一项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工艺,它克服了以往中小型船厂修造船舶能力受制于固定式下水滑道的弊端,发展成为今天极具灵活xìng的柔xìng下水技术。

以起重气囊和滚动气囊为主要工具,将船舶承托在气囊上,从修、造场地移入水域或从水域迁移上岸,利用气囊的低充气压力、大承载面积以及大变形后仍容易滚动的特点,先用起重气囊将船舶从墩木上抬起,搁置于滚动气囊上,然后通过钢缆牵引和气囊的滚动,使船舶缓慢的滑入水中。

相比于固定式下水滑道技术,气囊下水技术拥有省工、省时、省力、省投资、机动灵活、安全可靠、综合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去年,华夏国内的一家造船企业成功地利用80根直径1.5米的橡胶气囊,把一艘排水量超过七万吨的远洋货轮顺利推下水,创造了世界造船领域的一个记录。

在‘玛卡造船’筹备之初,段磊就注意到了这个技术细节,因此从‘叮叮’的资料库中找出了一份高xìng能橡胶合成技术,交给了‘玛卡园区’内一家橡胶企业进行技术攻关。如今,‘琼岛橡胶’已经成功地研制出充气后没平方厘米150Kpa,每米承受里30吨的橡胶气囊,理论上可以承载排水量为8万吨的大型轮船顺利下水。

因此,如今‘天澜一号’仅仅3万吨的排水量,对于这些大型的气囊来说,只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当气囊开始缓缓充气的同时,用于把轮船固定在船坞上的各种支架也在工人们的cāo作下顺利地被拆除,‘天澜一号’一万吨的自重就完全由这60根20米长的巨大气囊进行支撑!

当‘天澜一号’完全悬空的时候。固定在船头上的钢缆开始缓缓卷动,牵引着‘天澜一号’往着距离船坞不到20米的海域前进。钢缆的另外一端,是固定在从海船调过来的一艘排水量八千吨的牵引船上,它将帮助‘天澜一号’顺利下水。

随着‘天澜一号’的不断移动,在场所有的人心都几乎跳到了嗓子眼上,毕竟整个下水程序中,最紧张的时刻来临了!

可以想象,加入这些气囊承受不住‘天澜一号’的重量,出现爆炸的状况,不仅仅是会给现场的工人造成伤亡。甚至有可能使得‘天澜一号’就此搁浅,功亏一篑!

即便是对这些大型气囊xìng能了若指掌的段磊,也是有些紧张!

毕竟,‘天澜一号’是‘玛卡造船’第一艘下水的产品,假如出现任何状况,对于‘玛卡造船’的士气将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这一次无论如何也不能有闪失。

为了确保这一次气囊下水仪式的成功,从昨天晚上开始。‘玛卡造船’的工人们在船坞上加班,把船坞下方的斜坡清扫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还找来了磁铁,把每一寸土地都吸附了一遍,生怕有一丝一毫的金属屑遗落,对气囊造成破坏。

还好。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气囊的承重能力相当不错,正在平稳地承载‘天澜一号’从斜坡上滑下,朝着水里前进。

现在,在场的人都顾不上交谈。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那些正在斜坡上不断更换气囊、调整空气压缩机运行功率的技术工人身上。虽然这些工人是刚刚来到‘玛卡造船’工作,但是他们已经是造船行业的熟手,因此工作起来也是有条不紊,没有一丝慌乱。

整个现场除了空气压缩机给气囊充气的斯斯声,不远处牵引船引擎的轰鸣声,就只剩下了现场cāo作工人对讲机的沟通。整个下水程序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关键时刻!

…… ……

‘天澜一号’庞大的身躯在牵引船的力量下,顺着斜坡一点点往前进,而硕大的黑sè气囊犹如‘天澜一号’的轮子一般,承载它一步步靠近海水。

当‘天澜一号’的前端顺利地探入船坞前方的海域的时候,在场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松了一口气;当‘天澜一号’整体滑入了海水之中,也就意味着这一次‘天澜一号’的下水程序圆满成功!

顿时,在场的所有人发出了一阵欢呼声,在船坞外面安排的工作人员倒也是挺机灵。一听船坞内的工人一片欢呼,立刻就点燃了船坞广场上一串长长的鞭炮!

随着这封十万只的鞭炮响起,意味着‘玛卡造船’成立以后第一艘万吨巨轮成功下水,它创造了华夏造船业的一个记录!

从开工到下水,只用了两个半月,而它在海面上列装其他设备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半月,堪称神速!

虽说现在的国际造船企业利用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建造一艘万吨巨轮的报道经常见诸报端,但是那都是建立在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建造的基础上,哪里见过像‘玛卡造船’这样一天只有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

‘天澜一号’的成功下水不仅仅是‘玛卡造船’投产之后的一件喜事,更是‘叮叮’所倡导的模块化生产、流水线装配理念的一大胜利!

别看‘天澜一号’的建设工期很短,但是在船坞之外的准备功夫可不少,可以说,‘天澜一号’的胜利是并行工程的成功,也是社会大分工的一个真实写照。

比如,‘天澜一号’所用的各种船用钢板,早在三个月以前‘玛卡造船’就已经根据规格、xìng能、型号等等向海钢下了订单,海钢则是利用‘玛卡金属’所提供的技术进行生产,在‘天澜一号’开始装配之前送到船坞。

包括燃气轮机、曲轴、螺旋桨、配套设备等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合作生产,最终在‘玛卡造船’的船坞汇总,一一装配在‘天澜一号’身上。

这么庞大的一个工程,也只有‘叮叮’超强的运算能力才能把每一项工作、每一个配件的生产安排得妥妥当当,若是换成任何一家造船企业,不说管理体系的崩溃,至少也会错误百出,而不像‘玛卡造船’这样完美运行!

…… ……

看到‘天澜一号’整体成功下水,段磊激动地一把抱住了在自己身边的朱浩洋,这将会是‘玛卡造船’向世界造船巨头发出的第一声呐喊,也将会成为帝国海军走向深蓝的一个开始!

‘天澜一号’的成功建造将会给‘玛卡造船’提供大量的实际经验,有了这些积累,‘玛卡造船’将来无论是发展更大吨位的远洋货轮还是发展各种军用舰船,都不会像以前那样两眼一抹黑。

作为‘天澜一号’的实际负责人,朱浩洋心中的激动并不亚于段磊,因为他从海船离开,为的就是能够亲手制造出更多更好的远洋轮船,为帝国的造船工业、军舰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天澜一号’的顺利下水,也就意味着,他离梦想更近了一步!

…… ……

在当天晚上,海城电视台、海城晚报等媒体,都对‘玛卡造船’第一艘远洋货轮‘天澜一号’的成功下水进行了相当篇幅的报道。在媒体看来,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业奇迹!(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