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第466章 疲于奔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6章 疲于奔命(1 / 2)

 三路军中袁谭的进度反而是最慢的。

他出兵的速度倒是很快,吕蒙出发的当天他就一同出兵了,只留下一些文臣负责治理丹徒。

成果也是有的,第三天他便打下了曲阿,看似一路高歌、势不可挡的样子。

然而他也就开心到这里了,毗陵是他根本无法攻陷的城池。

朱桓来防守都是次要的,朱桓没来的时候他也不行。

毗陵三面都是沼泽烂泥地,没有本地人指引,谁也过不去。

袁谭就是再多的兵马也只能攻打一个方向,就是他面对的北城,可是那个方向已经被人加固了无数代,光城门就有四道,根本不给他机会。

大型攻城器械更是想都不要想,这里河流密布,平时百姓们走的桥器械根本过不来,难道为了打一座城,要让他修二三十道结实的桥梁吗?

现场搓也不行,袁谭真要当场让人打造,城内朱桓的两万守军就要和他说道说道了……

这就是他面临的窘境之一,他还有个更大的麻烦,就是袁术根本没让分兵。

除非朱桓自己愿意,否则所有的计划一大半都是白忙活。

人家袁术可是吃过见过的,区区张承吕蒙算得了什么?

打仗他可能真的不行,但是论见世面,袁术根本不怂。

袁术甚至派人给他们放话,自己就在城内,都不带跑的,有种就来攻城。

攻城是肯定不能攻的,像吴县这样的大城,将奇袭部队全部填进去,能不能造成有效损伤都是个问题。

可是面对嚣张的袁术又不能不做出反击,吕蒙和张承等人凑到一起商量了一下,决定水陆并进,先恶心一下袁术再说。

吕蒙和吕范在震泽中逛了将近一个月,收缴了湖周围所有百姓的船只之后,终于找到了那支水军。

双方大战一场,袁术的水军败逃,消失在了茫茫大湖之中。

与此同时,张承开始袭扰周边的村落,有意识的将周围的百姓都往吴县方向驱赶。

效果立竿见影,吴县开始接收难民,并且派出士兵保护难民进城的队伍。

蒋钦试了一下,可以确定是打不过的,士卒的战斗水平相差太大,也就绝了混进城的想法。

但是这仅仅是加重了吴县的负担,前线也是要进行压制的。

吕蒙开始袭扰无锡,阻断吴县向前线运送补给的道路。

袁谭也在毗陵的东面建造了一座营寨,往里面足足塞了一万兵马,时不时进攻一下毗陵的补给路线。

这样一来,水陆两个途径都很难获得补给,毗陵在战略意义上被包围成了一座孤城。

朱桓坐不住了,地形险要就意味着自给自足困难,毗陵严重依赖外部补给。

而且他还不能退守无锡,退了,袁谭就能跳过无锡,直接攻打吴县。

吕蒙那支水军也不是只攻打无锡,他哪里都会摸一下,摸完就走,主打一个贱贱的。

震泽周围的求援信像雪花一样飘到吴县和毗陵,袁术还能让臣子筛选进行选择阅读,朱桓就必须一封封都看,还要做出相应的应对。

朱桓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出城和袁谭决一死战,要么被困死在这里。

事实上朱桓也想打出去,他对自己的指挥才能有着绝对的信心,相信可以在正面战场上干掉袁谭。

问题是他之前在防守,袁谭现在在防守。

无论怎么叫阵,袁谭就是不出来。

最终,朱桓被一封阳羡的求援信压垮了紧绷的神经,阳羡告急,吕蒙的主力在攻打阳羡。

阳羡位于震泽西部,是一个绝对不能丢的地方。

一旦阳羡被攻破,那他坚守也没什么意义了,袁谭可以从震泽的西面登船,直接将士兵运到吴县,所以阳羡必须要救。

最初朱桓派了两千援军给阳羡,却被吕蒙一把火全都烧死在了芦苇荡里。

没办法,朱桓只能亲自带队,分兵一万坚守阳羡。

不过他弄了个替身在毗陵,时不时在城墙上露两面牵制袁谭。

大战役没打,小摩擦不断。

整个扬州忙忙碌碌了小半年,等朱桓到达阳羡,夏天都过去一半了。

袁术也收到了钱塘三城被王朗拿下的消息,可他依旧不慌不忙,稳坐钓鱼台。

朱桓到达阳羡之后,吕蒙果然老实了很多,不再四处惹是生非,只是偶尔攻击一下阳羡,施加一些危机感。

不是因为吕蒙怕了,而是袁谭看穿了朱桓的替身,准备动手了。

而且,他攻打毗陵的方法已经找到了。

没有桥攻城器械过不来?那就造!

袁谭真就用了最笨的方式,在原有桥梁的基础上进行了最简单的扩宽。

反正他手下士卒很多,人力是肯定用不完的。

毗陵遭到了猛烈的攻击,云梯、冲车轮番上,形势非常紧急。

同时,东边大营中的士卒连夜行军,迅速和张承汇合,开始攻打无锡。

有了这一万人的支援,张承这次可不是在佯攻了,而是实打实的往死里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