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旌旗> 第三百九十章 因为你人品不好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九十章 因为你人品不好(2 / 2)

三国旌旗 天下谁人不识君 更新时间 2019-10-15

向宠干巴巴的蠕动几下嘴唇,看了看刘备铁青的脸sè,什么话也没说出来,慢慢的垂下脑袋。

别说,向宠还真知道原因,但他却没办法和刘备明说,别说是向宠了,其实不少人都知道曹cāo和李重联手对付刘备的原因,刘备自己不知道,那是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缘故,谁让他是当事人呢。

刘备总被李重和曹cāo合伙欺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就是刘备的身份。

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景帝十八代玄孙,刘协的叔叔,这个身份估计是真的,就算是假的,这么多年的宣传下来,它也是真的了。

皇叔这个身份有好有坏,在战乱刚一开始的时候,大家对朝廷还是心存敬畏的,就是曹cāo、孙坚等人都未必就有自立为王的心思。刘备这时后扯起汉室宗亲的大旗,确实可以招揽一品忠于汉室的人,对于收拢人心有很大的帮助。

但风云突变,袁术称帝了,虽然袁术称帝的时机不对,实力也不够,最后被联手干掉。但是,袁术称帝一事给朝廷的威信造成了很大的打击,大家这才发现,造反也不是什么大事啊,袁术不就造反了吗,不过是实力弱点罢了。

当然了,这只是一众诸侯霸主心里的想法罢了,谁也不会明面上说出来,但也就在这个时候,曹cāo、袁绍等人的野心萌发了。

就这样,一众诸侯扩张势力,相互吞并,一直发展到现在的情况,三足鼎立。

现在刘备身份的坏处就显现出来了,李重称王了,曹cāo也称王了,但一定要知道,曹cāo和李重都不姓刘,不是汉室宗亲,是没有资格称王的。

李重这边就不用说了,马上登基称dì dū很正常,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曹cāo差一点,但也不差到哪去,一刀宰了献帝,自己登基称帝也不算出意料。所以说,无论是曹cāo还是李重,都已经野心尽露了。

刘备可不一样,刘备是汉室宗亲,称帝的话那叫篡位,而不叫谋逆,刘备见到曹cāo和李重二人都能理直气壮的叫一声:逆贼!

诸侯相互吞并是可以有人情的,比如曹cāo抓到了李重,可以饶过李重的xìng命,就像张绣,在曹cāo手下干的有声有sè,同样,李重抓住曹cāo也是一样的。

但刘备不一样,无论是曹cāo还是李重,落到刘备手里都是一个死字,不光他们二人要死,就连亲朋好友都要死,原因很简单,造反就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这没什么好说的。

所以说李重和曹cāo现在都是逆贼,是天然的同盟关系。

第二个就是刘备的人品问题了,反复无常,这个反复无常不是指背盟败约什么的,曹cāo和李重也经常翻脸不认人,但那只是战略需要,可以归结到上兵伐谋这一类型里。

可是刘备不一样,刘备反复无常就真是人品问题了,背叛公孙瓒,背叛袁绍,背叛曹cāo,背叛陶谦,背叛刘表,劣迹斑斑,数不胜数,试问,谁敢和这种人合作。

也许会有人给刘备辩解,说陶谦的儿子和刘表的儿子都属于废物类型,没有辅佐的价值,刘备反客为主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个理论纯属扯淡。

别人不说,就拿诸葛亮来举例子,在士族之中,诸葛亮算是一个异数的,对汉室朝廷比较忠心。

但看看诸葛亮的名声是怎么来的,诸葛亮的名声不是来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那是吹嘘,实际上史书对诸葛亮的评价是长于内政,短于谋略,诸葛亮能名传千古主要是因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jīng神。

刘备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过:(刘禅)能辅则辅,不能辅君当自立之。反正就是这个意思,但诸葛亮并没有废掉刘禅,而是忠心耿耿的辅佐刘禅,北伐曹魏,最后身死五丈原,留下一声叹息,千古美名。

但如果诸葛亮真的废掉刘禅,自己登基称帝会有什么情况出现,诸葛亮的名声就会直落千丈,甚至会在司马懿之下,最起码,司马懿打赢了战争,而诸葛亮输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诸葛亮的情况和司马懿是一样的,都是权倾朝野,辅佐一个废物,诸葛亮没篡位,而司马昭篡位了,这就是差距,这就是诸葛亮有千古美名,而司马懿则不褒不贬,甚至稍显厌恶的主要原因。

刘备也是一样啊,你可以学诸葛亮,辅佐刘琦啊,刘琦死了还有刘琮,都死了两个人还有儿子,还有孙子。刘璋不也是一样吗,刘备入蜀可是打着帮助刘璋的旗号的,你可以尽心辅佐刘璋的,刘璋死了也有儿子的啊!人家也是汉室宗亲,而且是正统的汉室宗亲,不像刘备是个失去爵位的外室。

但刘备没有,这就是人品问题。

所以李重和曹cāo都信不过刘备,各个方面都信不过刘备,曹cāo敢把曹丕送到李重手里当人质,但绝对不敢送到刘备手里当人质,这就是差距。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