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方之王> 第十四章 死战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四章 死战1(1 / 2)

北方之王 追忆 更新时间 2019-11-04

 “四哥,我想去前线看看部队!”李成坤突然打断整理情报的周正刚,周正刚皱了下眉头放下手中刚收到的情报,“马上就要开始了,现在去前线不容易指挥,是不是等进入正轨后再去?”“不知道怎么,这些日子老想起我们在哈尔滨的那日日夜夜,看见一群群的兄弟从自己面前走上战场再也没有回来,看见一群群兄弟还在训练的时候就倒在鬼子飞机轰炸下,也想起来了在长春的那些孤魂……”

“一转眼都快十年了,十年啊,鬼子也占我百万河山十年之久,为了抱住这东北最后的一块净土,有多少人把自己留在了这白山黑水之间。想想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上次看老李的儿子都从军校毕业参加军队了,我要没他替我挡下那个炮弹今天也不可能站在这里,我还记得他临时前的眼神,带着欣慰和期盼。战争已经让我们失去了太多,但是面对有狼子野心,禽兽不如的日本鬼子入侵的时候,我们已经注定了自己的命运,除了反抗我们别无选择!”

……

在夜幕下,两个人静静看着夜色的降临,原本想劝李成坤留下,却勾起了自己封存已久的往事,怀念以前在鬼子的火力下蹲在战壕苦苦对抗,踏着鬼子尸体发起冲锋的日子。望着李成坤再也没有言语,一切都在不言中,看着他转身的背影,常在军中吟唱的军歌,不由脱口而出“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成坤听了顿了下,没有回头毅然走了出去,记得在最危机时刻,上至将军下至士兵百姓,同食一锅饭,同睡一张床,一同在敌人的火炮中发起冲锋……在战后的无数个夜晚,李成坤每当想那些死去的兄弟,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在自己的身边倒下,都不由怅然泪下,“兄弟们,我好想你们。”度过了那最艰难的一年,所有的人都成长了起来。原本开朗的四哥脸上从此再也看不到笑容,心地善良总爱看玩笑的三哥变得铁血无情,甚至被人冠以“屠夫”的称号……经过铁与血的熏陶,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目标,明白了自己的责任,虽然这些责任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来,却没有人逃避!

这些年的征伐,自己每一个命令都决定了无数官兵的生死,每一次进攻都注定有无数的士兵再也回不到家乡。每次下命令的时候心都如刀割,他心里多么渴望和这些可爱而可敬的士兵一同走上战场,为了家园,为了自己的家人,为了理想而战斗,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早年日本的那段经历对他的锻炼十分重要,如果在中国,以自己家里的环境,不管怎么说都要或多或少染上各种不良的习俗,看看自己家里那些旁系的亲戚偶尔有一两个成才的外,其余均不堪重用。

日本士兵和低级军官的训练体系十分成熟,要求有很强壮的体魄和坚毅的性格才能完成他们的训练要求。每天给的食物勉强仅够维持训练,教官却经常加大对他们的训练强度,在日本很少有时候能够真正吃饱过肚子,更谈不上食物的好坏了。如果在国内有些讲武堂甚至有人抽大烟,赌博,**的事件层出不穷,能安心学习已经是很不错,更不谈养成良好的习惯了。

每天不管怎么忙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锻炼,常年养成的习惯让他有良好的体魄的,甚至经常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身体也没有跨调,这也是做为一个优秀的指挥员非常重要的素质。从日本留学回来后,对于吃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嗜好了,在他眼中只要能吃饱就足够了。他清楚的知道这也是造就日本军人坚毅顽强的重要原因,在他眼中,虽然对日本百般不屑,但是对日本那些有用的做法还是学习借鉴了很多,很多时候“以夷制夷”还是非常适用的方法!

周正刚也明白他说的下部队是什么意思,不是说就那么看看而已,而是下基层去,和士兵同吃同住,对于这,周正刚还是有把握的。这里没有军官的层层克扣,士兵的伙食总的来说还是不错的,有热量也比较时候大部分的士兵口味,而且军官和士兵吃的都差不多,下基层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当然也略有不同,有些照顾也是难免的。周正刚心里估算了下,即使视察下也花不了多少时间,更可以激发士气,何乐而不为呢?目前总的来说进展十分顺利,下个阶段进攻开始的时候相信他也应该回来了,再说前线这么近,乘坐飞机只是几个小时的事情,即使坐火车也不需要多少时间。

“师长,你已经来回转了几圈了,到底有什么好事不能告诉我们?”看见师长脸上都快要笑开花了,就是不肯支吾一声,连除了对打仗什么都漠不关心的参谋长的兴趣也被调动了起来,师长看了看指挥部里部下的表情,乐了,笑嘻嘻的说:“你们真的想知道啊?”“老赵,你有屁就快放,一个人在那里笑得像个傻瓜!”赵忠清了清喉咙,大家都以为他要说了,连正看地图的参谋长的耳朵也竖起来想听听师长到底为什么从军指挥部回来就这表情,谁知道他看了大家期盼的表情后却一本正经的却说了句“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