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北方之王> 第三十八章 报复8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八章 报复8(2 / 2)

北方之王 追忆 更新时间 2019-11-04

军舰上的日军看到照明弹就知道了情况的不妙,因为舰队开回了母港,加上明天又是休假日,整个舰队几乎没有戒备,完全没有设防。炮手们慌忙的打开弹药库的大门的时候,港口布置的部分值班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就已经开始了射击。他们虽然值班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却吸取了上次毫无戒备的经验,至少保持了一定的人员在炮位上,加上最近参谋本部下达的加强戒备的命令更让他们谨慎小心起来。

探照灯对着天空大开,在灯光的照射下,飞机以惊人的高度超低空几乎贴着水面扔下了鱼雷,高射炮对飞得如此低的目标根本无法射击。在机枪开火的时候中国人的轰炸机丢下的鱼雷也撞上了港口内的军舰,空中子弹在拽光弹和探照灯以及射向空中的照明弹的照射下格外的明亮。战斗机也并没有闲着,对着正在反击的防空火力猛烈开火,而轰炸机却不停的将炸弹和鱼雷扔到军舰身上……

黎明时分,大风停了下来,东条英机从连夜转移的安全地赶到了晚上大火燃烧的市中心,整个东京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中。所有的人看着废墟般的城市,说不出话来,市中心的大平地区已经完全消失了,只有一些孤单的铁架子还孤零零的树立在那里,混凝土建筑中的易燃材料也被烧得干净,看看随处可见的尸体,呼吸到空气中烧焦尸体的臭味就知道昨天的损失到底有多大。

东条英机就这样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那些晚上逃出去的人空洞无助望着已经化为废墟的家园的眼神,看着河面上漂浮的无数烧焦的尸体,看着池子里里几乎被高温煮熟的人,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是身边的秘书却看得出东条身体反应出来的愤怒,他对这次轰炸的结果决不容忍,尤其是在他眼睛中代表落后,和猪没有两样的中国人发起的这次轰炸让他根本就难以接受。

对那些越来越多衣衫不整,跨过废墟和尸体回到自己的家园废墟前,寻找自己死去的亲人的尸体,面对多年建设起来家园被毁而放声哭泣的市民,东条感到一阵的心烦意乱。帝国现在需要的不是眼泪,是勇气,是和这些“野蛮”的敌人斗争的勇气,他突然觉得很有必要对全国的百姓发表一次演讲,来号召他们一起来消灭这个野蛮的敌人,夺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看完这一切,他转身就离开,留下了几个官员下来负责处理事后事宜,他觉得自己的精力应该放在去打败这个“野蛮”敌人身上,而不是来做这些善后的工作。很有必要在立刻召开内阁会议,商讨日本未来的前途,最好是请天皇陛下也来参加,这次会议会很重要。一直处在和平生活中的日本平民这才感受到了真正的战争,上次的轰炸并未秧及平民,几百架飞机全部奔重要的工厂和机场目标而去,对老百姓来说还不是很切身体会。

内阁里已经是乱糟糟的一团,日本首次遭受的大规模轰炸让他们恐慌万分,还未从中反应过来。他们路过被轰炸的市中心的时候,深深的被巨大的破坏所震惊,那些被炸死的平民成片的倒到路上和河道池塘中,听到轰炸后就被送到了安全地的他们这才了解到这次轰炸的可怕。文人官员和军方的原本存在矛盾也开始了激化,文人官员对军方一直表示不会把战争导向国内表示深深的怀疑。

海军军令部总长永野大将拿出的情报让人也很吃了一惊,中国人不仅轰炸了东京,又偷袭了东京湾,炸沉包括一艘战列舰,另外炸毁一艘重巡洋舰和三艘轻巡洋舰在内的四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港口也被炸得火光四起,几乎所有的舰艇都受到了攻击,好在他们派遣过来的执行轰炸的飞机并不是很多。他们首先到达的部队使用对军舰伤害最大的鱼雷,而其后的部队却是使用燃烧弹。

之所以会造成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很可能并没有得到情报,而是碰巧遇上了刚刚回国的舰队,携带鱼雷的轰炸部队的攻击力明显不够,才呼叫其他的部队过来支援造成的。的要知道那些设施在第一次遭受到中国航空兵轰炸后击沉三艘航母后都经过了重新的布防,尤其加强了防空,附近和港口内布置了大量的防空火力,就是不想让上次的事件重演,可是这次却又让中国人在眼皮子底下得逞了。

不过港口布置的那些高炮阵地也的确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即使在夜间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击落的敌机也比其他地方的总和还要多。总共有十一架中国空军的飞机被击落,并且抓获五名受伤了的中国航空兵,而在市区轰炸的飞机却仅仅有七架被击落下来。即使如此对于海军来说还是不可以接受的,中国人的飞机一再的盯上了海军的军舰让他们感到了难言的愤怒,却又无能为力。

早在李成坤第一次偷袭日本炸毁三艘航母的时候,海军就已经感到了愤怒。但是李成坤没有海军,他们所控制的地区全部都是陆地,并没有海洋,海军对他们是毫无办法,只能派遣海军航空兵去支援陆军作战而已。在蒋介石发动了淞沪会战后,海军的愤怒找到了宣泄的口子,海军航空兵,海军军舰上的大口径舰炮对中国内陆的军队狂轰乱炸,也算报了一件之仇,可惜对真正发动轰炸的李成坤部却一直没有办法。谁知道这支刚刚从中国华中地区轮换回来的舰队,还没有修整完就又被炸沉在了家门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