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社会文学>明末求生记> 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二章 政治根基(2 / 2)

明末求生记 名剑山庄 更新时间 2019-06-26

隆武帝连忙上前搀扶起文安之,说道:“老大人何须多礼,而今社稷危难之际,正需要老大人竭力扶持,才能挽狂澜于既倒。”

这是隆武帝的例行台词了。

毕竟召见人才,见一个两个还能保持激情,但是每人召见几十人上百人,还能保持激情。

握发吐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而且现在正是危机时刻,隆武帝也无心召见大人,不过文安之远道而来,不管怎么说,也要先抚慰一下。再说其他。

只是却不知道文安之接下来的话,让他大吃一惊。

文安之说道:“陛下可是为高一功担心,臣正是从高一功军中而来。”

隆武一听,脸色陡然一冷,说道:“文大人可是奉高贼之命而来?”

文安之一听,就知道隆武有些误会了。说道:“此事说来话长,臣为李过所掳,得知因闯贼之死。李贼与罗贼有间,高贼从西北而来,臣以言语动李贼,乃令李贼叛罗贼,与高贼合兵。以陛下之命招抚闯贼余部,此番这些人都是为投奔陛下而来。只是海洋关守军拒不接纳。才发生冲突。”

随即文安之细细说了一番。

刚刚等文安之说,马士英就厉声说道:“臣请治文安之之罪。”

“文安之引贼霍乱楚地。惊动圣驾,罪该万死。”

文安之说道:“陛下,老臣死不足惜。但是江山残破到如此地步,该如何收拾,朝廷能征善战之将,都次第凋零,可还有勇猛如黄将军,老辣如辽国公,督师如孙白谷,坚毅如卢九台。国难如此,正当不拘一格用人。高一功,李过,党守素等将,虽有大逆之罪,但从军数十年,屡败官军,行军千里而军不散,皆良将也。取之,正可补朝廷之短。陛下只需一张圣旨,就可得数十万士卒。有何不可为之。”

马士英脸色严肃的说道:“如此则至毅宗皇帝于何地?如此则至天下人望于何地,如此则至陛下于何地?江山残破如此,陛下之所以能立足江南,南面而王,非因陛下有尺寸之功于天下,而是列祖列宗之圣德,毅宗皇帝之余恩未绝。而今闯曹肆虐长江,东虏蹂躏北方,天下百姓汲汲以望陛下者,无外乎扫清贼氛,还天下以安宁。而陛下接纳闯贼余孽,失天下人之望。臣恐天下人以为陛下薄于毅宗。”

隆武大怒道:“放肆。”

马士英说道:“臣死罪。”

马士英说着死罪,但是跪得笔直,让隆武有一种他是跪着的,而马士英是站着的。

隆武恼怒非常,并非马士英的态度,而是马士英说中了隆武的缺点。

隆武得位不正。

首先隆武这帝位,没有得到上任皇帝指认,又不是神宗皇帝子孙。不过是岳阳的时候。权宜之计。

隆武的威望浅薄之极,这也是隆武登基以来,紧衣缩食,裁撤宫女太监。示天下以俭。 又日夜不停的召见大臣,操练士卒。提拔将领。

如此这般,不就是提高他的威望,让天下人知道,他隆武是有为之君,才会有人为他所用。其实与崇祯有多相像的地方,崇祯一辈子做错了太多的事情,简直是数不胜数。

但是崇祯为什么一直为后世所怀念,固然是满清暴-政不得人心。还有崇祯皇帝一生在道德上几乎没有缺席。

他菜不重味,身不胜衣,日夜勤政。能力上不去议论,但是态度上却是满分的。

即便临时所写的也是“勿伤百姓。”

在现代道德这东西几近虚伪,但是古代却是非常有凝聚性的。

隆武必须用这样的姿态来面对各地士绅,坐稳皇帝的位置。

而现在接纳李自成残部,显然对不起崇祯,而崇祯在这个时代的威望相当大,也就是说如此一来将会折损隆武的威望。

甚至能动摇隆武的政治根基。

马士英与何腾蛟都没有什么政治洁癖,之所以如此激烈的反对,就是因为其中危害太大了。大到无法无视的地步,历史到南明后期,大明体系的文官体系与当时南明的武力体系大顺军与大西军的残部,依旧有冲突矛盾。

这种情况并不是仅仅说他们目光短浅就可以解释的。此刻提出如果没有反对的意见才是怪事。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