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武侠.历史> 也谈日本对中国名著的恶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也谈日本对中国名著的恶搞(2 / 2)

武侠.历史 喵喵2001 更新时间 2019-11-15

日本动漫瞄准中国名著历史悠久,动漫大师手冢治虫在50年代就推出过《我的孙悟空》,其被恶搞众屡屡盯上自然事出有因。事实上这些恶搞众通常只是借用名著中某些人物的名字或故事结构,而非真的在演绎名著,正如某些日本评论家所称,游戏里的美少女上杉谦信并非历史人物,而只是“碰巧在游戏世界里诞生的同名人物”而已,同样,**游戏里的林黛玉形象固然与红楼梦里大相径庭,但整个**游戏又何尝真的在“还原红楼世界”呢?

恶搞在日本大行其道是有其特定原因的。日本动漫产业是一个庞大的金字塔架构,大量免费、廉价动漫杂志是金字塔的塔基,这些杂志的稿源来自于广大动漫迷和业余作家,其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正是对名著和流行作品的再演绎、再创作。事实上,许多人内心都有不满原作品故事情节或人物命运,希望自己亲手改变这一切,或干脆亲身替代主人公投入情节之中的冲动,这都导致了大量改作或同人作品的产生,恶搞其实不过是这些作品的夸张极至罢了。日本独特的动漫产业链使得这种“异想天开”作品中的“佼佼者”得以从无数同类中脱颖而出,成为正式的文化产品。

日本又是个成人文化产品管制宽松的国度,**动漫、成人游戏非但不被禁止,反倒大行其道,甚至有正规的评奖体系,在每年投放市场的动漫、游戏和音像制品中,成人类zhan有相当大的比重,可想而知,其中会有多少涉及各国名著、名人,令人不堪入目的“恶搞”。

事实上恶搞四大名著并非日本独家,美国人同样把西游记人物折腾得十分不堪,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何尝不是恶搞?至于**版红楼游戏,始作俑者恰是台湾厂商早在DOS时代便推出的《十二金钗》,那么为什么唯独日本的恶搞影响这样大、这样恶劣?

首先是日本动漫、游戏的影响力太大,同样的恶搞,日本人能引起轩然大波,而其它国家的则往往波澜不兴。比如前些日子,国内某动漫杂志也曾恶搞过日本“手办”(动漫造型),却远未引起大的关注。中国对文化产业有较严格控制,发表作品很难,**作品更在严禁之列,同人类作品大多只能在网络上传播,除了个别特例,“恶搞”更难以如日本那样堂皇走向市场;其次由于历史因素,中日之间的问题容易产生敏感,同样是对西游记的恶搞,《大话西游》可接受,而日本作品则难以原谅;此外,有些人只注意到那些**和低俗日本作品窜改了中国名著,却忽略了其它严肃作品同样如此(如《七龙珠》里的“悟空父子”),从而产生了某些偏激的联想。

不可否认,日本动漫、游戏界对中国名著的某些恶搞,在品味上是低俗的,艺术上是低劣的,但必须认识到,这些作品在日本本土同样属于边缘产品,对其过于重视没有必要,以毒攻毒地反过来恶搞日本名著更无意义,一来我们不必以低俗回敬低俗,二来也为中国法律、道德所难容。

还必须看到,中国名著之所以屡屡被日本文化产业界盯上,很大程度上因为我们自己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日本人虽习惯恶搞,却有其自身底线,大名鼎鼎的恶搞名作《KERORO军曹》作者为避免侵犯别人知识产权,不得不煞费苦心地让主人公爱上同属一个动画公司的另一作品中主人公“高达”,但中国人却并未对我们的孙悟空、林黛玉等形象申请动漫或游戏专利,被屡屡采用甚至低俗恶搞,也就不足为奇了。据悉日本某些企业已抢注了“三国”、“水浒”、“西游”等商标,如果中国企业仍不自省,只一味抱怨日本人的“恶搞”低俗,那些让许多国人不愿看到的对中国古典名著的糟践仍难有根除的一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