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华娱之星世纪> 第三百一十五章 演员们的意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一十五章 演员们的意见(2 / 2)

华娱之星世纪 紫塞看门人 更新时间 2019-07-03

“你们的意见很一致嘛。等我想想再说吧。”

……

第二天的拍摄中,乔含章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集结号》的剧本改编自杨金元的短篇小说《官司》,而杨金元的故事灵感则是来自一位冀北省的老军人常孟。

原故事中发生在1948年的华北,是一个班的八名战士被连长安排阻击任务。

结果在阻击战中被打散,其中两名战士牺牲,五名战士下落不明,估计也是凶多吉少。

只余下排长常孟冲出了重围。

一路寻找队伍,寻找自己的战友。

寻找无果,回到了自己的家乡皇县。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寻找自己的部队。

40多年中,远到东北、晋西,近到石门、保州,都留下了他苦苦找寻的足迹。

直到48年后,才在辽东省找到自己的部队,向年轻的团长报告归队。

而到了作家杨金元的手中就变成了发生在鲁南的故事。

一个连一百多名战士赶往阵地去完成一项阻击任务,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在敌众我寡的境地中,全连战士均壮烈牺牲,只有连长谷子地一人幸免。

老谷子找到另外一支队伍,充当马夫,跟着部队一路南下北上,找寻原部队,为自己的战友讨一个说法。

这种艺术上的虚构,主要就是为了加深戏剧上的冲突。

其实到了《集结号》这里,这个剧情只是为了给故事套上一个时代大背景,谷子地甚至他的连队都是那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的一部分缩影,人如同蝼蚁一般被战争机器碾碎。

这个故事的核心就是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下,老谷子这样一个小人物是如何费尽周折地为了给死去的战友找回应有的荣誉。

中国过去的战争电影,逃脱不了一个直白的英雄主义怪圈。

电影的冲突双方往往就是简单的我军与敌军的二元对立。

电影的主角或者主角们都是伟光正的完人形象。

而到了《集结号》这里,普通战士在战场上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懦弱,不在是简单的群像符号。

谷子地的狡黠和执着,甚至会因战友的死亡而下令枪杀俘虏,也让这个角色显得有血有肉。

正是这种一反常态的人物塑造,《集结号》才会被视作是一部中国战争电影中里程碑式的作品。

你要说这部电影没毛病,那也不可能。

战争戏与和平戏的安排基本上对半分,后半部分缺乏**,只能用强制冲突煽情来填充内容。

乔含章已经了前半部分的战争戏压缩了一部分。

六十分钟的战争戏,把观众的胃口吊得太高了。

冯钢炮当时肯定也是对这种戏份把握得不太好,因此出现这种对半分的结构。

第二次盘问戏被他完全删掉,后面的一些刻意煽情的戏份也删了一部分。

把谷子地在赵二斗的部队的那部分戏份多加了一点,让前后的战争戏结构不要那么失衡。

这么一修改,盘算了一下总时长大概还能控制在两个小时。

现在要是修改的话,那要动刀子的地方就大了去了。

而且时长必定会拉长,影响最后的票房。

可是演员们都已经发现了不妥,并且踢了出来。

那这个问题就不能指望观众肯定看不出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