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明末之伟大舵手> 第387章成都风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87章成都风云(2 / 2)

明末之伟大舵手 英联邦 更新时间 2020-07-12

林尊文怒道:“一介番子,知道什么是军国大事?老夫这是为自己个人荣辱否?是为泸州百姓安危!”林尊文大义凛然道。

牛欢喜道:“大人在蜀地十年,从来没有考虑过泸州安危,现在兵临城下,倒是关心沪州安危了?成都有兵二千,大人何大亲自领兵前去,以振军民之心?”

林尊文吵不过牛欢喜,又冶不了他这锦衣卫中人,他对秦良玉道:“秦大人,你是兵还是贼?是兵就听令!”

牛欢喜冷笑道:“林大人好大的官威,你一个小小的提刑按察使,算什么东西,咱们奉皇上之命,协防成都,没有皇命那里都不去,你一个小小提刑按察使,没资格调动白杆兵。”牛欢喜不归他管,不同一系统,直接将他往死里怼,一点情面也不给,一点情面也不留。

林尊文满脸通红,指着牛欢喜,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对朱燮元道:“藩台大人,四川以你为尊,今日这事,林某绝无私心,只是为了泸州安全,大人你且说一句公道话。”

朱燮元朱燮元原名懋赏,字懋和,号恒岳,一号石芝,浙江山阴白洋村人,万历十三年中举后,朱燮元曾应绍兴知府萧良干之延,入署授诸子书凡二载。

山阴江北四都频遭水患,萧良干采纳燮元建议,亲临沿海察勘,遂于白洋山右建山西闸以杀西小江上流水势而补三江之不足,濒海数十万居民悉赖以安。燮元记其事勒碑于安昌市。

朱燮元于万历二十年荣登进士,授大理评事。时山西豪绅刘申等横行乡里,死者枕借。既而事发,系狱十年不决。燮元受理此案,不为权贵所请,详为谳刺,断决此案,平反者300余人。后出知苏州。

苏州财赋甲天下,邑县、府吏多有漏弊。乃于府库中编列各县名,凡邑赋输至者,即令该县官入库,自行封识于其藏。及支解进京,仍令某官自开发而无纤毫涉府吏之手。

属邑自此也绝无借漏耗之名多取于民者。二十九年,矿税使孙隆在苏州横征暴敛,激起葛成为首的万余织工群起抗暴,其时燮元已升川南道而束装待行,诸大吏惊慌失措,飞檄请朱燮元平乱。

朱燮元以“兵以御外寇者”为由,反对用兵镇压,以恩义劝谕解散,为首者葛成挺身投案,人称多谋善断。

万历三十五年,因父母年高弃官归里,侍养十载,孝名传遍天下,为时人所颂,四十四年,起陕西按察使,四十六年,转四川右布政使,新朝后转左布政使。

在奢祟明杀巡抚得可求、参政孙好古、总兵官黄守魁、兵备煮时举、知府王信和后,朝廷一致推荐朱燮元为巡抚,后因米柱反对而作罢,吏部在挑选四川巡抚侯选人时,居然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依归把他当作是廷推人选之一。

朱燮元道:“林大人谬也!既然皇上任命秦安抚使驻守成都,她就率部驻守成都,除非皇上有旨,否则不得有违。”

林尊文道:“沪州怎么办?”

朱燮元道:“巡抚徐大人失策,与我等何干?这锅本官不背呀。”

既然是推给巡抚大人了,林尊文也没有异议,他们偕巡按御史薛敷政、右布政使周着等高官分段而守,派兵敛二百里内粟入城,又遣人决都江堰水注护城河,以防止敌人偷袭抢攻。

成都乃四川中心,承宗布政使司所在,更有蜀王在此镇守,城中心就是蜀王城。

洪武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7岁的儿子朱椿为“蜀王”,镇守明朝西南地区。三年后,朱元璋派景川侯曹震等人赴成都主持营建宏伟华丽的蜀王府,也就是成都老百姓口中的“皇城”。

朱椿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母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洪武十一年受封为蜀王,洪武二十三年就藩成都。

朱椿是一个喜好读书和做学问的人,博综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称。到成都后,在如今成都的红照壁一带修建了规模宏大的蜀王府,也即后来人们津津乐道的成都“古皇城”,成都的皇城文化源于此。

现任蜀王朱奉铨,十二任蜀王,他为人宽厚,听闻土司叛乱,助响十五万,充作军资。

前面有几座城挡着,他们认为最少有半个月的时间,谁知叛军在第四日突然攻至。

</br>

</br>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