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这儿有个影帝> 第七十五章 技惊四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五章 技惊四座(2 / 2)

这儿有个影帝 二条.QD 更新时间 2019-07-15

丁巍吭哧吭哧喘气,狠声道:“让你养好伤,再来大战三百回合。”

……

第二天中午,华夏电影专场高调开场。

丁巍不但花重金租下柏林电影宫的第五号放映厅,而且大手笔的租了电影宫广场的两块大型电子广告牌,并在广场四角八方放置了海报牌,《鬼子来了》、《浮屠》、《漂亮妈妈》三部电影的宣传海报。

最为惹眼的还是梁新城卓婷两人带领的留学生团队,清一色白色棉质长袖T恤,前胸印有不同风格的《浮屠》手绘海报。

这帮青春洋溢的少男少女脸上带着温暖,女生手中拿着海报和电影票,男生抱着装有《浮屠》的文化衫和帽子等做工不俗的东西的纸箱子,对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做着卖力的宣传,在柏林寒冷的街头自成一条靓丽的风景线。

尽管是临时赶制的衣服帽子,但用料都是为德国足球职业联赛做服装的棉质布料,做工还算精良,看着就精美大气还结实。

丁巍仔细叮嘱过威廉姆斯和梁新城,别怕花钱的制些简陋易碎的,要是被国外的这帮身材壮硕的老外轻轻一扯就掉线头,丢的肯定还是国人的脸,不值当。

文化衫和帽子都是送的,花三美元买一张套票就能领一件文化衫或者一顶帽子。

一张套票能看三部电影,还能得一件看起来很别致的T恤,当然很快吸引了电影宫广场上的人。

在这个时间段能来电影宫的要么是游客,要么就是电影爱好者,几乎没有扔掉票拿个文化衫或者帽子的。

丁巍没有想到的是凭着独具一格的宣传手段,当天的电影票到真是一售而空。

丁巍听着梁新城卓婷两人的汇账报告,心里略有得意,总算把一百六十多人的放映场填满了,应该能在柏林电影节上引起一点儿小浪花了。

因为三部电影都有丁巍的投资,早在几天前丁巍同巩俪孙洲姜闻董平等人商议过,电影专场买票所得利润一部分按劳分发给这帮热心的留学生,总不能真让人在寒冷的柏林街头白白受冻吧。

另一部分就由华夏电影代言人巩俪出面以华夏电影的名义捐给柏林慈善事业。

搏一搏名声也好,真心为电影考虑也好,总之听了巩俪带回来的消息,电影节主席莫里茨哈德尔那是笑成了一朵老菊花了,还说会准时出席今天的华夏电影专场。

不管真情假意,老头子心眼还算不错,倒是懂得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礼尚往来。

十二点半,观众席倒是做了一大半,哈德尔领着六七个组委会的成员来了。

丁巍姜闻等人站在门口笑脸相迎。

有盛装打扮的巩俪做介绍,丁巍一一上前握手陪笑,也许是错觉,丁巍觉得其中有两个人看他的眼光有那么一丝异样。

等到丁巍上台致辞感谢到场嘉宾和观众后,《鬼子来了》率先开始放映。

丁巍坐到台下,跟与老师坐在一起安安静静欣赏这一版的《鬼子来了》。俞老师竟然也带着一丝骄傲的眼神看他一眼,还紧紧握住他的手,搞的丁巍有些莫名其妙。

姜闻是个很个性的电影人,尤其是当他成为导演时。《鬼子来了》作为一部抗日剧,没有让人震撼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刻画军民勠力同心抵御外辱的场景,姜闻是从一群被时代裹挟的农民视角里展现出一件滑稽而丑陋的故事。姜文看到了在战争中那些被忽视的底层人民,他们不懂政治不懂自由,只求一口饱饭。

姜文用黑白胶片打开了看见黑暗的眼睛,记录了那些被遗忘的群众的困境,用其敏锐的嗅觉察觉到了人性的丑陋和善良,生命的痛苦与无奈。

黑白的画面传递出的不仅是年代感,更是人物心理的反映。

淳朴的村庄人物与一队鬼子,看似是传统的设定,然而村民并没有用种种看似是妙计其实多为巧合的方法来制服“愚钝的”RB士兵,刻画的是传统老百姓的心里画面。

霓虹国军官花屋小三郎被村民关押长达半年,从一开始的死硬到最后求饶,其中两次反复,刻画的是战争年代中普通霓虹国军官的心理转变。

包括丁巍饰演的二脖子在内的所有村民也在这场关押任务中上演各种啼笑皆非或明或暗的举动和心理活动。

姜闻善于用这种小人物在历史转折下的生硬的死硬的嘴硬的等各种硬的转变侧面反思战争,并且予以诙谐搞笑的讽刺。

电影只用了三种颜色,黑色,白色,红色。黑色搞笑,白色恐怖,红色沉重。

尽管配音翻译不是很准确,可丁巍看着那帮脸上带着看小丑表演外国人在结尾处被马大三被砍头的时候,真正被震撼的目瞪口呆,尤其是一股刺眼的的鲜红冲天而起,马大三犹自怒睁着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天,看着镜头。

红色一出,前面的黑白亮色的铺垫水到渠成,也黯然失色。

刺眼的红色,是吉祥,是喜气,是热烈,是奔放,是激情,是斗志;但在这里它就是血,是压迫,是危险,是恐怖,是躁动,是反抗……

这两个镜头其实是姜闻拍摄《鬼子来了》的初衷,是炫技,更是姜闻内心最质朴最纯粹的心声。

丁巍很明显的听见观众席里齐齐惊呼一声,而后沉默几秒,再然后各种“Amazing”“FXXK”“Unbeliveble”声音不一而起。

丁巍真心为站在台上接受全场一百六十多位国外肤色的观众热烈鼓掌的姜闻高兴。

这个场景,这抹红色,这一刻,姜闻技惊四座。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