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之狂战将军>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谈心(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谈心(二)(2 / 2)

三国之狂战将军 历史天空 更新时间 2020-07-30

张仁点点头。

蔡琰又抽出几卷细看后道:“怪不得曹操一再嘱咐我要劝你回去出仕,你的才干太惊人了!”

张仁不好意思的道:“哪里的话!我也就是懂些这个,若论及诗辞歌赋,我是拍马都及不上你啊。”

蔡琰摇头道:“那些诗辞歌赋……除了能自娱一下又有什么用?又不能用来安邦治国,到是你的这些才是真的有用,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夫……世清,曹操要你回去再度出仕,你去吗?”

张仁道:“想不去,可是感觉不去不行。”

蔡琰道:“是啊,你必须得去。如果说没人知道你的才干而被埋没是小事,至少还能过得平安。但现在曹操完全知道你的能力,你又有了一定的名望,他是绝不会放过你的,如果你强自推辞只会引来祸事。依我看你也不能在这里等,而是应该上道书信去请求出仕,这样的话曹操面子上好看。”

张仁道:“你说的是……可是我不想这么快就去啊。”

蔡琰道:“早一天去,也许就能早一天获得一分自己的权势,那就多一份平安。现在你和我是新婚,不急着去到也说得过去,但最好一月之后就向曹操提出出仕。”

张仁道:“听你的吧!至于这信……”

蔡琰道:“你是想让我来代笔吧?”

张仁道:“嗯,文辞你远比我好……”

蔡琰又抽出几卷书卷看道:“你这里有些书卷似乎写得不齐,像造纸这里就不怎么全面,还有这个、这个……”

张仁道:“怎么你有看过?”

蔡琰道:“家父以前给过我很多书籍,也并不是只有诗辞歌赋。家父曾说,所学不可单一,百家杂学亦当有所涉及方可,因此我也看过不少杂学方面的书。”

张仁道:“那你记得多少?”

蔡琰道:“那些我记得一些,应该也有不少。有些一时想不起来,不过看过你这里的书之后也许能再记起来一些吧。”

张仁道:“那你就帮我看看我这里有哪些不足的,帮我补足一下如何?”

蔡琰道:“我也正有此意。”

张仁道:“昭姬,我想和你再商量件事。”

蔡琰道:“什么事?”

张仁道:“我想给你改个字,改叫文姬可以吗?不知为什么昭姬这个字我觉得不适合你。”

蔡琰有些不解,不过文姬这个字她到也觉得不错,丈夫提出的要求并不过份就得尊从,便点头应允。她可不知道这是张仁自己的私心,因为后世对蔡琰的称呼,让张仁对文姬的叫法远比昭姬顺口得多。

这边蔡琰开始一卷卷的细看,张仁则跑去院中想拼命大喊:“老曹啊老曹,你给我的这个宝贝太好啦!”

许昌,尚书府衙。

初冬的天气已经有了阵阵寒意,可荀彧却忙得满头大汗。他能不忙吗?袁绍讨伐曹操的檄文早已传到许昌,意味着袁、曹两家的战事随时可能会暴。不久前曹操已经抢占黎阳争取到一定的主动权,这段时间正忙着调动各方面的人员与部队做战略部署,而所有的军需供应与各类杂务基本上全落在了荀彧的身上,现在想找个能帮上点忙的人都找不到。

郭嘉嬉笑着步入大厅,向荀彧扬了扬手中的信帛道:“荀公,你那个老助手可能就要回来了。”

“老助手?”荀彧微楞了一下就明白过来道:“奉孝你是说张仁那混帐小子终于肯回来出仕了?”

郭嘉道:“除了他还有谁……哎?荀公你刚才说他什么?混帐小子?相识多年,我还是头一次听到你这样骂一个人的。”

荀彧有些气恼的道:“我这不是恨他不成器吗?也都二十七、八的人了,平时办事挺让人放心的,可脑子一热就比谁都冲动卤莽,假传军令这种事都敢去做,简直有些胆大包天。这回吃了大亏差点小命不保,本以为他会失一錾长一智,在家里老老实实的蹲上个把月等主公气消了就回来,他到整日里花天酒地的自报自弃还不想回来。闹得主公拉下面子来写信去劝诫不说,还把蔡琰许配给他让他安安心。这小子说他恃才傲物吧偏偏你我都知道他不是那种人,根本就是个不懂人情世故与处世之道的主!这几个月我偶尔想起他来真想冲去他家里扇他几记耳光,既想打醒他又想出出心里的闷气。”

郭嘉笑道:“看来荀公还真不是一般的生气嘛!”

荀彧白了郭嘉一眼道:“你这郭大浪子也好不到哪里去!现在就快要和袁绍开战,看谁都忙得一团糟,就你一个人还能悠闲的四处乱逛。”

郭嘉双手一摊道:“没办法啊!现在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我也帮不上什么忙。要不我现在就来帮你处理一些公文什么的?”

荀彧道:“免了!若论两军对阵时出谋画策可能没人是你的对手,但是处理这些政务你却不怎么样,搞不好还越帮越忙,就上次找你来帮忙你居然能趴在那里睡着了。唉,说起来还是世清在身边的时候我最省心。”

郭嘉收起了笑脸道:“荀公,说真的我们是不是对世清要求过高了点?或者说一直以来都对他有些误解?”

荀彧道:“怎么说?”

郭嘉道:“凭心而论,世清给我们的映像一直是个很能干的能吏,不知不觉的我们把他当成了和你我一样的士族,却忽略了他的出身。”

荀彧道:“世清的出身吗……细想一下确实有些强求他了。他出身贫寒,自小并没有读过什么书,不怎么明事理,也难怪会做出些出格的事。”

郭嘉道:“正是。你我与他相交甚深都会忽视这一点,更何况其他人?我们了解他的为人,欣赏他的才干,不曾计较过他的出身与他论交,可其他的人会不在意他的出身吗?再加上世清一直以来都那么能干让人放心,我们两个都往往会忘了在关键的地方提点他,而其他计较他出身的人又哪里会去提点?不落井下石都是好的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