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三国之狂战将军> 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一加一等于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九百八十章 一加一等于几(2 / 2)

三国之狂战将军 历史天空 更新时间 2020-07-30

甄诚这一队没出什么事,半月之后终于回到了夷州,还给张仁带来了好消息。

“什么?曹『操』决定在右北平也修建通商港口?”

因为风向转变的关系,绕了一个小圈,好不容易才回到夷州的甄诚兴奋的道:“大哥,这我能骗你吗?其实我本来早就该回来的,就是在乐陵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应曹『操』之约赶赴了一趟右北平,参赞一下港口的建设,一来二去的拖了些时间。哦还有,这次的船队带回来四千多移民,而且九成都是青壮男丁,是北平一役中的袁军战俘,曹『操』用来抵用货资的。”

张仁心说行!老曹这一下成了三国中最大的人口贩子,不过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笑着甩了甩头,张仁向随队归来的郭弈道:“伯益,这一别就是一年多,令尊……安葬好了吗?”

郭弈一身的素装,恭敬的向张仁拱手道:“回禀师傅,家父已然入土为安。临终遗命,令我守孝三月即可,孝期一满就赶回夷州,听从师傅的差遣。”

张仁叹了口气,上前拍拍郭弈的肩膀道:“回来就好。我与令尊是至交,你又是我的亲传弟子,以后夷州就是你的家。你侍郎的职位不变,新来移民的安置诸事如以往一样全都交给你来做……伯益,没问题吧?”

郭弈点了点头,语气中也回复到以往自信:“请师傅放心,弟子定然不误使命。

得到了郭弈的答复,张仁习惯『性』的甩了几下头,把方才的不快甩至脑后,向从人吩咐道:“速去安排宴席,庆贺北方商队归来与北方商路的完全打通!”

令夜的夷州热闹非常,而在柴桑张氏兴办的一所义学中却十分宁静,一个青年书生正借着明亮的灯光阅读书籍。读到疲倦时书生放下书本,伸手『揉』了『揉』眼睛,稍稍活动了一下筋骨,一扭头望见了桌上的一支银钗。若有所思间伸手拿起银钗,书生淡淡的笑了笑,又把银钗轻轻的放回了桌上。

咚咚咚……

有人在敲学堂大门,书生微微皱了皱眉,披好外衣去开门迎客。只是一打开门时书生却楞住了:“公瑾兄!?为何深夜至此?”

周瑜面『色』平静的回答道:“睡不着,所以来找你聊聊。”

书生忙将周瑜请入房中,周瑜看了看四周围的环境,轻叹道:“想不到昔日曾任吴候帐下右部督的张逊张伯言,现在竟然会在这个小小义学里当一个教书先生,也未免太屈才了吧?”

书生摇头道:“公瑾兄,我已改回原名张议。张逊……就当他已经死了吧。”

周瑜道:“怎么?打了一次败仗就一蹶不振了?这似乎不太像你的为人吧?你既然已经心如死灰,那为什么回到柴桑时还要来找我?你不打算再出仕吴候为官了吗?”

张议道:“公瑾兄,我也有我的苦衷。当日去找你,只是想请你转告吴候,山越……不可轻图。轻易兴兵,只怕一样会大败而归。”

周瑜追问道:“为什么你这么肯定?”

张议仍旧摇头:“公瑾就不要再追问了。”

周瑜可没打算轻易放过张议,一字一顿冷冷的道:“伯言,不必再瞒我了。前番的山越一战,你不是败在山越之手,而是败在你族兄张仁的手上。我早就已经知道了。”

张议微微一惊,这一年来张议基本上都隐居在这里安心教书,对外界的事都不闻不问一般,甚至连朝庭宣布夷州并入大汉版图的事他都不知道。

周瑜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缓缓的放到了桌上道:“你那个族兄真的很厉害。朝庭下诏时我与子敬就已经知道山越背后有他撑腰,再次派出的人马目标也直指泉州,可是一样被杀得大败。三万大军若不是你族兄手下留情,放了子敬与两万人马回来,只怕早就全军尽没……伯言,你不用再隐居了,我已经写了书信给吴候,请吴候再度录用你为官。你的才干不应该埋没在这里。”

张议拿起了桌上的书信,是鲁肃投降后派人加急送回来的,信中详尽的记下了泉州一战的事。看过后张议叹了口气道:“公瑾,我再度出仕又能如何?我不愿与兄长为敌。”

周瑜道:“这你放心,子敬在信中明言,与你族兄张仁当和而不当图,要我也出面劝说吴候。我衡量过其中的厉害关系,现在的确不能和令兄为敌,不然东吴必有大祸。我今天来找你,就是想请你为使,代表吴候出使夷州与令兄和谈。”

张议楞住,一时间也不知是应下好还是拒绝的好。

周瑜道:“你先想想吧,出使夷州的事也没这么快,子敬现在还在归还途中……对了,郡主到了柴桑,指名说想要见见你,可能明天就会来这里找你。”

“郡主要见我?为何?”

江东柴桑郡。

数年之前,吴郡张氏在张仁接替张议成为张氏宗主之后约有八成的族人从吴郡迁居到了柴桑。与此同时张仁利用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授意张信在柴桑购置下了一大片的土地安置张氏族人,并大胆的鼓励族中青壮在江东地区行商贩货。在张仁以夷州为本的强力支持之下,短短几年下来整个张氏宗族完全走出了当初几近于破败不堪的家境,单就财力而言,现在已经是名符其实的柴桑第一家,甚至是东吴第一家。

手里有了钱粮什么都好说,张仁在临去夷州之前就开始着手宗族人才方面的培养,现在也已经颇见成效。柴桑的张氏义学远近闻名,而且除去当时传统的文化教育之外,义学里还有一些选修的杂学,像商贸、机械、农业什么多的多多少少有些涉及,为的也是及可能全面一点的去培养各方面所需的人才。

:,,!!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