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阴阳符主> 章五 鹊桥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章五 鹊桥仙(2 / 2)

阴阳符主 左流英 更新时间 2020-07-20

一开始说话那人嗤笑了一声,道:“你叔父要是县守,就算不用诗会,你也可以和那几位平等来往,哪里用得着这等花招?”

这两人的对话,倒是解开了于无谓的一个疑惑:“看来此士林官吏,都和翠玉仙子交往甚密啊。”

若非害怕被翠玉仙子提前发现踪迹,于无谓这时候真想放出神识,看看周边这些儒生士子的气机变化,儒门对神鬼之说向来是讲究“敬鬼神而远之”,就算这些儒生学艺不精,感应不到翠玉仙子身上的妖邪之感,可也不该对其如此亲近才对。

说起来,单论修行者数量的话,儒门才是六大流派中,修者最多的一派,概因为天下读书之人,大抵都算是这派。

只是读书人虽多,能明白圣贤真义的却少,能由此明悟天人之理,上体天心,下合人道者,就更加稀少了,所以儒门虽然修者众多,又是凡间的正统思想,可在高阶修行者上,比起玄、魔两家,还是要差上不少。

而儒门的低阶修行者,也就是那些士子儒生,其本身或者不入修行之门,或者入门而不自知,概因为儒门对鬼神之说,向来是奉行“敬而远之”的态度,儒门本身,也从无所谓“修行法门”一说。

一切修行之法,皆从圣贤书中来,发之于仁,存之于心,外显于行,传之以言,教之以德,而行之于礼。

这样的做法,就导致了绝大部分的儒者,大部分时间都处于自己摸索的状态,就算有老师传授,也是只讲经义道理,不谈鬼神之力。

那些宗师大贤们,由于自身修为已经极高,各种超凡伟力的迹象都在他们身上出现,可是这类人早已深明大义,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除非不得已,否则也很少将自身伟力展露于外。

他们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践行圣人之道,教化万民,追求所谓“大同世界”的理想目标,而据于无谓所知,追求这种目标本身,也是儒门的修行之法。

当然,普通的儒生士子之所以不知道儒门经典中存在超凡伟力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寻常的儒门修者“养气、养性”,却不修命。

有所例外的,都是类似西湖剑派这样的,参考了其他流派的修行法门,尽管也养浩然之气,却并不追求教化万民,而专注自身伟力,其实已经算是杂家一流,算不得儒门正宗。

而相比起玄、魔、佛等法的修士而言,儒门正宗的修行速度可谓是冠绝六法,无人可比,只六七十岁,就能达到贤人、至人乃至圣人的层次。

可他们的寿命,相比凡人,却也没有太多增加,七十八岁者,就已是高寿,甚至某些英杰之才,寿命反而比寻常人还要短些。

凡人所谓“天妒英才”,就是这个道理。

只是不管怎么说,儒门毕竟是归元界广阔凡间的主导势力,其坐镇一方的县守、郡守,修行境界未必多高,但肯定都是具有一定浩然正气运用能力的。

所谓敬而远之,其实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自己主动远离,另一层意思则是使鬼神难以靠近。

对牧守一方的儒门修士而言,敬而远之的两层涵义都要能做到,才算合格。

所以通常而言,每个地方的县守,在一定范围内,其实都具有一定的感应“玄、佛、魔、巫、神、灵”等其他流派修士的能力。

只不过通常而言,他们感应到了,也不会理会,除非后者“逾界”了。

注一:宋无名氏作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