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瞬间百年> 第十三章:东方的华尔街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三章:东方的华尔街(2 / 2)

瞬间百年 犀利 更新时间 2020-08-24

套房的设施在这个时代应该算是很高档了,尤其当马锐看到浴室里能容下两个人的大浴缸时更是喜出望外,到这个时代以来就没有痛痛快快地洗过一个热水澡,他急不可耐地插好门,放满了热水就把小丫头剥得跟小白羊似地扔进浴缸,七手八脚脱光衣服,连身上的绷带都来不及拆就“嗷”的一声狼叫扑了进去。。。

第二天早上,两口子简单吃了点饭店供应的黄油面包、牛奶和煎鸡蛋,马锐带着小丫头出了门,坐上一辆“东洋车”—就是刷着黄色桐油的黄包车,车夫把他们拉到了南京路的一家成衣店。

上海的冬季比北方要暖和得多,据马锐估计温差至少在10度以上,他们身上的皮裘已经显得太厚。昨天夜里走在外滩上,那些穿着西装的老外怪异的眼神让马锐很有些小自卑,而小丫头对洋婆子们身上侧面线条呈S形的洋装也是羡慕不已,那些挺胸收腹翘臀的波浪形连衣长裙把女性的线条完美地体现出来,并给人以一种微妙的高雅感觉。马锐考虑到要去外国银行兑换外汇,以后到了香港和英国也少不了跟老外打交道,置办一身西式行头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能让马锐感觉距离记忆中的21世纪更近一些。

这家“华美洋服商行”是上海本地人开的,店面里摆满了各式男女洋服,马锐订做了两套西装,面料选用了柔软坚韧的毛纺,这种面料做成的衣服弹性上佳,万一要跟人动手或紧急跑路时不会束手束脚的。

两个男女裁缝分别给他们由内而外量身做好两套衣服后,已经过了中午吃饭时间,他们在外面简单吃了些梅花糕、两面黄、老虎脚爪之类的小吃,提着新做的衣服回了饭店,马锐换了装束一个人出门上了黄包车。

说实话,马锐打从心底里不想跟这些外国资本家们打交道,可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把怀里的几十万两银票变成英镑或美元,所以他不得不硬着头皮踏进了麦加利银行的大厅—曹宝华向他推荐的英资银行。

“嘿,吴,放下你手头的活儿,过来帮我一下!”听到大班托马斯叫自己时,吴培初正在埋头敲打着雷明顿打字机沉重的按键,21岁的他已经在这家银行担任了一年多的打字员,今年初由于表现出色,他的月薪被涨到了70两白银,这使他很珍惜这份工作,而且他的北京官话和英文一样的流利,不太会讲汉语的托马斯大班在接见本地官员时,经常会叫他客串一下翻译。

“好的托马斯先生,这就来。”吴培初合上打字机,拿白布擦了擦手上的油墨,把垂在胸前的辫子撩到脑后,站起来向前排的大班办公桌走去,抬头就看到一个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年轻人坐在桌子对面的沙发上,一身很简洁的单排扣小翻领西装,领口敞开着没系领带,礼帽下是一张很英气的黄种人面孔,却没有留辫子。

托马斯留着典型的英国式的大胡子,说话时左半边胡子一翘一翘的:“吴,这位先生不会讲上海话又听不太懂英语,你来作一下翻译。”身为银行高级雇员的托马斯大班本来不负责接待华商的,可银行的华人买办正好去了上海本地的钱庄拆票,托马斯只好亲自出马,当然根本原因还是桌上放着的一张大庆元的银票,上面写着面额:白银一万五千两整。

托马斯示意吴培初在马锐旁边的沙发上坐下,吴培初微笑着对马锐说:“这位先生,我是麦加利银行的雇员,我姓吴,这位托马斯先生是本银行的大班,他委托我做您的翻译,请问先生贵姓?”

“免贵姓马。”马锐简洁地回答了一句,面前这个面相清瘦的年轻人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都很贴近后世的外企白领形象,虽然他只是个普通雇员,但他不卑不亢的态度使马锐感到很舒服。

马锐从托马斯推过来的木盒里拿出一支雪茄,接过银质裁刀剪掉头部,慢慢旋转着用酒精灯点着抽了一口,含在口腔中细细地品味着它的醇香,吐出烟雾,笑着对托马斯说:“很棒的雪茄,谢谢,托马斯先生。”心里暗自庆幸,还好以前跟五毒俱全的郝胖子学过怎么抽雪茄,虽然道行浅薄,倒也不至于被这老外看扁了。

吴培初看出了托马斯眼里的惊讶,面前这个年轻人明显接受过西式教育,不像那些浑身散发着鸦片烟味的商人们一样粗陋无礼,他也吃惊这个举止优雅的年轻人怎么能拿出这么大一笔银子,这些钱足够他不吃不喝地存上20年,他稳下心神转述着托马斯的话:“马先生,请问您是要存款还是要兑换现金呢?”

“我想先了解一下贵行的业务范围,比方说我把钱存到贵行的话,能否到英国或其他国家提取现金呢?”

“当然可以,渣打银行(StandardCharteredBank,又叫标准渣打银行,因为上海分行的第一任经理叫麦加利,所以才被称为麦加利银行,下文会统称为渣打银行。)是一家总部设在伦敦的英国银行,在英国、美国、南非、新加坡和印度都有分行,您可以凭本行的存单本票和个人支票在以上的任何一家分行提取现金或办理汇款。”

马锐暗自乍舌不已,牛逼啊,100年前业务就遍布全球了,他点点头,“我想把银票折成英镑存入贵行,再稍微兑换一些现钞。”

托马斯拿起桌上的银票,“马先生,首先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用银票办理个人存款所必经的程序,这张银票需要到钱庄去兑换成白银,您可以自己去也可以由我们来代劳,当然我们会收取一部分的费用,然后再根据今天汇兑行市以及标金行情的比例折算成英镑,如果这些您都没有异议的话,我们就可以为您办理个人存款业务了。”

马锐点点头,现在的手续跟后世也差不多,“好的,另外,再加上这些。”从上衣口袋里又掏出十几张银票,迎着吴培初惊讶的眼神放在桌上,出于保险的目的,他并不想把所有的钱都存在一家银行里,所以只拿出了总数的一半。

托马斯也微微扬了扬眉头,他在上海工作了近十年,能一次拿出十几万两白银的商人也见过不少,但这么年轻的还是头一次见到。

“这里一共有白银十七万三千两,我会亲自帮您到各家钱庄去拆票(把银票兑换成银元再折合成英镑存入银行),因为数额太大,我个人建议您最好全程跟随监督,我们会派出专业人士保证您的安全,当然这种保护是免费的。”托马斯算清了银票的数额,情不自禁地猛吸了两口雪茄,恭敬地说道。

马锐很享受这个大胡子英国佬的热情,他点点头表示同意,“托马斯先生,我想我们可以谈谈条件了。”

接下来,两个人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最后确定由托马斯代为拆票,并按千分之二的比例收取费用,马锐把抽了一半的雪茄放到烟灰缸上,喝了一口咖啡润了润喉咙,站起身来:“托马斯先生,我们可以开始了么?”

“当然,我尊敬的客人。”托马斯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这笔业务达成后,加上钱庄的回扣他至少可以收入400两白银,相当于他两个月的工资了。

马锐在托马斯和吴培初的陪同下,坐上了渣打银行的专用加长马车,由四名荷枪实弹的银行保安护送着分别在三家钱庄验过银票—这些钱庄在渣打银行都有帐户,省去了提取现银的麻烦,扣去按约定要付给托马斯的310两白银,最后交到马锐手上的是一张32000英镑的不记名银行本票和246镑纸币—因为马锐拿不出任何身份证明文件来,银行不能给他办理个人支票,而当托马斯听说他准备移民英国时,就很热心地把他表兄的名字和地址留给了马锐,据他的说法,道森表兄在香港警署很有影响力,帮他办个移民是分分钟的事,其实马锐也知道,有了三万多英镑的个人资产证明,香港负责移民的官员根本不会过份刁难自己。

婉拒了托马斯共进晚餐的邀请,马锐走出银行,看托马斯进去了,叫住转身要走的吴培初,掏出一张10英镑的纸币,伸手跟他道别时,把钱塞到他手心说:“吴先生辛苦了一下午,小小意思,不成敬意,先生千万不要推辞。”

吴培初红着脸拒绝:“我只是个低级雇员而已,您的业务都是由托马斯先生办理的,这些钱我不能收。”马锐几番谦让,他都是坚辞不受,最后只好收了回来。

整整一下午,都是托马斯在和各个钱庄打交道,吴培初作为翻译也是累得声嘶力竭,马锐抽着雪茄冷眼旁观,发现这个年龄和自己差不多的打字员不但英语说得流利,拆票的业务也是熟练得很,看来除了打字以外,对银行的其他业务也下过一番苦功,便有心结交,此时见他不肯收辛苦费,更是多了几分好感,笑着对他说:“吴先生不要误会,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还有一笔银子想存到别的银行,看先生对相关的手续很熟悉,想麻烦你改日帮忙跑一趟,酬劳就按今天的标准,不知先生有没有兴趣。”

吴培初笑了笑说:“银行有规定,只有买办才能负责华商拆票业务,请恕我不能接受马先生的委托,不过渣打银行的买办王宪臣先生跟我交情不错,他出身买办世家,与外滩各大银行都很熟悉,不知道马先生属意哪家银行,倒可以请王先生帮忙介绍。”

马锐心说我怎么知道哪家银行合适,问吴培初:“我也是第一次跟外国银行打交道,吴先生帮忙推荐一家规模大声誉好的美国银行吧。”

吴培初略略一想,“美国的花旗银行倒是符合先生的要求,王先生的胞弟王俊臣正好在花旗任副买办,先生同意的话,明天上午我可以帮你引荐一下。”

马锐倒也听说过美国花旗银行的大名,就同意了他的提议,告诉吴培初自已住在礼查饭店307房间,两人再次握手而别。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