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我的妓女生涯> 跋:中国《望乡》系列创作回顾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跋:中国《望乡》系列创作回顾(1 / 2)

我的妓女生涯 康素珍 更新时间 2019-08-06

 这本被誉为#39;中国《望乡》#39;系列作品之一的康素珍自传,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发行四十万册,畅销全国,如今又修订面世了。传主康素珍在解放前十八年中的惨痛经历令常人难以想象,而我在挖掘、组织、编著这部素材至今二十年中遭受的焦虑忧患也属文坛罕见。

康素珍素材的发现:

原籍四川的康素珍40年代曾在成都、宝鸡、兰州从妓,接待过胡宗南、马步芳等军政要人而红极一时。解放后随原冯玉祥秘书魏瘦鹏从良,到魏的老家束鹿县(后改为辛集市)落户。

70年代末,只有扫盲文化的康素珍记下了她亲历妓女的七十万字的血泪史。这部资料送到县里,转到地区,呈送省里,作家们草草一翻,个个摇头:一因她的怪字像部#39;天书#39;,难以解读;二因妓院是敏感禁区,不敢涉足,转了一圈又退回县文化馆。

985年,辛集市文联正式成立。我担任常务副主席,主持文联工作,我把抓创作列为文联的头等大事,那时刚届不惑之年。

此前的五六年中,我在文化局主管群众文化,在各级报刊发表文艺作品约有五十余万字,每年居全市业余作者之首。我决定看看康素珍的文稿,看有没有一定价值。于是首先向宣传部长作了汇报,又与文化馆联系。文稿已尘封八年,馆长换了几任,现任馆长表示,可在查找时,却好事多磨,原来办公室人员也同领导一样换了几拨。今天这个说不清楚,要找前任;明天那个说是只有耳闻,他未经手。我不到黄河心不死,奔走多次,终于在他们开会时顺蔓摸瓜,让#39;现任#39;打开库门,#39;原任#39;帮助查找,才把这部一尺多高、积满尘土的#39;天书#39;找出来。

通读康素珍这些没有题目的资料,我认定这是个难得的好素材。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各种描写妓女的作品不胜枚举,杜十娘、陈三两、玉堂春,曾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形象。然而,由妓女亲手记录自己真实苦难生活,古今中外却从来没有过,如能将这部素材整理出版,其价值不可估量。再者,此前辛集还没有谁发表过长篇作品,我决定抓好这个题材,以填补我市空白。

我先后邀请几位骨干作者,请他们执笔整理,他们有的婉言谢绝,有的要求给他请几年创作假。

我去向宣传部部长汇报,部长指定让我牵头创作。

#39;我?#39;我根本没想到自己,我认为文联的工作主要是为人作嫁,而且当时文联的工作非常繁重。

部长了解我的处境,但他认为这个题材是重中之重,非我莫属。为减轻我的负担,建议我选一个助手协助工作。于是,我推荐了一位尊称我为老师的工人业余作者参与合作。

我是政协委员,又兼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认为理当同时搞一份文史资料,于是,我来到政协汇报此事。政协主管常务副主席极为重视,当场决定和我一同探望康素珍。

几天后,我陪同两位政协主席找到这个破落的五保户之家,向康说明我们的设想,并给她颁发了#39;文史资料通讯员#39;证书,康素珍大喜过望,从此称我为#39;恩师#39;。

数年后,当我看到《著作权法》时才知道,这场自始至终由政协、宣传部、文联领导发动的创作应属于组织创作,我们两个挣工资受命创作的作品应属于职务作品,但这已成为一段无人关注的历史了。

康素珍素材的再创作:

从985年开始,我们投入了《青楼恨》的创作。康素珍素材固然宝贵,然而作为文学作品,《青楼恨》系列作品凝结了我与合作者的数年心血,是经过艰辛的再创作完成的。

一、熟读原稿。康在妓院的资料原有三十多本,后经她回忆续写,增加到一百余本,对这些潦草难辨的#39;天书#39;,我们反复细读,记下笔记。一起分析研究,准备座谈补充材料。

二、补充采访。我们去郭西村长期下乡蹲点两次,在乡政府吃住,与康一谈就是十几天。又用电话、写信、聚会等方式,补充采访三四十次。同时,到石家庄、正定等有过妓院的地方调查其行业特征。

三、参考资料。为了写好这套系列作品,我购买了几十部参考书籍和一些珍贵的文史资料。

四、设计章节。采访初期,在乡政府的客房里,在郭西村南的杨树林里,在村东的小桥边,我与合作者有时热烈讨论,有时分头编纂,合成章回小说的雏形。至今我仍保留着那些原始资料。

五、实地考察。出版社破例出资安排我们去成都春熙妓院和宝鸡妓院街旧址进行实地调查,添加了一批鲜活的内容。

有一部分作品,由合作者执笔起草。动笔之前,我们早已反复酝酿,胸有成竹。对作品的构筑、立意、导向、对妓院题材的荤与素、隐与露、宏与微、我都倾注了满腔的心血。然后,草稿交我修改、审定,有的则大增大删。我的这位作者也是功不可没。

我自始至终参与指导了这套系统工程的创作。并独自或以我为主执笔完成了《妓院生活回忆录》、《我的妓女生涯》、《续青楼恨》、电视连续剧《青楼恨》等几部作品,同样署上三人的名字。

几年中,我与合作者共创作编著了被誉为#39;中国《望乡》#39;的《妓院生活回忆录》(文史资料,0万字,辛集市政协出版)、《我的妓女生涯》(自传,20万字,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青楼恨》(小说,2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青楼恨续集》(小说,28万字,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续青楼恨》(小说,二十余万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青楼恨》(3集电视连续剧,25万字,陕西影视中心购权),《青楼恨》(电影,珠江电影制片厂获权编拍)。嗣后,那位合作者又以我们的作品为基础演绎了一本《风尘泪》。初步完成了康素珍素材的系列创作。

《青楼恨》的艰难问世:

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文史资料《妓院生活回忆录》和小说《青楼恨》完成后,前者由辛集市政协出版,小说的发表却比登天还难。

那时,文艺界正在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我们的题材生不逢时。

跑出版的任务自然落到我头上。两位作者隔三岔五叩门询问,每次会面殷切企盼。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无论多难,我只有逆流而上义无反顾。

我利用出差、开会,或专程自费跑遍了省城各级出版部门。

多次碰壁后,我去找石市文联主办的《女子文学》,两位主编热情接待了我,答应研究研究再说。

从此,我数次奔走《女子文学》编辑部,他们时而答复连载,时而计划增刊,后又赶上精减刊物,《女子文学》存亡未卜,一拖就是半年多,最后也给#39;枪毙#39;了。

我又背上稿子去北京、天津等地找关系,托门子,请客送礼,四处攻关。

记得一次我在本市买了几轴字画,又拉上那些关系们到省城撮了一顿,一算帐,27元,那时可是天文数字。钱不够,一位朋友替我把工作证押上。第二天我又专程去省城送欠款,才把朋友的工作证赎出来。

历经辗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终于与我们达成了出版意向。

小说署名风波:

当出版有了眉目时,我开始向有关部门咨询小说的署名问题。这些文艺界领导,有的看过康素珍资料,有的听我说过康稿情况和编辑程度,都做了口头或书面答复,认为自传署三人名字可以,以她的素材改编小说就不同了,应属再创作,只消在前言或后记写明她的贡献,出版后给她一定报酬就行了。

我仍不放心,又去省版权处查找有关文件,该处送我一本985年印发的《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实施细则》,其中第十条原文如下:

#39;民间文学艺术和其它民间传统作品发表时,整理者在前言或后记中说明主要素材(包括口头材料和书面材料)提供者,并向其支付报酬,支付总额为整理者所得的;

我将这个意见告诉了康素珍。

康素珍想不通,便去找政协反映问题。

领导对此事非常重视。经协调,987年2月日在政协、宣传部领导主持下,我们三人达成一份协议,决定所有作品均署名:康素珍记述,我和合作者编著。

这场为时不长的分歧到此应该冰消瓦解了,万没想到,它像一根导火索,引爆了一连串明枪暗弹。

新闻媒体的恶性炒作:

988年初,省报一个记者来辛集采访康素珍。不久,《四川日报》发表了该记者的《风尘女子写风尘》,《建设日报》发表了《半百老太挥椽笔,土坯房里写风尘》,《文汇报》发表了《饱尝地狱苦,化作风尘泪》……这些爆炸性新闻顿时轰动了全国,都是写康素珍如何艰苦著书,只字没有提到我与合作者的创作。当时,我们安心著书,没有理会媒体的炒作。

各地给康素珍的来信如雪片纷飞,颂扬的,诉苦的,求偶的,认亲的,寄钱的,索款的,半年之中,康素珍便收到了一百多封来信,她成了全国妇孺皆知的名人,开始飘飘然起来。向接踵而来的记者大谈我们的署名之争,俨然成了一个上当受骗的可怜人。

据康素珍事后说,当时辛集市的#39;红眼病者#39;给她吹风点火,说领导主持签订的那份署名合同是康的#39;第二张卖身契#39;,康素珍对我们更加耿耿于怀。

不久,天津《今晚报》两个记者通过乡政府找到康素珍,说要给她写纪实文学,还要在《今是报》连载她的作品,康好不激动,与他们谈了半天。

这天下午,康素珍领着两个记者来我家,二人要求连载我们的稿子,稿费从优,连载后仍可出书。我说:#39;对不起,我们整理的稿子已交出版社,近期即将出版。#39;他们追问是哪家出版社,因出版社事先有约,让我们三人暂且保密,我未作答。

两个记者要求看看康的原稿,我拿出几本,他们草草翻了翻。又要看我过去发表的作品。我又拿出三大本剪稿,他们一边看,一边交口称赞。我陪一个记者去小解,他对我说:#39;你要小心,康素珍对你意见不小哪!#39;采访不到一小时,他们便匆匆告辞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