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不同修真故事> 第一百三十五章 掌门对话(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三十五章 掌门对话(二)(2 / 2)

不同修真故事 五年磨墨 更新时间 2020-10-15

就好像南宫泉,他的斗法过程并不惊艳,全程都是各种牵制性符法、五行遁术,配合负面状态的使用。看着并没有申宝大开大合的劈砍过瘾,却让人有种无从下手的乏力感。直到最后把申宝困入了绝境,才施展小五雷法来了个压轴必杀技。

大家都知道必杀技伤害高,可是那玩意的消耗也更高啊。若是辛辛苦苦憋出来的必杀技让对手给躲了过去,不如朝着对手举手投降吧。所以修士之间的斗法都有个套路,没有十足的把握,别随随便便就把必杀技给掏出来。都是先通过各种缠斗手段,把对方逼的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再丢出必杀技一招定胜负。

论起各种缠斗手段,申宝的商阳剑气和达摩剑法两种手段也太少了点。要不是他免疫了南宫泉辛辛苦苦憋出来的小五雷法,而后又靠着自己的必杀技出其不意的秒掉了对方,输的一定是申宝没跑。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信君子才开口让申宝抄录一些《正统道藏》回去使用。白云观里收录的《正统道藏》和坊间刻印版不同,里面有着历代全真龙门高修的心得体验加注在其中,学习起来可谓事半功倍……

很多心法、经文、咒语,原文也就是数十或者百余文字。可是要弄明白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其中又蕴含了什么玄机,解释起来就可能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才行。

所以说,想从网上下载几本修行秘笈,自己瞎捣鼓就能习得法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是万里挑一的修行奇才,天生任督二脉就已经打通还有一丝可能。(任督二脉打通也没有武侠小说里的那么夸张,只是更容易周天运转而已)

所以隔壁的东瀛从咱们这儿弄去了《道藏》之后,很多东西照搬了使用完全没有效果——《道藏》历朝历代都要修撰,并非只有明代才有。

自从唐朝开始,华夏每次更新了《道藏》,东瀛都要派人弄一套带回去琢磨。《正统道藏》四个字,只是代表了旧明修撰那一套而已。最新的一版叫做《中华道藏》刊发与二十一世纪,因为新明国科技兴邦的国策,删减了很多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东西。

“这,不太……”

信君子直接打断了申宝的客套话,说到:“去吧。藏书无人读,与无书何异?”

申宝走到道藏阁的首位书架,看着上面的书号《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轻语道:“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修道先修心,虽然这话有点老生常谈了,不过《度人经》还是得看一看。”

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出自《周易》。说的是一个人如果德行不够,却拥有了大能力,离灾祸就不远了。修行中人都讲究‘以德御力’,就是为了克制因为超越凡人力量而带来的邪念滋生。好在申宝这个人虽然挺二,倒没有被力量迷住了是非善恶。

申宝一个人可抄录不了《度人经》,因为它足足有五十多万字。算上批注和历代全真龙门高修的心得体会、注释夹条、对比分析等等,三千万字都不止。

作为《正统道藏》的首篇,《度人经》可是整个道修体系的大融合产物。里面详细的阐述了:何谓道、道为何、历朝门派对神仙体系的划分、心境的培养、境界的划分、道修的自我修养,噼里啪啦一大堆的东西全都包括在了里面。

正统的道修门派,弟子前面二十年除了必须的修行之外,剩下的就是参悟《度人经》了。内丹派还好一些,毕竟大多数手段都趋向于物理层面。

依赖唯心手段的符箓派就没辙,必须仔仔细细的把它整明白了,才能进一步的修行——唯心层面的东西就这样,信则灵,不信就不灵。怎么信?信什么?为什么要信?拿什么去信?全在这《度人经》里写着呢。

《度人经》对于道修的意义,就如同四书五经对于儒生的意义。

申宝也明白这个道理,当然要弄一套白云观加了前人心得感悟的《度人经》回去,至少能省下三十年自己琢磨的时间。若是啥都没有的《度人经》原版,申宝就算是天纵之姿,没个三五十年都甭想整明白其中的奥妙。

《度人经》也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牛掰,最先的版本只有几千字。而后历朝历代修撰《道藏》的时候,都会把最新整合优化后的修道心得加注进去,慢慢的就变成了五十多万字的超级巨著。因为是历朝历代的前辈高人们精心优化后的产物,对于道修自我催眠有显著的效果。

虽然这本巨著非常的深奥,但是真心只是学术性的巨著,通篇没有一招高深的法术或者符咒。对于年少轻狂想要快速提升修为,继而威风八面闯出名号的年轻辈修士来说吸引力并不大,往往都是师父逼着死记硬背《度人经》。

年轻人嘛,谁不想习得绝世秘笈,然后一飞冲天名动天下?只有上了一定境界,才会明白《道德经》里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的精妙。

听到申宝首选的就是《度人经》,而不是什么镇派绝学之类的心法、符咒、阵术,信君子赞许道:“不错,年少得志不轻狂,还能记得‘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这句话,日后大有作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