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你和我这些年> 第四章 你和我,就是我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章 你和我,就是我们(1 / 2)

你和我这些年 胤漪珑 更新时间 2020-10-23

 有的时代就注定会被记住。平凡的年代才更显得个体渺小。

成林的“万人计划”这一代人的孩子,他们的童年有一个成林特色,他们从成林幼儿园到成林高中,身边都是同一拨同学。有的人也许很向往,也很喜欢这样度过自己的12年,可有的人很向往认识不同的人。

这世界上本来就没有好或者不好,只有喜欢或者不喜欢。只是喜不喜欢这个标准却会因为境遇,年龄等外部因素改变。

十二年的时间,和同一拨人在一起,说孤单也孤单。

杨念小学升初中之后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成林所有的学校开始调整为“六三”制度:六年小学加三年初中。

其实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说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原来为四个年级准备的初中教学楼,现在只有三年个年级,这就说明每个年级都可以有更多的班,不然,教师资源和教学楼都将空置。成林、南湾发展迅猛,并没有多余的人手和资源来解决这件事情。于是成林所有学校的所有教研组一致讨论决定,成林的初中将会开始招收成林一小、成林二小这两个小学以外的学生。

那这样是否也是可以允许成林一小和成林二小的学生到别处去上学,那些家庭又是否准备好了。

其实成林一小、二小是否开放小学毕业生转学转档案,看起来只是一件小事,但他的背后却是一件又一件大事。随着成林发展计划的成功落实,这十余年中,成林已经成功的在经济和文化两个层面都带动了南湾、红羽等其他区域共同发展,这样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更多的人或是和集体一起,或是单枪匹马,在这十余年里陆陆续续来到这个城市扎根。那当年来开荒的那一批青年呢?也许当年跟随“万人计划”来到成林的人,在和成林一同发展的过程中,他们自己的发展已经超过了成林能提供的平台,也许别处有了一个更合适的位置正等着这些第一代建设者。这也说明更多的外区人,外地人能到成林来扎根,他们的孩子可以直接转学到成林上初中。

无论是换工作还是转学,这一切并不是简单的几个调令而已。所有的发展计划和规划,最后都落在每个人的身上。时代的波动,说到底是那无数的个体的波动。这一切一切的变化,都那么惊人的相约在了世纪之交。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成林的学校一直都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合唱节是艺术节开始的标志,合唱比赛之后,是歌唱比赛、乐器比赛、舞蹈比赛、话剧比赛和英语话剧比赛。以集体项目开始,也以集体项目结束。

集体项目在年级内评出优秀作品,个人项目不分年级直接评选优秀个人。所以一般获得个人项目前三的都是高年级的同学。所幸的是,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并不在同一个学校里。也保证了相对的公平,不然得奖的都是高中生了。

这个传统也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成林在不断的实践中调整优化的。

合唱比赛每个班出两首歌,一首指定歌曲,一首自由选择。这一年相信全国的校园合唱比赛可能都会有这首《七子之歌》。

成林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按照实际每个班向组委会报名的顺序,已经被选定的自由选择曲目,不能被重复选择。这也就避免了一次比赛,出现三个班都在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是谢亮的主意。

成林二中是成林的初中。二中负责合唱比赛的音乐老师谢亮是个长发飘飘的男青年歌唱家,年纪不大,但是从毕业就在成林二中任教。他已经把自己对艺术本身的热爱完整的转化成了对艺术教育的热爱。

谢亮很珍惜自己在二中的音乐老师的工作,因为他如果在别的城市或者是云城的别的区的中学,那音乐根本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课。这一点,谢亮刚到成林二中第一年第一次提交教学方案的时候他就感受到了。

那时候,谢亮按照他师兄师姐的嘱咐,只按照学期音乐课的总课时量的百分之七十做了教案准备,因为按照师兄师姐说的,在大考小考前夕,音乐课和体育课一样都是要被征用成自习或者答疑课的。这份自作聪明的教案被打回来的时候,他也接到了成林二中当年的章成功章校长的电话。

章校长当然没有责备的意思,他完全没有提到这点小聪明,只是简单地说:“我希望我们成林,可以把初中的音乐教育真的做起来。”听到这里,谢亮已经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是他更不敢相信的是后面这段话。他后来放下电话的时候,是热泪盈眶的。“我希望孩子们以后说起音乐记得的不只是流行歌曲,我希望他们也懂中国戏曲、懂古典音乐,听过卡门,知道几部百老汇音乐剧。希望他们把音乐当成一门具体的课程,知道自己音乐课学的是什么。”

这一番话比起把教学方案做满整个学期可要难得多了。章校长的意思是希望音乐课拿出有教纲、有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且在初中三年六个学期中把音乐作为一个有整体性的音乐欣赏、鉴赏课程,围绕着教学目标,设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让音乐这个也许空泛的概念,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一个个伟大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们去认识和熟悉。

其实音乐课在初中课程安排中到底能如何,这并不是一个谢亮能作任何影响的。章成功只是希望这个年轻人最起码在当时他的那个年纪里,对于教学和艺术能够做到不忘初心,仅此,而已。章成功心里,校长除了保证全校老师教书育人,更有责任带着青年教师不断发展。发展这个概念,是第一代成林人用不能忘怀的。

杨念在初二这一年没有当班长了。洪雁发现杨念从小初一开始就不太想过多参加学校的活动,虽然文化课成绩不差,但是在注重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成林,一个只好好学习的学生,比学习不好的学生还成问题。所以杨念在初二这一年“被迫”当上了组织委员,其实这个组织委员就是一个协调各项工作的角色,比如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运动会的报名,做好运动员的后勤保障工作,比如帮因为要参加舞蹈比赛而缺课的同学拿作业本,给缺课的同学复印自己的课堂笔记,并且如果要缺课的同学忘了跟老师请假,组织委员会负责落实缺课同学的请假手续。

“那个杨念啊,周五之前把我们班合唱比赛报名送到谢老师办公室,然后协助刘晓棠她们把后续比赛的报名排练都协调出来。如果需要用教室,必须注意第二天早上来扫除的小组把桌椅恢复好啊。啊就这样,下课吧。”说完洪雁就收拾这书准备离开教室。

洪雁,语文老师,初二(1)班班主任,英语教研组组长,成林的规矩,英语老师都是用英文名的,洪雁是Carrie。洪雁不让她教的两个班叫自己洪老师,大家都只叫Carrie。洪老师在杨念读四年初中的这个过程中,请过半个学期产假,来代课的是另一个老师,吉芳芳Julia,比洪雁小几岁,也是教研组资历最浅的年轻老师。吉芳芳是真正的背井离乡,她是蒙古族人,要说她是那个年代第一个少数民族英语老师远赴云城成林开发区任教,毫不为过。

唱什么歌这样的事情,没有正确的答案,最流行的解决方案是收集几个提案之后,全班公开举手投票。虽然这件事情是文艺委员负责的班务,但是既然洪雁点名杨念,那肯定最后做不好还是找杨念。这个道理杨念是从小就懂的。

于是杨念找到班上的文艺委员刘晓棠,“刘晓棠,你今天能把自由选择歌曲的名字给我吗,我想尽快安排大家举手投票,就在最后一节课之后。如果可以的话,上课前我要和老师说一下。”杨念做事一直都很有条理。

刘晓棠整个艺术节会非常的忙,她有个人的民族舞要排练,她现在音乐还没剪好,她是今年舞蹈比赛夺冠的热门,还有舞蹈队的开场舞要排练,这也是刘晓棠负责,她还需要确认班上参加其他文艺比赛的报名名单,另外就是她需要每周三次为开场舞排练确认Julia的时间和舞蹈教室的时间。是的,这次的开场舞是蒙古舞,负责排舞的就是多才多艺的英语老师Julia。由于这些原因,其实选择一个合唱歌曲这样的工作并不是非刘晓棠不可了,但是杨念当时没有想到这一层。

刘晓棠很不高兴地说:“好的,我下午上课之前把歌名给你,三个够不够。”

“够。你要不要先去谢亮那里问问有没有已经选了的歌,今天都周三了,周五就截止...”

“杨念,下节就是第二节课了,如果老师们都不拖堂,我勉强可以干完我今天本来要做的事情:我今天还没有去通知舞蹈队排练,订舞蹈室还要去找两个老师签字。而且谢老师办公室在后楼,我真是不确定我能不能去问...”

“行行行,我去。我也负责收集歌曲名字好吧。”杨念没有不耐烦,只是他不习惯浪费时间,他觉得如果自己可以帮别人的忙,那其他的人也不需要解释太多,能帮的他一定会帮。而且所谓的组织委员就是组织各种活动的。

于是杨念利用课间时间找了谢亮确定了哪些歌曲不能选,他还很聪明的从谢亮那里拿到了好几个谢亮认为适合合唱的歌曲名称。杨念利用午休时间就把这几首歌曲都在班上的电脑里找好,这些歌曲学校的音乐电子图书管理都可以点播,然后他在下午上课之前,大部分同学已经到教室之后就把这几首歌曲在办理放了一遍,还跟大家讲了这些歌曲的名称,方便没有听过这些歌曲的同学,听了再投票。

最后杨念他们班要合唱的另一首歌的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去直接问谢亮最大的好处是,谢亮建议的歌,绝大多数是在学校音乐库有伴奏的。不然这个伴奏是需要班级自己解决。绝大多数班级会在有伴奏的歌曲里面找,以免最后选来选去,选了一个只能清唱表演的歌曲。

杨念在周三下午最后一节课上课之前就跑到谢亮办公室把合唱报名的事情解决了。

杨念就是这样,他如果没有答应的事情,他很可能不会帮忙也不给意见。但是他答应要做的事情,他很有可能比其他的人做的都好,都妥当。这是他在小学的时候就从每一件很小、很简单的事情里培养的一个习惯,或者说这是他自己对自己的一个基础要求。

周四早上早读课开始之前,在教工食堂谢亮遇到了洪雁。

“洪老师,你们班今年的文艺委员是杨念啊?”

“没有啊,还是刘晓棠。”

“哦,你们班报名很快啊。走了啊洪老师!”

“好,谢老师回头见。”这一番对话让洪雁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但她要去带早读课,所以一路一遍喝牛奶,一遍加快脚步往教室跑。洪雁走到教室里把刘晓棠叫了出来,“刘晓棠我们报名了选的什么歌?”

“报了,明月几时有!昨天杨念去的。”

“流行歌曲啊,好吧。你和杨念工作协调的很好啊,大家分工合作。不错!”

刘晓棠本来打算回教室了,刚准备转身,她突然说:“洪老师,不是我和杨念协调的,昨天刚好赶上舞蹈队排练,我要协调的事情比较多,就没时间组织投票,从投票选歌到报名都是杨念做的。他还提前去问了谢老师哪些歌不能选。还问了哪些歌比较好。”

刘晓棠是个典型的好学生。她小学和杨念不是同班,但是她认识杨念。杨念那时候是三班班长,而且总是在运动会参加篮球比赛和长跑。刘晓棠对杨念是不讨厌的。要知道班上的文艺委员经常是要被班上的淘气男生欺负的。

洪雁笑笑说:“都一样,都是你们自己组织的,不要分你做的我做的,都是班级干部的责任,我们一个班,啊,知道了吧。”洪雁好像突然想起什么:“CallmeCarrie!”

刘晓棠笑笑,“ThankyouCarrie!”,然后回到了教师。

她其实挺担心洪雁批评她,她自己也知道自己虽然是文艺委员,但其实只能起一个带头作用,并不能起组织的作用。因为每到有文艺活动的时候,她都要带头参加。组织的活动都是班长、副班长或者是组织委员帮她完成的。

责任和期盼这两个概念,在还是初中生的杨念心里是分不清的。只是他知道,让别人失望和让自己失望一样令人难过。杨念其实羡慕刘晓棠,因为杨念能看出来刘晓棠特别喜欢跳舞,她喜欢参加舞蹈比赛,喜欢组织舞蹈队排练,她愿意为舞蹈队联系排练场地,包括给每个人确认服装。

如果要避免让别人失望,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随便让别人对自己有希望。这一句话,也许杨念到大学才能组织出来,但是这个道理,杨念从小初一和初一开始就已经很透彻地理解到了。杨念并不是因为不愿意为集体付出而提出不当班长。他只是觉得,好像生活里都是别人的期待,他自己除了“需要满足别人对他的期待”之外,他自己还想要什么这件事情,他还没有时间想清楚。

其实这件事并不困难。如果有时间,杨念在小初一的时候可以去参加篮球培训班,而不是花了很多时间在协调班级的活动上;杨念在初一的时候可以去学双簧管,而不是帮老师组织办理的各种课余活动和比赛。既然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做了一件事,就必然会缺少做另一件事的时间。最这个选择很简单,但是让所有人都能平和的接受这个选择可能不容易。别的人可能会曲解他的意图,这会给善良的杨念造成更大的困扰。

像杨念这样细腻的人,他其实需要几个直接坦率的朋友,也许小初一就加入篮球队会改变他的性格,改变他的人生轨迹,但是这一切都是因为,一只蝴蝶在这一刻这样扇了扇翅膀,仅此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杨念总觉得别人是别人,他是他。他心里对于“我们”这个概念,特别淡漠。其实这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他既不知道自己是否和别人有一样的想法,也不确定自己是否和大家想要的不一样。

如果他可以在小初一的时候就和老师解释自己的爱好是篮球,自己个子高,说不定可以早两年加入校队成为校队主力,这样老师一定不会误解他不当班长是因为不想参与集体活动。

杨晓辉在杨念刚上初中的那年,是有一个机会去红羽区的外企工作的,但是就由于刘静几句没怎么过脑子的抱怨“想想搬家就麻烦,还要办转学,而且我去了红羽到时候回成林上班要一个多小时......”这件事就算是被否决了。如果杨晓辉当时去了红羽区的外企,可能后来的一切都会不同。杨晓辉和刘静可能本质上就跟杨念是不一样的人。或者是因为这头二十年的平稳,几乎一点波澜都没有的平稳,才让杨念逐渐长成了一个不一样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