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你和我这些年> 第八章 每一天,都可能是个新的起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章 每一天,都可能是个新的起点(2 / 2)

你和我这些年 胤漪珑 更新时间 2020-10-23

“是啊,我在篮球队就能感受到,厉害的人太多了,班上也有很多英语更好的同学,我们班很多人都不是云城的。”杨念走过来,也在沙发上坐下。

“是啊,要多交朋友”

“唉爸,陈叔叔到底怎么了?”杨念还是忍不住直接问了。

“陈叔叔就是,他特别想做一件事,但是这个时机,怎么说呢,不是为他准备的,所以他就错过了。”

“那他不能等等下个时机啊?”杨念问。

“哈哈,杨念啊,在你知道某个时机存在的时候,你要不然是已经抓住了它,要不然是已经错过了它。机会啊什么的,他有很强的未知性。我们都等不来一个机会,我们都是一直努力,刚好抓住一个机会。”其实这一番话说出来杨晓辉自己也觉得有点模糊。

“这么无奈?所以陈叔叔错过机会了才去了爸那儿?那爸,你那不好吗?”杨念最关心的还是他爸。

“你爸是质检,你陈叔叔管生产的,他们不在一个地方。”刘静边走边说,过来给杨念手里塞了一个苹果。

“啊是啊,但是我们都在工程玻璃这边,所以也算是一个产品上的吧。”杨晓辉边说边点点头。

“陈叔叔不喜欢你这个产品?”

“也不是,这个产品它稳定啊,产品本身的迭代还是比较缓慢,整体的生产标准短期之内都不会有什么改变。所以你陈叔叔就觉得没什么挑战了呗。你不知道,老陈他呢,一直都习惯了轰轰烈烈,手上过得都是大项目,现在在我们这边,可能一年两年产品也没什么太根本的调整,就日复一日呗,他不习惯。”

“那你习惯吗?”杨念这么一问,杨晓辉一开始是愣住了两秒,其实这个问题他不是没问过自己,但是可能就是在这么长时间的工作里,他已经找到答案了。

“其实很多工作啊他都是看起来一层不变的,但是如果你去琢磨你每天做的事,就能发现根本没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事儿,树叶都没有两个一样的。所以很多事都是在于我们怎么看待它,你要是觉得它无聊、一层不变,那你就不可能进步,有机会你也赶不上。”杨晓辉说这段话的时候,看着杨念的眼睛,他当然知道此刻的杨念,不能完整的理解这些事情。但是只要杨念能把这部分话记在心里,以后能慢慢理解,那就足够了。

杨晓辉没说出来的是,他从陈建明身上看到的是,在他们这样一个“断层式”高速发展的时代里,大部分人肯定是要被时代“淘汰”的。时代的大踏步前进,需要的是人才市场大浪淘沙地配合。而杨晓辉正是因为没有在时代的浪尖上,才一直过得安安稳稳。也许有的人喜欢跌宕起伏,有的人喜欢安稳。但是在很多时候,个体只是被选择那一个。但个体也不是毫无空间,就像杨晓辉说的,人可以选择一层不变的重复昨天,也可以选择努力地看到不同。

杨念上大学以后,就像他自己说的,认识了很多云城以外的人,他知道了别的人对云城飞速发展有多羡慕,但其实他也知道世界很大,他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

那时候的杨念,个子已经长到了一米八八,篮球场边举着海报给他加油的女生能把球场围个里三层外三层。而且云城还有个模特队,他的个子和还算俊朗的少年外形让他一进校就是模特队老师的重点目标。杨念一定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大帅哥,他不是玉树临风,他只是一个还什么都不懂,却有一点执着的少年。

杨念除了打篮球基本没什么课外活动,对于模特队他觉得也没什么不好就一直参加,还能赚点外快。他看着自己拍的商业片,有时候都认不出自己。杨念的身影也常出现在云大校报、招生宣传上,他真的是从前18年平平淡淡的生活里,一下走到了一个灯光强烈的舞台上,台下所有人都看着他,他挺享受这种被围观的感觉的,很新鲜。

这一次杨念回成林一中的时候,好多大学已经毕业的学生也回去了。那时候正好快到吃饭时间了,邹畅和李滨带着学生们在食堂吃饭,重温他们的成林生活。

杨念听到几个师兄师姐跟老师们说他们工作的事情,那些“活动执行”或者“市场专员”听起来完全不是杨念想面对的工作,而且一个师姐说到跟领导同事相处有多困难的时候,杨念都有点害怕,他是最不喜欢和人勾心斗角的。

李滨看到了杨念脸上的迷茫,就转头对他说:“你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大学可千万别玩,大学学习是你最后的机会了。到了社会上那就是真刀真枪。”

那顿饭上,杨念都没怎么说话,他其实没有想过未来,日子有一天是一天,开心就好。

但是听到自己的同龄人说起工作的琐碎和酸甜苦辣,他突然又觉得这一切都离自己很近。

杨念GPA不算高,他也没拿过奖学金,因为他心里觉得为了那几千块钱花那些额外的功夫没什么意义。可能男生的成长就是慢一点,杨念的成长就是从听到师兄说那句“英语就跟没有专业一样,到公司就都是打杂的活”开始。

那时候杨念大一下学期,他当时有点慌,他也怕毕业以后就失业,他也怕以后要靠父母的关系到成林当个关系户。他害怕别人看不起他。

大二刚开学,他一下给自己增加了两个外语,西班牙语和法语。在当时的外国语学院,如果要挑战自己,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学个二外,以后走高级翻译的方向。大二开始二外已经晚了,但是杨念也没有别的选择,他宁愿自己是尝试了以后失败,也不能接受自己“坐以待毙”。杨念为了这两个外语,篮球队的训练也没有每次都去,后来的一年里他也打球越来越少了。只有偶尔绍伟和刘波从外地回来三个好朋友会打一场球,酣畅淋漓,在云大打完球在云大后街吃个烧烤是必不可少的,然后在一起说说以前的事儿,说说同学们现在各自的情况。

大二上学期结束的时候,杨念去把西班牙语退了。老师问他为什么这样,杨念只说看自己学哪个更顺手。但其实,杨念就是想了解这两个语系的老师,杨念要是遇到他欣赏的老师,要是学不好,他是真会觉得对不起老师。那之后,杨念就走上了英法双语这条路。

其实杨念跟很多人一样,就是没有想过太远的以后,但都已经上了大学,到了外国语学院,要是不做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大的努力,以后一定会后悔。虽然说选择大于努力,可在那个时候,杨念没有选择,只能闷头努力。

可能很多人恰恰就是在只需要努力的时候,拼命地来回选择,而到最后,让自己连努力的机会都没有了。

杨念上大学的前两年,外国语学院没有排球队,这是因为还没有一个排球队张。大学的生活是学生自主的,如果没有一个学生出来阻止,那这个东西他就有不了。

林棠是初中、高中的排球热爱者,虽然那几年中国女排整体进入了青黄不接的调整期,但他也一直在追着看比赛,因为那时候,郎平就要回国当主教练了,在林棠心中,这就是传奇回归,英雄回国。

他到云大外国语学院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组建排球队,那时候他的策略就是到其他球队去找人,棒球、羽毛球、篮球、足球,他跑了个遍。因为林棠原来不是云城的,但他知道云城大学里本地学生很多,他就到处打听哪个高中排球好,这样他才找到了杨念,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杨念听到林棠这一番推理,他还有点佩服眼前这个师弟,马上就同意加入排球队了,体育比赛除了要赢,其实在队里找到一个一起拼搏的感觉,也是很重要的。杨念在成林上了12年学,虽然他更喜欢的是篮球,但成林有排球的传统,所以他排球也还可以,而且他身高的优势也是绝对的。

如果他没有答应林棠,或者没有选择法语,或者他后来没有成功去高翻,他和余心言可能都未必会有后面的故事。

有一件事刘静高不明白,杨念自己也搞不明白,那就是为什么杨念这个条件就没有个女朋友。这件事他从来不提,他怕说了别人觉得他有问题。

杨念在选定高翻方向的时候,几乎可以说是GPA垫底进入高翻方向,这主要倒不怪杨念,他在选课上,没有特别关注过自己的GPA,古典文学,西方哲学入门这些课都是外教的课,常常一个班没有一个A,如果没有A,那怎么拉高GPA。

杨念不是不知道提高GPA的技巧,要说他不屑这种做法也行,要说他觉得自己不去刻意拉GPA也能上高翻也可以。其实他性格里这种不愿意投机取巧的执着,有杨晓辉和刘静的原因。杨晓辉和刘静在杨念小的时候,就说过,在单位和领导同事“处关系”是如何如何的别扭,所以他们一直都过得比较平凡。在这一点上杨晓辉和刘静是达成共识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