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穿越架空>重塑国魂> 二六六 变法啦!(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二六六 变法啦!(一)(1 / 2)

重塑国魂 世纪红爵 更新时间 2019-08-14

 [ 请到六九中文阅读最新章节 ]

一八九六年五月十五,京师。

紫禁城丹墀下,文武百官黑压压跪了一大片,在聆听上喻。光绪身着只逢祭祀大典才穿戴的皇帝顶戴,扫了最后一眼手中的《明定国是诏》,而后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声音缓缓说道:“朕以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流弊所至,徒蹈宋明积习,于门户纷争中更加削弱了国家的力量。因此,朕特别明白宣示,从今往后,朝廷内外大小诸臣,从王公贵族一直到普通的士人和庶民,都应该变法维新,努力向上,发愤为雄……”

随着光绪坚定的声音在紫禁城回响,阴霾了一年多的北京街头,仿佛一瞬间阳光灿烂了起来。

“变法了!维新了!”一群年轻的士子,拿着手抄的“明定国是诏”,奔走相告。.

而一个身穿蓝衫,五十余岁的读书人,更是热泪奔涌,举手向天高呼:“皇上英明!我大清有救了!”

士子们情不自禁地一齐欢呼:“皇上万岁!万万岁!”

甲午一战,谁也没有想到小小日本把诺大的大清国打了个满地找牙。陆军屡战屡败,水师更是全军覆没。倘若不是出了个活曹操何绍明,天知道到底要割多少地,赔多少银子给小日本。试想,连小小日本都能欺负大清成这样,眼瞅着小日本得了便宜,其余列强能不眼红?恐怕立刻就会接踵而来,将这个破败的大清国瓜分个干净。

读书种子们惶恐了,不安了,谁都知道随着大清被人家扯掉最后一块遮羞布,恐怕蜂拥而至的瓜分潮就能让诺大的国朝亡国灭种!局势如此,该怎么办?唯有变法!

甲午战败之后朝廷要变法的风声便传了出来,可整整过了一年,出了编练新军,楞是没什么动静。.大家伙儿只当是那位老佛爷又在横加阻挠,只是百折不挠地一遍遍上书恳求。到了今天,总算有了结果。这让读书种子们如何不振奋?

路旁的人们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呼啦”一下子涌上来,抱小孩的妇女,街头的闲皮,过往的行人,挤得个水泄不通!旁边,一个赶着驴车进城的乡下人急得站在驴车上,踮着脚,伸长脖子,拼命想看个究竟。

“三老四少,这帮读书种子又闹腾什么?不会再来一回公车上书吧?”

“上什么书?诏书上写得清楚,大清要学洋鬼子搞变法。康有为一个小小的户部主事,愣是授了上书房行走。.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更是当了四品的军机章京,这放在早先可就是宰相!”

“洋鬼子有什么好的?呸,都是一帮二鬼子!”

“付老六,听说这一变法,头一号就是废了旗饷……你趁早找条出路,要不跟着老诚王家那小子当车把式得了。”

“姥姥!这祖宗定的规矩,他康有为要是敢擅改,老子就跟他拼了……”

这边儿说的热闹,而那头却总有些懵懵懂懂的人四处打听:“啥是变法?”

明定国是诏一颁布,已经在京师酝酿了年许的风潮,骤然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发泄了出来。“老佛爷不主事,皇上掌权了……”“康党深受皇上宠信……”等等之类的消息漫天飞。.随大流的墙头草,这会儿都瞧明白了风色。这回看来皇上是真得权了!在此之后,各式各样的实力团体或个人,大小的官员都行动了起来,要么四处探听确切的消息,要么就是四处拜门。

谁都知道,变法开始,就意味着整个朝廷势力的重新洗牌。这个时候绝对不能站错队!而更多的小吏,则已经迫不及待地涌向了南海会馆。

这两天南海会馆门口车马罗列,往来宾客不住,宅子里头的闹腾声打早起一直能闹到后半夜去。和头些日子简直天地之别。康党人等,纵使一个个都透着一股子振奋之色,两天折腾下来也都有些吃不消。到后来黑着眼圈的康有为干脆来了个闭门不见。用康圣人的话是:“康某上书奔走之际,他们在干嘛?变法可要不得投机钻营之徒!”

一名小吏瞧着南海会馆大门上贴的告示,气得鼻子差点儿没歪了:“狂妄,狂妄至极!”同来人等,轻浮一些的都开始跳着脚骂人了,而那些老成的,则悄没声地溜进了自个儿马车,临走朝着会馆投去一丝轻蔑:“刚上位就把人得罪光了,老子就瞧着你康有为能折腾多久!”

外头骂声震天,里头康党子弟一个个吹捧着自个儿老师品性如何端正,殊不知这会儿已经将人得罪光了。.天知道,得罪了所有人,就他们这几个书生能变什么法!

外头风起云涌,紫禁城里头却是一片忙碌。勤政殿外,虽已深夜,这里仍是灯火辉煌,一派紧张忙碌景象。提着灯笼的太监们一溜小跑着,匆忙往返,传递着各种文件。.

殿门口则乱糟糟聚集了一大群各部官员,两名当值太监尖着嗓子对他们不停叫喊:

“芦汉铁路的工程报表送到没有?皇上急着要看!”

“送到了!”一名官员举起报表。

“快呈上来,皇上急着要看!”

“詹事府的人员编制实数统计出来了吗?”

“统计出来了……”

“统计出来了你还在这里磨蹭什么呀?还不送进去……”

勤政殿内,也挤满了官员,不过没有殿门口那样喧闹。

御案上,各种奏折和文件堆得像座小山,光绪只露出个头部。

官员们手中都拿着拟好的喻旨或奏折,排着队,依次向光绪报批:“禀皇上,命陈宝箴、刘坤一在上海试办机器制造局的喻旨已拟好,请皇上御览!”

光绪接过喻旨,仔细看一遍,郑重地盖上皇帝之宝,交给身旁同样是排队等候的太监,“立即发出!”

“嗻!”太监接过喻旨,飞快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