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铁血骠骑> 第304章 东亚近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4章 东亚近况(1 / 2)

铁血骠骑 三十三层 更新时间 2019-08-14

 相见完毕,基里年科夫搓着手期盼的问:“那些东西什么时间到?”

马迁安知道他在问中方投资的机床及其配套设施什么时间到,他翻了一下日历,肯定的答复:“7月末肯定到,如果日本人不击沉它们的话。”

基里年科夫被气得一瞪眼睛,吼了起来:“该死的日本人。”

算啦算啦!这玩笑开过了,马迁安急忙劝慰老头,“不会的不会的,我瞎说,我一看到你就想开玩笑,放心吧!日本人还不敢击沉挂着星条旗的船,我们租的船都是m国船。”

马迁安如此说,才让基里年科夫好受一点,随后他就开始催着马迁安研讨新企业的规划布局。

马迁安与刘顶带着大量的资料,所有机器设备的型号数量等各种细节性问题都要交代清楚,并由专家团论证配置,从而形成适合生产的生产线。这也是马迁安急着来到共青城的原因。物资非常多,甚至还包括除了锅炉以外的一座1.2万千瓦电厂全套设备。

对如何在平地上建设出来一个大型军工基地这种事,马迁安毫无经验可以利用,他很谦虚,安静的记录与翻译,中方的专家很少,做这种配置工作的基本上是s1专家,马迁安在感叹人才问题的同时,也坚定了塞人学艺的想法。

共青城的工业基础非常的好,冶金、机械、动力、原材料等都有一定的保障。讨论到原材料供应问题上时,伊万诺夫知道这里有马迁安不少贡献,他提供的十几处矿藏地点都已经建起来开采企业,有的已经挥了作用,但人心不足蛇吞象,伊万趁休息的功夫,还偷偷问马迁安还有没有类似的情报,马迁安只能“苦笑”。

魏拯民还在海参崴附近组织另外的人员,暂未出现。本地担任平整土地,建设厂房,铺设水电管道的中国工人有1万3千多人,临时脑是北满省委委员张兰生,这是一个只有32岁的老革命,相貌英俊,实际上在马迁安看来,这位细看还有点眉清目秀大姑娘的样子的“老革命”,曾担任过北满临时省委书记,后任3军政治部主任。

这些劳工经过近一个月的整合,已经形成了新的组织纪律性,魏拯民将他们中间的抗日被俘人员挑选出来作为基层领导者,层层选拔形成了比较严密的军队管理模式。

马迁安到来后,拉着张兰生当着伊万诺夫的面,讲明了抗联与伊万诺夫达成的口头协议,即已经被整理组织好的3万劳工中,抗联可以分到2万进行训练与武装,剩余1万人可交给伊万诺夫参与各项工程建设。张兰生一听,马上就想着手训练新兵,慌得马迁安与伊万诺夫急忙阻止,这也太急了,眼下远东到处缺乏劳动力,上哪去找替代这些建设工厂的工人去?起码您得干完这一段不是,这军工基地咱也有份儿的。

马迁安身在共青城,但他时刻关注着东北日军的动向,每天必几份电报给杨靖宇,从他那里了解抗联现在的处境与战斗,同时将自己在s1公开收集到的情报源源不断会汇集回去,互通有无。

期间,他也去了抗联留在s1的留守处,面见了魏拯民又探讨了下一步要做的工作。

现实的状况是:苏军在斯摩棱斯克又一次大败,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右翼在反击苏军增援部队的同时,出人意料的又前进了几十公里,但由于后勤补给与后继乏力,他们打完这场仗之后,自己也暂时停了下来。

按照日苏达成的协议,日本人接收了北萨哈林岛,并象征性的派了一个旅团进入了勘察加半岛,非日本人不想开勘察加半岛,而是实在是无力开。

东北的日军在苏日边界战争中丧失了3、8、12、19、51师团主力,但未丢弃番号,根据情报表明,日本从国内又征召了大批新兵补充到这几个师团中,新兵正源源不断登陆大连旅顺港口与朝xIan釜山港口。

关特演(关东军特别大演习)并未像历史那样如期展开,关东军现在正自舔伤口在疗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