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宋阀> 第七百一十一章 原来如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百一十一章 原来如此(1 / 2)

宋阀 宋默然 更新时间 2019-08-14

 第七百一十一章原来如此

杭州行在去河东,何止千里万里?不要忘了,现在中原地区还在女真人手里,要到河东,需要逆长江而上,由江南,至荆湖,再入四川,随后北上,经汉中,入陕西,再从陕西渡过黄河,这才算到达。

数百名官员,光是挑选征召,就不是几个月能下来的事情,如果慎重仔细一些,一年都没办法。等你挑选齐了,再往河东走,这该是猴年马月的事?而且,数百名官员呐!这如果是在说牲口,那都得关好几圈!更何况,这是在说苦读几十年,从科举考试中脱引而出,再有一定资历的朝廷官员!你不可能把刚刚考中的进士放到地方上去作一把手吧?上哪儿去找这几百名官员?就算你找到了,那这段时期以内,河东怎么办?

如果说,徐卫仍旧保留有“便宜黜陟”的权力,那么他就可以立即从川陕两地的官员中挑选一批出来应急,先把官府这个班子搭起来。至于军事防务,那更不在话下。

赵谌此时才觉得这件事情还真不小!倒是可以在朝廷另行安排之前,由川陕宣抚司暂管河东,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当初是不是不该收徐卫的权?

“这事,朕仔细斟酌。”半晌之后,赵谌也一时没有主意。

徐六此时又道:“陛下,这献降一事,如何处置?”

“什么献降?”赵谌怔住了。

徐六也不明所以,示之以手中青字牌道:“徐卫在上报中,请求亲自带领韩常以及金军降兵降将前来江南贡献。”

“嗯?”赵谌更加疑惑,上前来取过牌子,仔细一看。原来还真有这件事情,方才他太过匆忙和激动,连看几次,目光都在收复了多少州县上打转,压根就没看清楚中间杂着的那短短一句话。这也怪徐卫字迹太过潦草所致!

“王师一举收复河东数十州县,这是普天同庆的大事,献降嘛,自然是要的。”赵谌笑道。宋代有这种制度,就是打了大胜仗以后,朝廷都要地方上来京城献俘,并举行的仪式,以彰显国威。从前跟党项人打仗,拿下个几百里土地就不得了,必定搞献降。这回河东数十州县回归,哪有不庆的道理?

“但,徐卫请求亲自来行在?”徐六提醒道。

赵谌一时不决,这手握重兵的军队统帅,主动要求到中枢,这历来都是证明自己大公无私的最好方式。徐卫此前,就已经几次主动提出入朝觐见,这回又要亲自来献降,这个人倒也挺谨慎的。或许,就是因为朝廷收了他“便宜黜陟”之权,使他知道上头对他有些担忧,所以借此自白。

但话说回来,这天下的文官武将,哪个都能轻易来江南,唯独徐卫不能擅自职守。他一身系着川陕,西面要弹压吐蕃人,北面要盯着党项人,东面还得警惕女真人。而河东诸州刚刚收复,他要忙的事情肯定少不了,怎么能离开?

“两位贤卿以为如何?”赵谌问道。

“还就不必了吧?这献降之事,遣一将佐来就是,何须徐郡王亲自跑一趟?”赵鼎道。“他为川陕长官,代天子守牧一方,这动不动往行在跑,怕有人议论不务正业。”

徐六当然知道徐家老九打的什么算盘,所以他不表态,只道:“但听陛下裁夺。”

赵谌背负双手立在堂中,想了想,摇头道:“朕看,不必,派个人来就行了。这河东刚刚收复,他要主持的事情想必也不少,就不必在乎这个形式了。”

“正该如此。”赵鼎道。

这君臣三个又欢喜了一阵,赵谌有些累了,便叫赵鼎徐良自去。两位宰相拜辞,刚要离开,忽听皇帝道:“徐卿。”

徐良停了下来,返回堂中,赵鼎自去。

“朕记得徐卫一母同胞的兄长徐胜,现任两兴安抚副使,是么?”赵谌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徐六心头一跳,不动声色道:“回陛下,正是。”

“哦,据说徐卫从小丧母,是他兄嫂拉扯长大,有这事么?”赵谌又问。

徐六此时已经猜测到皇帝的用意,答道:“徐母在生下徐卫以后,便不幸辞世。臣的二伯从此没再续弦,所以徐卫自幼便是由其兄徐胜,其嫂王氏抚养,所谓长兄如父,长嫂如母,正是如此。”

赵谌听罢,询问道:“既然如此,朕欲召徐胜代表川陕,前来行在献降,贤卿觉得合适么?”

果然不出所料!徐良心里暗道一声。在皇帝问起四哥时,他就知道对方打的什么主意了……

老九累立奇功,控弦二十万,在西北威望卓著。更任着川陕最高长官,手持权柄,这难免多多少少地引人猜忌。皇帝此前收了他“便宜黜陟”的权力,就是这种“猜忌”的表现。可现在,河东诸州的收复,让皇帝意识到,外头的事离了老九还真不行。

就是简单的一个恢复河东司仪行政,如果老九不管,都让朝廷来操办,你还真办不下来。于是,皇帝又想着把权力再次下放给他,可又觉得手里没抓着点什么,心里就空落落的。

自古以来,就有“质子”这一说。本朝也有这样的例子,大将常年带兵在外的,一般都要有个儿子在京城或者周边供职,说穿了,就是作人质。可问题是,老九连生两个女儿,现在倒有了个儿子,却还是个娃娃。你总不可能把一个几岁的娃娃弄来作人质吧?你天天给他把屎把尿?

既然儿子不成,那退而求其次,兄弟也行。徐家这一代,兄弟五个人,老大徐原去世后,还剩下四个。但唯独徐四,是徐九一母同胞的亲兄。而且,徐九和徐四感情好,长兄如父,所以把他调来行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名义上是叫他来行在献降,等着看吧,献降一结束,皇帝肯定就会下诏,在中枢机构,或者两浙宣抚司里给他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将他留在江南。这样,他才能放心地把权力交给徐卫。

“再合适不过!若以徐胜来朝献降,对其本人自然是一种荣宠,对徐九又何尝不是一种嘉奖?”徐良“极力”赞同道。一般来说,外地带兵的武官,能到中枢一睹天颜,这首先就是一种荣耀。其次,按照惯例,凡是来京献降的,皇帝一般都会升他的官,并赐给金银戎器等。西军元老种师道,昔年就曾经亲自到东京献降,向哲宗皇帝奏功,得到晋升。近一点的,大哥的次子,徐成,也曾经受到老九关爱,派他到杭州献俘,回去以后,也直接穿上了红袍。所以,只就“献降”本身来说,这算是个优差。

“好,那就这么定了。贤卿马上就可以复函川陕宣抚司,命徐胜带领韩常等下江南。”赵谌笑咪咪地说道。

第二日,皇帝连发三道诏书。第一道,就是任命李若水和朱倬为参知政事,协助宰相,但徐良推荐的秦桧暂时还没消息;第二道,再次下放“便宜黜陟”的权力到川陕宣抚处置司,其实,就是下放给徐卫。第三道,已经光复的河东地区,暂由川陕宣抚司代管,容朝廷布置。

河东半壁收复的消息一传开,满朝大臣振奋不已!就连退休在家的徐处仁、王庶、折可求、许翰等老臣,也上表向皇帝表示祝贺。折可求因为听说徐卫收复了麟府路,还专门派人保护折家的祖坟,十分感激,亲自登门,向徐良表示感谢。

甚至于被软禁在德寿宫的太上皇赵桓,也罕见地派内侍向儿子道贺。当然,这里面多少有点别的意味在,因为徐卫是赵桓在位时,一力栽培提拔的。徐卫能有今天,固然和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如果没有赵桓当年刻意的拔擢,恐怕也不会升得这么快。赵桓派人给赵谌道贺,就是说,你能领导国家办成这些事,还是跟我原来的建设有关系,所以,是不是改善一下关系?

河东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