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穿越架空>张辽新传> 第401章 内忧!(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01章 内忧!(上)(1 / 2)

张辽新传 杨家大郎 更新时间 2021-09-23

 代的战争因为生产力低下和交通条件恶劣,一场战;续很长时间。(历史上曹操彻底攻陷城可是建安九年,平定河北则时间更长。为了抽调兵力南下,曹操甚至只是击败了塌顿率领的三郡乌桓,而放过了鲜卑人和辽东公孙。</p>

曹操能够在牧野大战后很快就进攻袁绍完全取决于兖州、徐州为他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因为张辽而提前出现的曹军屯田让曹军不虞军粮,张辽建议展水产捕捞更是为曹操提供了大力吸纳流民以扩充实力的条件,也没有了曹操因为粮食缺乏而不得不屠城或以人肉充作军粮的事件生。</p>

但是北伐胡人却并非诸侯战争可比,曹军的行军路径会加长,路况也不似国内好走,敌人更是不会死守一地。即便曹军有幽州六郡作为前进基地,但是善于用兵的曹操还是决定稳妥为上。因为他此时完全不担心南方的诸侯会联合起来,反而觉得应该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以便于他们之间打得再激烈一些。同时张辽向他提出的一个一揽子解决北疆三十年问题的计划也让曹操怦然心动,这使得他必须谨慎,再谨慎!</p>

张辽建议曹操暂缓大军北上,继续抓紧领地内的经济建设以积蓄力量。而他则在幽州先零敲碎打的削弱鲜卑和乌桓的力量,待时机成熟,由曹操全军北上,一举将汉人北方的两个心腹大患解决掉。然后掉头东进,将辽东、玄、乐浪三郡重新纳入幽州。如有可能,更可以将三韩也一并解决,将这个由箕子建立地国家也重新纳入汉族的怀抱。</p>

曹操接到张辽的书信,在召集了心腹谋士郭嘉、荀攸、贾诩、董昭、许攸等人数次商议,有亲自回到阳,征询程昱、荀这些老臣。最终曹操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暂缓出兵。</p>

其实曹操暂缓出兵也并非完全是张辽建议之功,在打下了大汉原有州郡的三分之二之后,曹操的心态变化也绝非常人能够想象。他此时已经不满足一个司空兼领车骑将军的官职了,因为这个官职虽然让他顺利地掌握了朝政和军权,可是却随时会因为天子任命一个司徒和一个太尉或是大将军而失去他的权力。而且此时阳的那些个保皇派成员正因为曹操久居城而活跃起来,即便不用自己的探子打听他们在串联什么,曹操也能想到他们的意图。</p>

最让曹操伤神地其实还算是荀的问题。</p>

在曹操攻克城之后,曹操就已经能够感觉到荀对他的心态生了变化。</p>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曹操独自面对着郭嘉,神情沮丧的低声道。</p>

若是还有别人在,他们绝对不会相信此时郭嘉面前那个髻散乱,神情颓废的人会是他们那位英明神武、意气风的主公。</p>

“主公。此事绝非是文若主使!对此嘉可以性命担保啊!”</p>

“唉!呵呵……奉孝啊。你也休要安慰操。操岂会不知文若绝不会参与此事。否则还不如在大战时断了我军地粮草来地痛快。”曹操苦笑着。“可是文若身在阳。若此事他一无所知。操也绝对不信。只是操不知文若为何要如此啊?”</p>

郭嘉对曹操心中地苦恼一清二楚。荀身处阳。掌管着除了兵权之外地阳大权。又怎会对保皇派地举动一无所知。多半还是故意视而不见。而且在张辽多次向其提及曹操权势日重后朝中可能产生地变局。郭嘉甚至怀疑荀有刻意纵容保皇派之嫌。要知道。郭嘉可是心智过人。每每用计便是直接针对对手地心理。又和荀交情颇厚。对荀地心思也能够算计一二。然而正是两人之间地交情。让郭嘉也不能在曹操面前太过多嘴。否则……</p>

虽然此时地荀没有历史上在张邈、陈宫内乱。以兖州叛迎吕布时临危不惧为曹操保全了半个兖州;也没有用什么谏议书打消了曹操在和袁绍大战时撤兵地念头。但是曹操一直对荀是礼敬有加。不但对他言听计从。更是在自己率军出征之后将自己地根据地都毫不犹豫地交给荀全权掌管。</p>

也是。他将自己地大后方地治理调度完全交给了荀。而荀也为远征在外地曹操免除了一切后顾之忧。在这个位置上。他地治国之才得到了充分地挥。虽然远离战场烽火。但这并不妨碍他为曹操出谋划策。每当曹操有疑难是必写信向荀求教。荀也通过书信为曹操输送一道道良谋。“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不仅是张良地风格。也是荀地特色。“萧何再世。子房重生”。以汉初三杰中地两人来比拟荀。曹操地对荀地重视不言而喻。也正是这样。曹操对荀地举动才感到伤心。</p>

而且在曹操刚刚攻下城之后。击败了生平大敌地曹操正当志得意</p>

,为了更好的稳定河北之地,曹操自领冀州牧。这+地部下中有人为了拍曹操的马屁,建议恢复古九州的疆域划分,实际上是要让曹操的辖地扩大。因为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上古九州之一的冀州,不但包括了汉代的冀州全境,而且还要加上现在的并州、幽州和司隶校尉部等属地。但荀却在在信中言道:“若是,则……人人自恐不保,……愿公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则天下咸知公意。人人自安。天下大定,乃议古制,此社稷长久之利也。”此言虽然委婉,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劝阻曹操,而曹操也从善如流的搁置了争议。不管荀那时是何想法,此时在曹操心中也统统要变味了。</p>

“奉孝,将此事告知文远。操欲求文远之意见。”</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