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宋的天空>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六十一章 夺嫡之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六十一章 夺嫡之乱(2 / 2)

大宋的天空 墨尚花开 更新时间 2023-04-16

常州一战,使得李弘冀的名望远远超过叔父李景遂,举国上下,希望李弘冀担任太子的呼声也日益高涨。但是没人知道皇帝李璟是怎么想的,无论大家怎么呼吁、进谏,李璟一直不作表态。

李景遂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太弟,他也是个识趣的人,保大五年(947),李璟立其为皇太弟,李景遂力辞不许,取老子“功成名遂身退”之意,改字“退身”。

后周显德元年(958年),在东宫十二年的李景遂知道自己如果再占着储君的位子,是福是祸,很不好说,所以便上书请求让位。

在多次的推辞之下,中主李璟只得改封李景遂为晋王,授天策上将、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景遂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封国领地,他心中的一块石头总算是落了地。

李景遂是否是真的就这么心甘情愿地认输了呢?不一定。有句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布袋和尚的插秧诗中也有“退步原来是向前”,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也许他跟李弘冀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随着江北十四州被周世宗柴荣攻伐殆尽,李璟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做得太累了,就想着将皇位传位给储君。李景遂既然不想再做皇太帝,而长子李弘冀在与吴越的战事中,又多次获胜,或许只有他才可以力挽狂澜,重振南唐,再加上众大臣都看好皇长子,便将燕王李弘冀册立为太子。同时向大周皇帝柴荣献书,说自己想要传位给太子李弘冀。

周世宗早已知晓李弘冀带兵打仗的厉害,他不能容忍一个跟他一样狠的后起之秀,接任南唐。于是派使者昭告李璟:你向大周称臣,改称国主,这个可以;传位给太子李弘冀,绝对不可以。

在李璟看来,这南唐皇位就像是一个烫手的山芋,自己想交都交不出去,想甩也甩不掉。自己勉强干了十六年,现在还要继续干下去。当皇帝有多苦,李璟的心思,天底下无人能懂。

李弘冀终于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太子,然而事情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个在朝中经营了十三年的皇叔李景遂,满朝文武百官,基本上都是他“皇太弟”的人,可谓是党羽遍布朝野每一个角落。以冯延巳为首的一批大臣们不断地向李璟进献谗言,蛊惑圣听,说太子有弑父夺位之心,而且已经在蠢蠢欲动了。

李璟大惊,将太子从润州召回,劈头盖脸就是一顿臭骂:“你小子翅膀硬了,想飞了!朕能立你为太子,自然也能废了你,我这就召你皇叔景遂回来!”

老爹的这句话,也提醒了太子李弘冀,既然皇叔李景遂还会是自己登上皇位的绊脚石,那没话可说了,只能一了百了,除之而后快。

太子李弘冀立即派人前往洪州打探情报,当得知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被李景遂杀死后,李弘冀当即派人买通了袁从范。

后周显德元年(958)八月初二庚辰,李景遂在蹴鞠场上踢球,中途休息时,误喝了袁从范下过毒的茶水,当场吐血暴亡。

李璟大怒,立即派人调查此事,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一个人,那就是太子李弘冀。

李璟忍无可忍,当即废除了李弘冀的太子之位。

就在李弘冀和皇叔李景遂为争夺皇位,大打出手之际,六皇子李从嘉(李煜),自号“钟隐居士”,公开表示自己仰慕佛教,绝不贪恋皇权,对于政事没有任何兴趣。

他在南唐内供画师卫贤绘制的一幅《春江钓叟图》上题诗曰: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六皇子李从嘉的这种隐遁世尘,自在逍遥的渔家风范,让李璟非常欣赏和羡慕。

废太子李弘冀,这位有胆略、有眼光、果断刚毅的大王子,觉得自己富民治国的希望破灭了,从此一蹶不振,竟然害出一场大病来。

后周显德六年(959)九月,惊艳了南唐的这枝异树奇花,最终悄然凋零了。据说李弘冀是因为看到了李景遂的鬼魂,惊吓而死的。

南唐唯一一次可能翻盘的机会,就这样被李璟错过了。

如果李弘冀没有被废,能登基继位,那么他极有可能会成为一代英主,南唐的命运或许不会像我们已知的那样糟糕。

可是,历史没那么多假如。

李弘冀死后,李璟将第六子李从嘉(李煜)立为太子,封吴王,居住东宫。

曾与李璟第七子李从善,一同出使过后周的翰林学士钟谟,站出来反对,说李从嘉轻浮放纵,“器轻志放,无人君之度”,请求改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

李璟偏爱六子李从嘉,建储之意已决,很讨厌听到钟谟的反对意见。数罪并罚,将钟谟贬为国子司业,觉得还不解气,又贬其为著作佐郎,外放到饶州(今江西鄱阳县)。

◆迁都洪州

大宋建隆二年(961)年初,洪州的皇宫殿堂和宫墙都已修建完毕,李璟迫不及待地准备迁都了。他留下太子李从嘉监国,在群臣的反对声中,拖家带口,浩浩荡荡地沿着水旱两路,向南昌府进发了。

估计李璟是读王勃的《滕王阁序》读多了,他眼中的洪州应该是这样的: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然而事实上的洪州却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宫殿狭窄,宫府营廨,无法容纳这么多文武官员,办公条件不但简陋,而且拥挤不堪。

有些文武百官,水土不服,又拉又泄,身上长疮;再加上远离眷属,抛家舍业,两地分居,百官日思夜想,无不盼着早点回到金陵去。

所有的矛头全部指向了中主李璟,李璟简直快崩溃了,除非一醉黄昏,或可消忧,不然无时无地不苦闷,无时无地不伤怀。

新皇宫再怎么不行,自己也要坚持下去!为了建造这座皇宫,那可是花光了大唐多年以来的积蓄,哪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在后悔、忧虑、愤懑、委屈、伤心、抱怨的氛围之下,无乐可寻,无路可行,李璟终于扛不住了,他一病不起。没几日,竟然连汤水也断了。

六月,李璟在南昌府病逝,时年四十六岁。

国不可一日无君,得到消息的太子李从嘉,匆忙在金陵登基。同时更名为李煜,取“日以煜之昼,月以煜之夜”之意,希望自己能像太阳一样光芒万丈,照亮南唐晦暗的前程,世称南唐后主或李后主。

金陵又成为了国都,洪州作为新都,在启用了半年之后,闪电般地成为了废都。

李煜火速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进贡,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告知南唐政事,希望恢复李璟的皇帝名号。

赵匡胤回赐诏书,恭贺李煜继位,派人前往南唐吊祭,谥李璟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不久,李璟的陵寝在文武百官的护送下,运回金陵,葬于南京牛首山。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一心想着诗和远方,跟他爹有着一样的理想,只想安心做个王爷的李煜,就这样阴差阳错地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兵戈之世,而有厌战之心,虽孔明在世,亦难保社稷也。<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