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宋的天空>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七十四章 雷峰悲歌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七十四章 雷峰悲歌(2 / 2)

大宋的天空 墨尚花开 更新时间 2023-04-16

太平兴国二年(977),历终于建成,原本计划建造千尺十三层,由于国内局势紧张,钱俶心中忐忑,宝塔只建就草草收工。

塔成之时,钱俶亲自为《华严经》刻经撰写并书跋文。@恰逢大宋追谥钱俶的夫人孙太真为“皇妃”,为感谢皇室封皇妃之恩,钱俶便将所建的宝塔,命名为“皇妃塔”。民间口头相传,传成了“黄妃塔”。由于宝塔是坐落于西湖雷峰之上,杭州人又叫它“雷峰塔”,“雷峰夕照”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从此,这座倾注了钱俶一生心血的佛舍利宝塔,也成了华夏子孙心目中最为挂怀的一座塔。

宣和二年(1120),方腊起兵攻陷杭州,雷峰塔遭火焚,南宋庆元年间重修。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有一股倭寇藏身在雷峰塔中不出来,明军士兵就纵火焚烧。

雷峰塔,想用大火烧死他们。大火过后,塔外边的木头全烧没了,仅剩里边的砖砌塔身,雷峰塔无以前之壮美。

此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开始在民间传诵,人们受《白蛇传》故事的影响,为了让白娘子重获自由,从心里希望雷峰塔早点倒掉。雷峰塔在被焚烧后的三百多年,一直没有重修。

清康熙、乾隆南巡时也曾多次前来参观打卡,就是不提修缮古塔的事。无错更新@

大清初年,杭州一带闹蛇灾,到处都是小蛇,专吃小蚕,破坏了养蚕抽丝。有人突发奇想,既然雷峰塔是专镇蛇妖的,咱们去拿块塔砖回来,放在家里头兴许能辟邪驱蛇,于是,你一块,我一块,十里八乡的都来这里扒塔砖。

后来又有人说,雷峰塔的塔砖塔土,可以熬水祛病健身。如此一来二去,雷峰塔底层的砖土不断被民众挖取,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把个千年古塔挖成危塔。

民国十三年(1924年)九月二,一场大雨过后,雷锋塔终于不堪重负,轰然倒塌。塔倒的那一刻,围观的人群一片欢呼,在大家的心目中,白娘子在被镇压了千年以后,终于得救了!

雷峰塔倒了,白娘子得解脱了,压在民众身上的封建、压迫、民主的三座大山,依然存在。生活不易,如今压在老百姓身上的三座大山亦或是看病难、住房难、上学难。

世间再无雷峰塔,雷峰从此深藏在人们的记忆里。雷峰倾塌,珍贵文物《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出土,开卷处就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塔砖,永充供奉。”

共和二年(2001年)开始发掘清理雷峰塔遗址,塔心部位发现地宫,里面放置的都是吴越王钱俶和众位大臣捐献的宝物,包括那件让吴越国奉为无上至宝的“佛螺髻发”佛舍利,以及纯银阿育王塔、鎏金铜释迦牟尼佛说法像等珍贵文物七十余件,一时间轰动海内外。

共和三年(2002年)十月二,在原塔的遗址之上,一座高四十九米,楼阁式结构的雷峰塔,历经千年沧桑,终于重新矗立在西湖岸边。

登上雷峰塔,一览西湖全貌,南北高峰,俯仰天地之间,遥想当年吴越王钱俶造塔之艰辛,感怀钱塘千年一梦的沧桑巨变。

◆有国百年心愿足

钱俶常在功臣堂处理政事,从开封归来后,他命人将他的座位挪到东侧,问其原因,钱俶道:“西北是神京汴都之方位,我吴越虽在千里之外,若在圣天子的位置端坐,我心中怎能安宁?”

虽然嘴上说吴越想归入大宋,钱俶的心里犹有不甘。这天,心事重重的钱俶来到祖父钱镠尘封多年的书房,一幅西湖山水画映入了他的眼帘。

当年,有望气的方士向吴越开国君主钱镠建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意思是说,如果钱镠填平西湖建造王宫,基业可延续一千年。

钱镠笑道:“自古以来,就没有延续千年的王朝,唯有百姓才是国之根本。”未采纳方士之言。

画上是祖父钱镠的题诗:“牙城旧址扩篱蕃,留得西湖翠浪翻。有国百年心愿足,祚无千载是名言。”

“有国百年心愿足”,钱俶恍然大悟,吴越的归宿,原来祖父早有明示。让江南十四万百姓,百年不知兵戈,富甲一方,自己的祖辈、父辈、兄长都做到了。

一念干戈玉碎,一念繁华永续。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要能护国佑民,确保吴越百姓和土地免于陷入战乱,自己忍辱负重,也不算辱没祖宗,如此付出是值得的。

计划没有变化快,钱俶回来刚半年,汴都天塌了。

大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与其弟赵光义饮酒,二十日清晨,刚岁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被发现猝死在万岁殿中。

宋太祖一夜之间离奇驾崩,二十日清晨,他的弟弟赵光义在东京继位做了皇帝,是为宋太宗,改年号为太平兴国。

得到消息的钱俶,顿时有些怅然若失,内心感到无比的伤感和唏嘘,他的心,赵匡胤能懂,他也懂赵匡胤。如今大宋换了天子,吴越的未来,似乎又成为了一个未知数。

◆纳土归宋

宋太宗赵光义继续按照太祖赵匡胤的大政方针行事,即位三个月,即授予吴越王钱俶尚书令兼中书令、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下诏表彰,要他牢记大宋皇帝对他的恩宠。

太平兴国二年(977)正月,钱俶派七子钱惟演带着价值几万两白银的贡品,进京庆贺新帝即位。

正月十八日,吴越国王妃孙氏薨,朝廷遣给事中程羽到杭州吊唁,谥王妃曰皇妃。

为了践行当初跟太祖皇帝的三年来朝之约,太平兴国三年(978)正月,钱俶决定再次入朝,觐见宋太宗。

离开钱塘前一日,钱俶祭别祖先陵庙,失声痛哭道:“刑、儿不孝,不能守祭祀,又不能死社稷。”子孙钱俶不孝,不能长守祖宗基业,又不能以死报国,前往汴京,前途未卜,对不住列祖列宗。

赵光义派遣四方馆事梁迥,前往淮西迎接钱俶,接着又派遣钱俶的长子镇海、镇东节度使钱惟濬至宋州迎省。

钱俶入京后,齐王赵廷美在迎春苑设宴招待钱俶一行,接着在崇德殿晋见太宗赵光义,太宗赏赐给他大量衣帛财物。当天,在长春殿赐宴,钱俶的臣子吴越宰相崔仁冀等人全部作陪。

太平兴国三年(978)四月,割据漳州和泉州的陈洪进采纳幕僚南安刘昌言的建议,赴开封入朝觐见太宗,上表献所管泉州、漳州两郡及其所辖一十四县(含莆田、仙游、同安三县),户一千九百七十八,兵一万八千七百二十七,结束割据,归顺大宋。至此,大宋正式统一福建全境。

陈洪进主动纳土归降,南方只有自己吴越一国,独木难支,钱俶顿感时局对自己不利,钱俶上表献出所掌甲兵,接着又上表要求罢去所封吴越国王之称,并解除天下兵马大元帅之职,请求回归吴越,太宗不许。

宰相崔仁冀道:“朝廷的意思是要陛下交出两浙土地,若陛下不答应,势必要大祸临头。”左右僚佐极力反对,钱俶道:“其他条件都可答应,唯纳土一事不可行。”

崔仁冀厉声道:“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若不如此,谁有良策能使陛下脱离险境?”众僚皆无言以对,哭道:“吾王不归矣!”

钱俶无计可施,只得上奏宋太宗赵光义,表示自愿取消吴越王位,尊赵氏为帝,正式“纳土归宋”。

钱俶呈上表章,将所部十三州、一军、八十六万六百八十户、十一一十六士卒,悉数献给宋朝,促成中华统一。

太宗赵光义在崇元殿正式接受了钱俶的归降,赐封钱俶为淮海国王,其子钱惟濬为淮南节度使,钱惟治为镇国节度使,崔仁冀为淮南节度副使。

纳土归宋,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的先河,当时,长江以南,唯独吴越国治下百姓免于燐青骨白之苦,避免了生灵涂炭。

苏东坡为此赞叹钱俶道:“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

清乾隆帝下江南时,也曾写诗赞其为“端因识时务,可以号英雄。”

吴越国从唐景福二年(893)钱镠为镇海军节度使算起,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国除,历,前后共存八十六年。

说个后话,钱俶入宋,曾先后受封为淮海国王、汉南国王、南阳国王、许王、邓王、秦王,均属荣誉称号,无实权。

后来,宋室南渡,能在吴越国都杭州偏安一隅,得到吴越百姓的拥戴,赵宋享国祚三百余年,跟赵匡胤当年和平解决吴越的。无错更新@

善心善举,功莫大焉。@

十年后,端拱元年(988)八月,钱俶六十大寿,赵光义派人前来庆贺,钱俶与朝廷的贺寿使者宴饮至夜幕。当夜,钱俶突然暴毙而亡,因为死得蹊跷,有人怀疑他是被毒杀而死。

太宗罢朝七日,以示哀悼,遣太中大夫、尚书工部侍郎郭贽持节册命,追封钱俶为秦国王,谥号忠懿,葬河南洛阳。钱俶虽死,钱氏子孙在大宋世代都享有荣华富贵。

此生无悔入华夏,纳土归宋,钱俶无愧于苍天,无愧于百姓。钱俶纳土归宋,至此十国的历史终于结束,天下又归于一统。

那年,钱俶离开汴都回钱塘,大宋到底经历了怎么的风波,身体好端端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怎么会一夜之间就驾崩了呢?留给世人不解之谜的背后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也给了我们拭去黑暗的能力,黎明终究会到来,真相必将大白于天下。。<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