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宋的天空> 第九十一章 踢出阎浮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一章 踢出阎浮提(2 / 2)

大宋的天空 墨尚花开 更新时间 2023-04-16

试想想,斧声烛影之下,太祖暴毙于宫中,赵光义还背着一个弑兄的骂名,赵廷美想当皇帝想疯了,也不至于这么简单粗暴,这么弱智。

在大宋的水军演兵场,明目张胆地弑君篡位,且不说面对这些精兵强将能否成功,就是你赵廷美能掌控这些水军,你弑君成功,当了皇帝后,如何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

在自己家中,杀死太宗,这就更不靠谱了。如果这么做,如何给天下人一个妥妥的交代,那些怀有二心的地方节度使,会善罢甘休吗?他这个皇帝宝座如何坐得安稳?!

如果不是赵廷美弱智,那就是太宗的心腹柴禹锡、赵熔、杨守一这些人脑残,或者是不屑于为赵廷美编造更有说服力的谎言。有人告密,太宗的目的就达到了,赵普的任务就是照方抓药。

大宋的翰林院是专门负责起草诏书的,每次到了要起草任免宰相、亲王之类的诏书时,翰林院总是锁闭院门,断绝与外面的一切往来,以防泄密。

赵廷美平时路过翰林院,若看见关着门,必定会进来查看一番,顺便了解一下诏书的内容。这天,翰林学士接到口谕,要起草关于处置魏王赵廷美的诏书,为了麻痹赵廷美,故意院门大开,跟魏王唱起空城计。

《宋史》载:“上不忍暴其事,遂罢廷美开封尹,授西京留守”,太宗遂罢免了赵廷美的开封府尹,同时念其手足之情,仍令其为西京洛阳留守。

魏王赵廷美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平白无故地就被撸了职,调离京师,贬到洛阳。

太宗继续演戏,对自己这位小弟又是给钱又是给物,“赐袭衣、通犀带,钱千万缗,绢、彩各万匹,银万两,西京甲第一区。”同时让枢密使曹彬,代表自己在琼林苑为赵廷美践行,赵廷美一家老小,由此全部迁居到了洛阳。

◆流放崖州

赵普二次拜相,每次见到卢多逊,他都会暗示卢多逊,让他主动退隐。@赵普的用意很明显,只要你卢多逊老老实实递交了辞呈,两人过去的恩怨可以一笔勾销,你卢多逊的晚年生活会过得很好,然而卢多逊“贪权固位”,不肯妥协。

既然卢多逊不肯相让,赵普只能出手了。在赵普和卢多逊的权利斗争中,世人用一句话评价为:“多逊相则赵普出,赵普入则多逊贬。”

经过明察暗访,赵普了解到卢多逊的堂吏赵白与魏王府孔目阎密、小吏王继勋、樊德明等串通一气,赵廷美跟卢多逊交好,由他们从中往来沟通。

卢多逊让赵白将中枢机要秘密送给赵廷美,并转告赵廷美道:“愿宫车晏驾,尽力事大王。”卢多逊的意思是说希望太宗皇帝早点死,之后,他就可以尽心事奉赵廷美了。

魏王赵廷美也派樊德明,给卢多逊送信道:“承旨言正会我意,我亦愿宫车早些晏驾。”又私赠卢多逊许多弓箭,“多逊受之”。

朝臣勾结藩王,这是太宗最不愿意看到的,虽然以前他也是这么干的。太平兴国七年(982)四月,赵普将卢多逊跟赵廷美之间的交往细节,一一上报给太宗。

太宗大怒,“责授多逊兵部尚书,下御史狱。”卢多逊被降为兵部尚书,打入御史台监狱受审,同时逮捕卢多逊属下赵白、魏王府“孔目官”阎密、小吏王继勋、樊德明、赵怀禄、阎怀忠等人,命翰林学士承旨李昉、学士扈蒙、卫尉卿崔仁冀、膳部郎中兼御史知杂滕中正等人共同审理此案。

卢多逊亲口承认“累遣赵白以中书机事密告廷美”,承认让赵白把中书的一些机要事务密告魏王,同时对说过“愿宫车晏驾”之事,供认不讳,赵白等人也全都招认。

太宗震怒,下诏一一列举卢多逊不忠的罪过,在朝堂上与群臣讨论如何处置赵廷美和卢多逊。

赵德昭的老丈人,两代四朝宰相,太。

子太师王溥恨透了卢多逊,德昭兄弟之死,卢多逊脱不了干系。在赵普的斡旋下,王溥联合了七十四位大臣当廷上奏:“卢多逊交结亲王,诅咒皇上,实属大逆不道,败坏纲纪,上负皇恩,下亏臣节,理应处死,以正国法。魏王赵廷美,也请同卢多逊一起作出处理,其他牵连犯罪的人,希望按法律惩治。”

卢多逊是太宗手下的一枚重要的棋子,当初若不是卢多逊用污蔑的手段扳倒赵普,自己能否顺利登基还两说呢,如今,卢多逊竟然背弃自己,与赵廷美联起手来,已经没有可用的价值了,现在再想保他已不可能,只得放弃。

“臣之事君,贰则有辟,下之谋上,将而必诛”,本来要判死刑,诛九族,然而太祖誓碑上明确规定“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太宗最后裁决,削夺卢多逊所任一切官爵以及三代祖先的封赠、妻子的官封,全家发配到崖州(今海南三亚崖州区)。

诏令卢多逊所经之处,由各地驿马遣送,即使有大赦,也不在宽赦之列。血统关系比较近的亲戚,一并刺配流放到边远州郡,家中奴仆全部解散。

中书吏赵白以及魏王府的官员阎密、王继勋、樊德明、赵怀禄、阎怀忠等人一并在都门外处斩,籍没他们的家财,亲属流放到海岛。

卢多逊的父亲卢亿虽然为官多年,但官职不高,俸禄微薄。卢亿为人俭朴,以孝悌闻名,到卢多逊发达后,蝇营狗苟,挥霍用度,卢亿却忧愁不乐,担心家族受到牵连,他对亲友道:“我家世代儒素,一旦富贵突至,我不知日后葬身之地啊。”如今卢家果然败落,大家又想起老爷子的话,不由得从心里竖起大拇指,叹服他的见识。

俗话说,冤家路窄。卢多逊到了海南,路过一处小店暂歇,遇到了一个对京城旧事颇为熟悉的老婆婆,这婆婆是京城口音。

卢多逊道:“老人家从哪里来啊?怎么到了这个蛮荒之地?”

老婆婆一脸愤怒地说道:“这都是拜那卢多逊老贼所赐,我本是中原士大夫之家,有个儿子在朝为官,那卢多逊作为当朝宰相,竟然让我儿子去诬陷别人。我儿不答应,老贼卢多逊就怀恨在心,耍弄手段,找了个借口,将我全家流放到这里。”

卢多逊甚感惊愕,问道:“那后来呢?”

老婆婆道:“到了这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没过几年,我儿子和家人相继死去,留下我这一个孤老婆子。想那卢多逊老贼嫉贤妒能,恣行无忌,终有一天也会被流放到这南荒之地,我之所以还苟活至今,就是想在此地亲眼见到卢多逊这老贼,如能如此,老身死而无憾……!”

卢多逊无言以对,赶紧带着家人,仓皇离开。

佛言:“万法唯心造”,心念的力量又多大,无人测算出来,然而天理昭昭,善恶到头终有报。卢多逊被贬,完全是他为相多年横行不法,得罪太多人的结果。

政治家与政客不同,赵普也专权,却分得清社稷与私情,卢多逊虽然聪明,却只懂得对上阿谀奉承,对下专横霸道,打击报复。

老婆婆如果知道,跟他对话的这位,就是她日思夜想想要见到的仇人卢多逊,不知作何感想!

三年后,雍熙二年(985),卢多逊在客居的崖州流所谢世,时二岁。太宗下诏,令其家迁徙到容州(今广西容县),不久,又迁徙安置在荆南。

◆廷美之死

太平兴国七年(982,诏令削夺魏王赵廷美的西京留守一职,仅保留魏王空名。赵廷美的儿子仍然称为皇侄,女儿去掉云阳公主名号,女婿夺去驸马都尉之号。

曾经风光无限的皇亲贵胄,堂堂的魏王爷,如今只能被迫做起宅男,哪儿也去不了。

魏王赵廷美的属下西京留守判官阎矩和开封推官孙屿,因辅佐无功被降职,贬阎矩为涪州司户参军,贬孙屿为融州司户参军。

赵。

普见赵廷美闲居在西京,担心打蛇不死反被蛇咬,便叫新任开封府尹李符上表,“廷美不悔过,怨望,乞徙远郡,以防他变。”李符认为:魏王既然有了造反之心,用金钱是买不回来了,留在西京必是祸患,不如让他远涉他乡,以防其变。

于是,太宗将赵廷美从魏王一下子降为涪陵县公,将他迁往房州(今湖北房县)安置,妻子张氏削去楚国夫人封号,即令迁往房州。

房州古称“房陵”,这里因“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屋”而得名。交通极为不便,进来容易出去难,从古到今,这里就是著名的流放地,被贬黜到这里的皇帝,王爷,大臣数不胜数。

秦灭赵国,秦始皇将赵王迁及其王室宗亲成员全部迁往房陵,从这时起,房州成为了王公贵族专属的牢房。嫪毐、吕不韦、汉高祖刘邦长女鲁元公主的驸马赵王张傲、汉武帝时的济川王刘明、清河王刘年、汉景帝孙刘勃、隋太子杨勇、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及驸马、宰相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唐高宗太子燕王李忠等王公贵族都被流放房州;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唐中宗李显,在这里待了十四年,他也是唯一一个从这里走出去,还当了皇帝的人。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后,将后周小皇帝柴宗训,流放到房州,柴宗训死时年仅二十岁;大将田钦祚、大宋开国功臣王彦升都被贬房州;现在,又轮到魏王赵廷美了。

原本可以继承皇位的赵廷美,从开封贬到洛阳,从洛阳又被贬到房州。太宗又任命崇仪使阎彦进为房州知州,监察御史袁廓为房州通判,各赏白金三百两,“临伺廷美”。

赵廷美在房州根本没什么人身自由,跟待在大牢没啥区别。

雍熙元年(984)正月十六日,赵廷美忧悸成疾,吐血而死,享年三十八岁。这里我们要说一下,赵廷美算是老赵家最能生的,光儿子就有十个。

消息传到京师,太宗“呜咽流涕”,表现得跟赵德昭德芳死时一样的哀伤,宣旨隆重治丧。无错更新@

他对宰相宋琪与李昉道:“廷美自少刚愎,长益凶恶。朕以同气至亲,不忍置之于法,俾居房陵,冀其思过。方欲推恩复旧,遽兹殒逝,痛伤奈何!”下诏追封赵廷美为涪王,谥号“悼”。

为什么赵廷美又被称为秦王,这与宋真宗赵恒有关。真宗即位后,追封皇叔赵廷美为西京留守、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河南尹、秦王,徽宗即位后,又将赵廷美改封为魏王。

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狮王为了赢得独有的特权,它会杀死或驱赶任何一位可能的继任者,登顶王权之路,充满着血腥残忍、冷漠无情。

与其说赵廷美图谋造反,倒不如说他是可怜的政治之争牺牲品。

至此,排名前三的继承人都相继被剔除,大宋王朝的皇帝宝座,只剩下太宗一脉。

◆他不是朕的亲弟弟

《宋史•后妃传》载:“太祖母昭宪杜太后……生邕王光济、太祖、太宗、秦王廷美、夔王光赞、燕国陈国二长公主。”这里明确记载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光义和赵廷美是一奶同胞,都是杜太后所生。

然而,在赵廷美死后,太宗却爆了一个大料——赵廷美不是他的亲弟弟。

太宗告诉宰相李昉:赵廷美跟他不是一个妈生的,廷美是他的乳母耿氏所生,是他爹赵弘殷酒后犯了错误,临幸了耿氏,生下了赵廷美。耿氏后来嫁给了一个姓赵的,又生了赵廷俊。自己因为赵廷美的原因,让赵廷俊在宫中担任要职,不料想,赵廷俊将宫中的秘事全都告诉给了赵廷美。金明池之事,如果追究下去,赵廷美和赵廷俊都罪不可恕,其罪当诛,自己是个爱面子的人,能对赵廷美从轻发落,可以说已经仁至义尽了。

宰相李昉道:“涪陵县公,他是罪有应得,不过宫中之事,臣等也是才刚刚得知。”

赵婷美的生。

母到底是哪一位?

太祖说:他们是亲兄弟,都是老娘杜太后亲生的;太宗却说这是他爹酒后乱性的结果,赵廷美是庶出。太宗说这句话的目的,无非是要告诉世人,“金匮之盟”跟赵廷美无关,他根本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

太宗说的这种说法,实在是经不起推敲。奶妈耿氏死了,宣祖赵弘殷、杜太后、太祖赵匡胤、魏王赵廷美一干人等,也全都死了,连个当庭对证的都没有,只能是你太宗说是啥就是啥。_o_m一生戎马的宣祖赵弘殷,出了个这么狗血的事情,连宰相李昉为首的诸位大臣也都是头回听说,显然站不住脚。

如果真的是奶妈耿氏生下了赵廷美,那就说明赵弘殷对耿氏也是有情有义的,完全可以将耿氏纳为二房。能培养两个儿子当皇帝的杜太后却不能容忍一个小小的耿氏,非得逼着耿氏再嫁他人,只能说明杜太后的心胸太过狭隘,跟她伟大光辉母仪天下的太后形象严重不符,这可是妥妥的皇家丑闻,太宗亲自说出去,难道是为了博天下人一笑乎?

赵廷美从开封府尹的位子上被踢出京师,贬到西京洛阳,再被贬到房州涪陵县公,死后又被踢出家族正统。

都说皇家无亲情,赵光义为了独占皇位,为自己的儿子继位铺平道路,可谓机关算尽,两鬓的青丝都熬成了白发。

然而,太宗诛侄灭弟,千辛万苦打下的江山,要送给自己的大儿子赵元佐时,赵元佐不但不买账,还相当的抵制。熊孩子赵元佐发誓,他要替自己的四叔赵廷美讨回公道。。<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