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宋的天空> 第九十四章 封禅未遂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十四章 封禅未遂(2 / 2)

大宋的天空 墨尚花开 更新时间 2023-04-16

太宗道:“我这个儿子,我教他还不改,你们怎么能辅导了他呢?”全都不予治罪。

太宗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将嫡长子赵元佐废为庶人,幽禁南宫呢?这还要从雍熙元年的另一场大火说起。

◆上表***

大宋的政治、军事和财政,分别由中书省、枢密院和三司掌管。赵普罢相后,太宗进行了一系列的官员大调整,太祖朝与太宗朝新旧官员的交替,彻底完成,由此构建了一个新的执政格局,这也标志着大宋真正进入了太宗时代。太宗决定,从明年(984)开始,年号改为雍熙元年。

新年新气象,如今春气暄和,四方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太宗需要有一个大动作来烘托如今的太平盛世。

《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古代,皇帝受王命于天,到了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帝王都要亲自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据《史记•封禅书》载,封禅分“封”和“禅”两部分;封为“祭天”,禅为“祭地”。“封”就是在泰山之顶聚土筑圆台,以祭天帝,增泰山之高以表功归于天,向天告太平,报告帝王的政绩;“禅”就是在泰山之下的小山丘上积土筑方坛,以祭地神,增大地之厚以报福广恩厚,对诸神的佑护之功表示答谢。

封禅大典自古就有,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明确列出的有十二位上古帝王: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周成王等,“皆受命然后得封禅。”

秦始皇统一六国,封禅泰山以来,又有汉武帝刘彻、汉光武帝刘秀、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等四位帝王,举行过封禅大典。历代君王热衷封禅,是有原因的。

一是为了神化帝王,表明地位是正统的,是奉天承运,代天统治群民。二是为了粉饰太平,“封禅以告太平也”,证明当时是太平盛世。三是为了歌功颂德,明目张胆地为皇帝树碑立传,是自我表扬。四是可以镇服四海,夸示夷狄,封禅时有“夷狄”首领参加,可以向他们夸示王朝的太平富裕、受天保佑,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了长寿成仙,黄帝因封禅而成“仙”,封禅泰山,意在得到仙丹,长生不老。由于有这些多好处,尽管封禅劳民伤财,历代君王也都是乐于玩封禅的。

封禅泰山也是有条件的,不是每个皇帝都够资格。

当年齐桓公称霸诸侯,准备封禅泰山,管仲站出来说他不够资格,理由。

是“皆受命然后得封禅”,就是说要天命所归才能到泰山去封禅。

管仲道:“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今凤皇麒麟不来,嘉穀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

管仲告诉齐桓公,凡是能够到泰山去封禅的,盛在祭器里的是郁山上的黍和北里长的禾;铺在地上的垫席是江淮之间特产的三脊茅草;要有东海的比目鱼,西海的比翼鸟;上天还要降下不少于以上的祥瑞。如今凤凰不现,麒麟不来,象征祥瑞的嘉谷不生,农作物长得也不好,蓬蒿藜莠等杂草倒是长得蹭蹭的,鸱枭之类的凶鸟还经常在天上盘旋,这种情况下想要举行封禅大典,怎么会是天命所归呢?

也就是说,帝王若想封禅泰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国家统一、太平盛世、天降祥瑞。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太平盛世不封禅,无以立名扬威。刘备一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复兴汉室,封禅泰山,于是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刘封、刘禅。

善于揣测圣意,也是臣子们必备的功课,上至宰相宋琪,下至地方官员,大家背地里都在为一件事忙活,那就是请他们的皇上举行“封禅大典”。

太平兴国八年(983)六月,充州百姓四千一百三十九人,在当地官员带领下,浩浩荡荡,来到东京开封,上疏***,请求皇上封禅泰山,搞个自我表扬的歌功颂德大典。

这么多的人千里迢迢能同时来到开封,如果是走路,最起码要一个多月,官府每天管盒饭和住宿,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是走水路,沿着赵王河到开封,起码要准备一百条大船,这也是一项不小的花费。由此可见,这么多人能来到开封***,肯定吃了不少苦头,遭了不少罪,相当不容易。

太宗没考虑这么多,他给出的答复是两个字:“不行”。

雍熙元年(984)四月,泰山兖州七县的百姓又来了一千多人。这次是百姓主动请求来的,当然了,盘缠和跑腿费必须是官府出的,要求皇上封禅泰山。太宗给出的答复依旧是“不行”。

“这不对啊?!”文武百官都知道,他们的皇上是个非常好面子的人,为什么两次***,皇上都不答应,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百官们纷纷去请示宰相宋琪。宋琪做宰相的时间虽晚,他岁数可是比赵普大多了,雍熙元年这一年,宋琪已经六十八了。宋琪是太宗做晋王时的老部下,太宗的所思所想,他比谁都清楚。

宋琪,字俶宝,幽州蓟县(今北京大兴区)人,燕云十六州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宋琪一家就成为契丹国治下的汉人。会同四年(941),契丹开设贡举,宋琪高中进士。成为寿安王耶律璟的王府侍读,耶律璟就是后来的辽穆宗。后来,宋琪被幽州节度使赵延寿征辟为幕府从事。

契丹攻破开封,灭亡后晋,宋琪作为赵延寿的幕僚,随军进入中原。不久,宋琪进入赵延寿的儿子赵赞幕府,担任记室,从此定居中原。后汉、后周和大宋初期,一直在赵赞的幕府担任从事。

乾德四年(966),宋琪被召入朝中,授为左补阙、开封府推官。@·无错首发~~晋王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对宋琪礼遇有加,但宋琪与宰相赵普交好,让赵光义很不爽,将其外放出京。

赵光义即位,又将宋琪召回朝中,对他依附赵普一事当面诘责。宋琪叩头谢罪,表示要悔过自新,被授为太子洗马,不久改任太常丞。后又出任大通监(今山西交城)知监。

作为太宗的潜邸旧臣,赵光义觉得宋琪还是有一定能力的。太平兴国八年(983),在历经宦海沉浮之后,宋琪被擢拜为右谏议大夫、判三司,后又改任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赵普罢相后,他与李昉一同升任宰。

相。

在大宋,宋琪是唯一一个事奉过契丹和大宋两国皇帝的官员,依然能受到太宗的重用,还不被怀疑,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从政秘籍。

为主子歌功颂德的事,宋琪义不容辞,他干得很嗨。

兖州第二波***团到京不久,以宰相宋琪为首的文武百官,搞了个联名***团,包括文武百官、夷狄首领、和尚道士、乡绅名流、甚至一些老寿星,共有两万六千三人,请求皇上封禅泰山。

这个***团,各界人士都有,人员多,代表性强,要求强烈。给出的理由也不容反驳:“国家统一、四方宾服、祥瑞频现、万民企盼。”

这回太宗总该答应了吧,可是,太宗依然很谦虚,他给出的答复还是两个字:“不行”。这就好像明星出场,掌声不热烈,气氛没达到高潮,是死活不肯登台的。

太宗道:“封禅的帝王要有尧舜禹汤这样的功德,朕还做不到,国家治理还没足够好,安定团结还有不少问题,不能举行封禅。”

第一次百官上表,以失败收场,紧接着,第二波又来了。这回给出的理由依然不容反驳:“文治武功、文德化成、祥瑞频现。”

太宗这次又拒绝了,理由是:“武功,都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结果,是武将们的功劳;文德,是文武百官们的功劳;祥瑞,那是上天的垂佑,这些跟朕都没多大的关系,不能举行封禅。”

宋琪心想,“皇上,你玩我呢?这么多人都陪着你一个人,三的折腾,有意思吗?这玩意关键是耗银子啊!几个月的薪水,都花得差不多了,您老人家也该见好就收了吧。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事,那必须死磕到底!”

文武百官不是老百姓,他们就在皇上的眼皮底下,有的是时间跟你死磨硬泡,第三次上表,很快就如潮水般再次涌上来。

这次给出的理由干脆利落,简单明了,同一个字三件事:“盛德、盛世、盛瑞。”

太宗道:“朕已经说过多次了,朕条件还不具备,这个封禅不能举办。”

宋琪等文武百官,又傻眼了,大家直勾勾地望着太宗,一肚子的小问号。朝堂上,静得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的。好尴尬啊!

太宗愣了一阵,又道:“众爱卿跟百姓们的心愿,朕是知道的,百姓们几次三番跟你们说,要举行封禅大典,如果举行这大典,果真能满足天下亿万百姓的心愿,能为天下百姓祈福,朕倒是愿意去做这件事。”太宗的意思是说,他不是为了自我表扬,而是为了给天下的百姓祈福,才答应举行封禅的。

无论如何,经过百姓们有组织有规模的两次***,文武百官的三次请求,皇上总算是答应了,宋琪他们掻痒终于掻对地方了。

太宗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群情激奋,满朝文武,山呼万岁。

雍熙元年(984)四月,太宗隆重宣布,今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皇宫失火

很多看官关心的问题是:太宗皇帝到底有没有资格举行封禅呢?那我们就来说说。

统一,由于太宗的威逼利诱,占据泉州、漳州的陈洪进和占据两浙的吴越王钱俶,主动把自己所辖的州县送给大宋,太宗基本实现了南方统一。@太平兴国四年(979),太宗又灭了北汉,除了幽云十六州,算是基本统一了。

兴盛,虽然很难说得清,最起码,人家叫了八年的太平兴国。

祥瑞,这也好办,为了筹办封禅大典,这两年报上来的祥瑞多如牛毛。

如果仅仅根据统一、兴盛、祥瑞这三项考核指标,封禅的资格,太宗算是够格了。如果说到“奉天承运”,皇位的正统问题,那就算了吧。老赵家江山的得来,还不是从老柴家孤儿寡母手里抢来的,如何是“受命于天”?再说了,你太宗即位也是说不清道不明,太祖突然暴毙,你紧。

跟着抢了侄子的先,自己坐到了皇帝宝座上了。还有就是逼死赵德昭,冤杀赵廷美,太祖的小儿子赵德芳也死得不明不白,你太宗皇帝全都脱不了干系。

赵光义自己劣势太大,他还特别想要封禅,就是为了神化自己,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只要身份正统了,其他的都好办了,利用人们对天的崇拜,进行欺骗。

然而,人可欺,天不可欺,赵光义这边刚刚宣布举行封禅大典,紧跟着就出事了,而且是出大事了。

《宋史》载:“丁丑,乾元、文明二殿灾。是日既夕,阴云四合,风雷暴作,夜漏初上,大雨震电,火发自月华门,抱关者不之觉,延烧渐北,翌日辰巳间乃止。”

乾元殿属于皇宫的正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的地方;文明殿是封皇后、封大臣、封王子的地方,另外,科举考试的殿试也在文明殿举行。天上暴雨如注,两个大殿烈焰熊熊,浓烟滚滚,愣是浇不灭这场大火。瓢泼大雨下了一天一夜,被劈起火的两个大殿也烧了一天一夜。

这就尴尬了,哪里起火不好,偏偏你开封城的皇宫起火;烧哪座房子不行,偏偏烧的是皇宫两个最重要的大殿。如果说祥瑞是上天对你君王的行为和所发布政策的表彰,那么灾异就是上天对你君王的行为和执政的惩戒,说明你这个皇帝德不配位,做得还是不够格啊!

祥瑞又称“福瑞”,是吉祥的征兆,古人认为这是表达天意、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比如禾生双穗,地涌甘泉,凤凰麒麟等奇禽异兽出现,天现彩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等。封禅大典,需要层出不穷的祥瑞做支撑,皇宫大殿被烧,说明老天发怒了,哪里是什么祥瑞!即使车马再慢,消息传递得再滞塞,这种有目共睹的事情,终究是纸包不住火的。难将一人手,掩得天下目!太宗无奈,只得下旨,取消十一月份的封禅大典。

《宋史》载,“上谓宰相曰:‘封禅之废已久,今时和年丰,行之固其宜矣。然正殿被灾,遂举大事,或未符天意。且炎暑方炽,深虑劳人,徐图之,亦未为晚。"乃詔停封禅,以冬至有事于南郊。”

不久,太宗将乾元殿改为朝元殿,文明殿改为文德殿。八月,黄河决堤,淹没屋舍良田,接着,淄州也发大水。九月,文武百官三次上表,为太宗献上尊号——应运统天睿文英武大圣至仁明德广孝皇帝,太宗没答应,宰相宋琪率百官叩头坚决请求,太宗还是未允准。

很多时候,我们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封禅泰山大典的搁浅,分明是天意如此。

有内忧就有外患,所谓祸不单行,福无双至。这边,太宗被封禅的事搞得焦头烂额,殊不知西北的狼烟又起。

党项羌拓拔部族年轻的首领李继迁,占据水草丰美的地斤泽(今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查汗淖尔),联结党项豪族,抗宋自立,不断侵袭大宋的西北边境。@*~~

雍熙元年(984,李继迁招降了河西党项咩嵬族酋领魔病人乜崖,两人合兵一处,

袭击了夏州(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村)王庭镇,俘掳人口数以万计。夏州告急,夏州知事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派人送来八百里加急,请求太宗派兵支援。

太宗此时正在忙着封禅大典的事,没工夫搭理这些奏折,或者说,为了营造太平盛世的氛围,此时不宜大动干戈。

大宋不出兵,正中李继迁的下怀,他正好借机扩大势力。雍熙二年(985)二月,李继迁会同族弟李继冲诱杀宋将曹光实,占据银州,攻破会州,随后放火焚城。

告急文书再次以八百里的速度传递到京师,太宗大怒,立即调兵遣将,诏令秦州知州田仁朗、国舅爷宫苑使李继隆、阁门使王侁、副使董愿等,即刻率兵马,讨伐李继迁。。<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