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大宋的天空> 第一百二十章 驱虎吞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二十章 驱虎吞狼(2 / 2)

大宋的天空 墨尚花开 更新时间 2023-04-16

李继迁将灵州外围的城镇一扫而空,使灵州变成一座孤城。

清远军失陷的消息传到灵州,裴济刺破食指,作血书一封,向朝廷告急。

◆河北危机

李继迁在宋西北,大用刀兵。咸平四年(1001)秋,真宗通过谍报,侦知辽国意欲出兵南下,配合李继迁作战,两面夹击大宋。

宋辽边境这个火药桶随时可能引爆。此时,开国功臣曹彬和老将范廷昭都已过世,傅潜贬职,高琼也轮换回京师。

横海军节度使、镇州知州王显,原本是太宗赵光义的潜邸亲信。枢密使曹彬去世后,真宗起用王显为枢密使,加检校太尉。

这次,为抵御辽兵南下,真宗加授王显为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派他到北线守边,同时允许他“便宜从事”。

这些府邸出身的将领,作为皇帝的心腹,对皇帝有着绝对的忠诚,让他们接替开国老将带兵,可以增强皇帝对军队的掌控力。不过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新将领并无多少作战经验和军事才能。

为防止发生傅潜那种怯战的事件再次发生,真宗决定御敌于外,预先制定出“近边布阵”的作战计划。

以镇州、定州、高阳关三个都部署的兵力推进至边境的威虏军,摆开大阵。以北平寨守军进至主力左翼,由莫州都部署的部队进至主力右翼,共同防守主力大阵。

威虏军的治所就是杨六郎摆牤牛阵大破辽军的遂城。遂城是座只有三千多人口边境小城,大军驻扎在遂城,无形当中拉长了军资运输补给线。

十余万大军,每天人吃马喂的,不知要消耗多少粮草,真宗显然是没考虑到粮草的运输补给问题。

宋军主力在遂城驻扎了十多天,依然没有辽军出兵的消息。粮草告急,王显决定带主力大军回撤至中山(今河北正定县)。

雍熙北伐时,曹彬的东路大军缺粮,不得已从涿州撤军,结果被辽军一路追杀,宋军损兵折将,损失数万人马。如今,同样因为缺粮,相同的一幕,在宋军这里再次上演。

王显自己带步兵先撤,让秦翰率骑兵断后,分批次按步骤,依次向内地回调。

宋军这边一撤军,辽国就得到消息。十万大军屯边,辽国知道宋军会陷入粮草危机,所以迟迟不出兵,宋军刚一撤军,辽军就迅速出兵,展开追击。

咸平四年(1001)十月初九,六万辽军在萧太后的次子梁王耶律隆庆的率领下经过涿州,直扑威虏军。

第一轮的情报谍战,宋军这边明显落后一筹,结局判输。

◆长城口大捷

宋军主力步兵撤走,留在威虏军的就剩下骑兵,大约三万多骑。主将王显已经撤走,能够指挥的就是秦翰、李继宣、杨延昭、杨嗣、魏能、田敏、张斌等一批中级军官。

然而这些人也是相当了得,基本都是大宋战神一级人物。

先说秦翰,这可是大宋最能打的宦官名将,很爷们,刚刚平定过蜀川王均之乱,此时,又被真宗调到抗辽前线,势头正盛。

李继宣,十七岁就成了打虎英雄,曾经捕虎二十余头,就这一点,早就甩了好汉武二郎武松几条街,如果用三个字评价他,那就是“真能打”。到底有多能打?歧沟关之战,率所部五百兵马断后,力战拒马河上,一举将辽军大队人马驱赶至百里外的孤山,与契丹大小百余战,从无败绩。如果战神有级别,李继宣属于特中特,战斗指数七颗星,与李继隆不分伯仲,并称“二李”。

六郎杨延昭,更是响当当的杨家将,他和老将杨嗣,“二杨”合璧,守护三关,早已威名远扬,让辽人胆寒。

魏能,英勇善战,他可是太宗赵光义亲自举荐之人。山东郓州(今属东平)人,年轻时应征入伍,隶属云骑军,后选补日骑左射,又隶属殿前班,七次升迁任散员左班都知。按照成例,诸军到朝廷辞别或谒见天子时,对于才器勇敢或迥异出众者,允许将校交相举荐以任职。魏能当时戍守外藩,没有人举荐。太宗赵光义道:“魏能才能勇武过人,朕可以保举。”端拱二年,加封御前忠佐马军副都军头,任殿前左班都虞候领溪州刺史,加秩转马步军都军头。咸平三年,授黄州刺史。咸平四年,拜镇、定、高阳关三路前阵钤辖,在这些将领里面,他是最大的官。

田敏,有勇有谋。字子俊,本为易州牙吏,雍熙北伐时,曹彬进兵涿州,被敌兵截断退路。王继恩招募勇士给曹彬送信,田敏响应招募,从小路送信至涿州。曹彬挑选壮士五十人护送田敏回来,在路上遇到辽兵,与敌力战,四十八人战死,田敏与剩下的二人以身幸免。太宗召见他,又令他携带诏书传命曹彬,宋军班师后,擢升为易州静砦指挥使。多次与辽兵交战,战功卓著。李继隆征讨夏州,奏请调田敏隶属自己部下,田敏率兵在灵州橐驼口双塠西,与敌兵相遇,斩杀敌兵三千,缴获羊马、橐驼、铠仗数以万计,升为御前忠佐马步军副都军头。真宗驾临天雄军时,诏命田敏隶属高琼,率兵追击辽军直至宁远军,凭功领任涿州刺史。王均作乱,田敏随从招安使雷有终在灵池打败了叛军。王均平定后,升迁为马步军都军头。

如今辽军大兵压境,宋军主帅王显提前撤了,留下一批战神和三万多骑兵断后。没有皇帝近臣的干涉,这批战神终于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布阵制敌,痛痛快快地打一场属于他们的战争。

魏能下令全体骑兵收缩兵力,齐集威虏军,一时间,大宋这帮最有战斗力的中级军官,终于汇聚一堂。

经过商讨,由魏能、秦翰、李继宣、田敏率领主力大军三万人背城立阵,与辽军正面交锋。

杨延昭、杨嗣二人率所部六千骑兵埋伏在威虏军西北的羊山,负责包抄辽军的后路。

钤辖张斌率所部骑兵在羊山边的长城口(今河北徐水北),先打头阵,吸引辽军注意力,为二杨的埋伏争取时间。随后见好就收,退回威虏军,把辽军吸引到威虏军的战场上来,为二杨的包抄做好铺垫。

咸平四年(1001)十月十六日,大辽皇弟、梁王耶律隆庆,率先头部队行至宋辽边境的长城口。预先埋伏在这里的张斌,率所部骑兵,突然杀出。

此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辽军的弓弦都是用兽皮做的,被雨水打湿后松弛无法使用。辽军毫无防备,弓箭又无法使用,战斗力立马减半,被宋军顺利突破。

宋军越战越勇,杀获甚众,辽军节节败退。宋军眼看就要追上梁王耶律隆庆,就在此时,辽军主力大军恰好赶到。

张斌觉得兵力悬殊太大,再打下去,注定凶多吉少,按照计划,命令大军停止追击,调转马头撤回威虏军。

辽军整顿兵马,尾随张斌所部向威虏军进发。

长城口一役,宋军初战大捷。

在威虏军,三万宋军骑兵早已在城西列阵以待。魏能率军坐镇中路,秦翰和田敏分居左右两翼,李继宣所部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出击。

◆血战羊山

长城口到遂城,十几里的脚程,对骑兵来说,根本不在话下。中午时分,辽军大军到达威虏军。

宋军三万多骑兵,辽兵六万铁骑。宋辽战史上,前所未有的双方骑兵兵团大规模正面交锋之战,拉开了帷幕。

宋军背城立阵,侧后无忧,辽军虽然人数上占有优势,但擅长的迂迴包抄战术,此时失去用武之地,只能与宋军做正面对抗。

耶律隆庆决定做全力一击,派出王牌的重甲骑兵“铁林军”打头阵。

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在左右两翼的配合下,宋军主将魏能带领主力精锐对辽军展开反冲击。混战中,辽军统帅铁林相公被宋军一箭射杀。

主将阵亡,辽军士气沮丧,惊慌失措,准备从来路逃走,于是向西北的羊山方向撤退。

魏能主力部队在激战后留下休整,这回上场的是宋军的第二梯队,秦翰和田敏立即率所部六千骑兵追了上去。

第三预备队李继宣部,同时移向威虏军城西北八里的赤虏,并派出联络官跟随秦翰部前进,准备随时策应。

辽军在威虏军城西一打就败,一败就逃。这一跑,正好又撞进了六郎杨延昭和杨嗣的怀里。

二杨本来是负责侧翼包抄的,没想到敌人逃跑速度太快,结果包抄任务瞬间秒变成迎头拦截的阻击战。

辽军撤到羊山,只听得一声炮响,早已在此守候的二杨,率领麾下六千骑兵,迎头杀出。

后有追兵,前有拦截,辽军真是苦不堪言。耶律隆庆开始还有些慌乱,见自己人马远多于眼前的宋军数倍,很快镇定下来。

只有杀死敌人才有机会从死亡边缘回来。绝境之下,走投无路的辽军,选择殊死一搏,对宋军骑兵发动了猛烈反扑。

强大的兵力悬殊,辽军基本上是七八个打一个宋兵。二杨的骑兵最命苦,完全是用人头在扛时间,所以也是伤亡最大的。

宋军节节后退,被迫退出羊山。一部分未来得及后撤的宋军死守羊山不退,最后全部阵亡。

二杨的正面阻击虽然宣告失败,但是却成功地拖住了辽军,为追击部队赢得了时间。

正当辽军占领羊山的宋军阵地,一路尾随追赶的秦翰部和田敏部,追上了辽军后卫部队。李继宣派往秦翰部的联络官,也及时将这一情报通报给进屯赤虏的李继宣。

得到情报后,李继宣立即带领自己的部下直扑羊山。在秦翰部咬住辽军后卫部队不久,李继宣也率军赶了过来。

随着二杨的退出,秦翰和李继宣二人所部的骑兵相继投入战斗,形势再一次发生转变,宋军由阻击状态变成追击状态。

这场战役,宋军活生生地将其演绎成一场接力赛。

秦翰部和田敏部由于参加了与辽军的威虏军城西大战,在加上急剧的追击战,体力消耗甚大,已渐不支。李继宣率所部人马一到,秦翰部和田敏部就悄然退出了战场。

李继宣部原本就是宋军最强悍的部队之一,作战勇猛,擅长追袭。作为预备队,养精蓄锐,一直都没有参战。这回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接下来的战事成了李继宣部的独舞。

连经恶战的辽军此时已无心恋战,李继宣身先士卒,追着辽军从羊山南麓转过山脊,一直杀到北麓。

李继宣骑的马连续被辽兵射杀,前后换了多次战马。最终在牟山谷,李继宣部追上辽军主力。辽军终于退无可退,宋辽两军再次展开血战。

辽军惨败,一部分辽军簇拥着梁王耶律隆庆逃向宋辽边界。李继宣部带着满身征尘和丰硕的战果,回到赤虏的时候,夜幕已经降临。

十月十六日这一天,宋辽双方骑兵对骑兵,首战长城口,次战威虏军,三战羊山。最终以宋军击退辽军、斩级二万、阵斩辽统军铁林相公等将领十五员的辉煌胜利告终,辽军的精锐铁林军几乎全军尽丧。

宋辽骑兵大会战,这在宋辽长达四十年的战争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此战的胜利,首先归功于宋军指挥官的群体智慧,其次是将领们之间的默契的配合和丰富的作战经验。

十一月九日,北面都部署王显遣寄班夏守赟,向真宗驰奏:“十月十六日,前军与契丹遇,大破之,戮二万余人,获其伪大王统军铁林相公等十五人首级,得伪印二,以羽林军为文,收甲马甚众,首领遁去。”

宰相吕蒙正领百官向真宗祝贺。真宗下诏表彰在此番会战中的众位将领,令桑赞率所部一万人马开到边境,让威虏军骑兵后撤休整。

吕蒙正也指出“边臣若侦候无差,遵守成算,克敌必倍。”

王显为此作了检讨,上章请罪。表示情报失误,驻扎中山的主力大军没能及时赶到出战,否则战果会更大,“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

打了胜仗,真宗也不想再责怪王显,亲赐手札,以慰其忧悸。

◆灵州失陷

灵州是弃是守,大宋朝堂出现两派意见。

知制诰杨亿等官员,觉得灵州是座偏远边城,粮草难济,劳民伤财,建议放弃。

宰相李沆也建议放弃灵州,道:“继迁不死,灵武终非朝廷有也。莫若遣使密召州将,使部分军民空垒而归,如此,则关右之民息肩矣。”

国之疆土,寸土不让,犯我疆域,虽远必诛。更多的文武百官认为“灵州乃必争之地,苟失之,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建议力守灵州。

真宗也不想放弃灵州,于是立即将秦翰从抗辽前线调任为西面行营钤辖,以王超为西面行营都部署,一同率六万精兵,前去救援。

灵州被围数月,饷援并绝。

咸平五年(1002)三月,王超大军被李继迁的人马阻截在瀚海,无法前行。

镇戎军别将张煦在张齐贤的劝说下,与张凝带兵入夏州界,由白豹镇抵柔远川,去救灵州。党项兵七百铁骑前来邀战,被张煦打得落花流水。

李继迁得知张煦的援兵抵达清远,又派清远的一名酋长,以甲骑三千,前去诈降,“愿给资粮,为饷导。”

张煦对张凝道:“我看这其中有诈。”遂严兵以待,果然是诈降。

宋军援军瞬间即达,李继迁不想让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他一边全力拦截,一边集结重兵,对灵州发起总攻。

张煦人马星夜赴援,最终还是慢了半拍。灵州城陷,裴济战死城头,为国捐躯。张煦、张凝再怎么努力,只能仰天长叹,无功而返。

李继迁以其祖先世爵西平王,他本人又受辽册封为西平王,便改灵州名为西平府。

真宗闻讯,既震惊又痛惜,特地颁诏,追赠裴济为镇江军节度、尚书令。

杨琼曾经跟真宗拍胸脯做过承诺,如果贼兵入侵清远及青冈、白马寨,自己定会合兵与之死战。

由于杨琼支援不利,致使清远因内部兵力不足,被攻陷。战报传到真宗那里,赵恒不问是非曲直,将杨琼、冯守规、张继能等人,治罪下狱,按律当斩。

咸平四年(1001)闰十二月,张齐贤被授任右仆射、判汾州兼经略使,还未出发,又改为判永兴军(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兼马步军部署。

张齐贤上表奏请宽免,诏特贷命,免于死罪。将杨琼削去官职,长期流放崖州,冯守规、张继能等同样定罪,抄没家产,第二年,移送道州。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此时,正在西北忙着对抗李继迁的张齐贤,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在男女关系上出了幺蛾子。

俗话说,寡妇门前是非多。大宋这位“干饭”第一名的宰相,胃口可不是一般的大,他竟然跟一位小寡妇擦出了火花,由此惹出一场人尽皆知的“桃色”新闻,再一次登上了大宋的热搜。

切记手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