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都市言情>最终诊断> 585.换位思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585.换位思考(2 / 2)

最终诊断 号西风 更新时间 2021-07-24

但这并不意味着母乳库的运作不需要成本:要在空间资源紧张的医院里开辟一个库房,且医用级别的泵奶器、升低温冰箱价格不菲,更别提需要大量使用的容具、消毒用品,以及护士们需要每日数次在配奶上付出的许多劳动力。

上海儿童医院的财务部门曾测算,在上海要从母乳库喝到母乳,每毫升需要1.45元的成本,而新生儿每日需要的奶量在数百至上千毫升不等。据“医学界”了解,一个每年服务规模为数百名新生儿的母乳库,一年的运作成本达几十到上百万元。

尽管已有多家母乳库在运作中证实了其临床价值和社会意义,但其“重资产运作”的方式、没有资金回报的巨大投入,让许多想要建立母乳库的医院望而却步。

“在国外,吃人乳库的母乳比奶粉要贵得多;在中国则是反过来,奶粉很贵,母乳却完全免费。”曹云对“医学界”表示,和血液一样,母乳在发达国家普遍是“无偿捐赠,有偿使用”,收费标准由国家统一制定;而在国内,母乳库不能收费、得不到国家层面的统一支持,这也导致了一些地区的母乳库难以维系。

张婷告诉“医学界”,据她所知,疫情期间就有国内的母乳库因各种原因而停摆了。

在建设母乳库所用的资金方面,张婷无疑是幸运的。她向医院领导表达建立母乳库的意愿时,正值上海儿童医院申报《上海市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项目》的相关项目,于是母乳库得以作为其中一个子项目,得到了上海市政府80万的“启动资金”,用以购买各种仪器装备,不够的则由医院补贴。三年的项目结束,在严格的财政审计后,2019年起该院接受上海市财政专项运营补贴,每年168万,人力费用仍由医院承担。

而全市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最多的复旦儿科医院,虽然并未得到政府补贴,但医院仍大力支持人乳库的发展。此外,人乳库成立之初,也有母婴品牌捐赠了50万的启动资金。人乳库还和医院的社工部密切联系,每年都能得到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等组织、母婴品牌的一些资金支持。

“如果要长期靠慈善运行,可能也不是个办法。”曹云坦言,医院的新大楼很快就要建成投入使用,她计划到时扩大人乳库规模,让更多患者受益,但资金又会是一个问题。

在张婷的理解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母乳库都必须是公益性质的一项事业,“但公益事业也必须有造血机制,医院不可能永远‘贴’下去。”她期待国家收费标准尽快出台,以促进国内的母乳库事业更加良好地发展。

“医学界”发现,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牵头、国内十个医疗卫生机构共同起草的《医疗机构人乳库建立与管理规范》经中国营养学会法规标准工作委员会组织审查,已于去年9月开始实施,内容包括建筑与设施,设备、人员和质量管理标准等,而当中并未提及收费标准。

母乳库建设反映一个城市的公益水平

暂时缺乏国家的统一支持、没有收费标准,凸显了公益支持在母乳库建设中的重要性。

从张婷的经历来看,上海儿童医院母乳库的建立,一开始就是受公益意识驱动的:一次,她碰到一个患NEC的早产儿,家长请求给孩子一些母乳。于是张婷联系了当地的一个母乳公益组织,有五六名哺乳期母亲自愿无偿捐乳,体检、捐乳,热心地跑了两趟。

虽然因为接受母乳喂养较晚、病情严重,那名早产儿最后“结局并不好”,但母亲们的热心触动了张婷,也使她建立了要建母乳库的决心和信心。

在张婷的经验中,现实里并不缺乏奶量巨大的“奶牛妈妈”,一般的哺乳期母亲每次泌乳100-200毫升,而她们一次可以分泌1000毫升,一天数次。为了保存额外的母乳,家里多买一个冰箱的不在少数,却缺少好好利用这些母乳的途径。

得知有母乳库建立后,“不愿浪费”只是她们捐奶的原因之一,热心帮助他人的公益之心,以及为人母的同情之心也许更为关键。这些妈妈中,有很多都是托家人每周跨越大半个城市来到医院为那些需要的孩子们送奶。

“捐奶的是妈妈,送奶的往往是爸爸、外公外婆等等。一份捐奶,承载的是整个家庭的公益热心。”张婷说,在政府、社会组织和医院之外,她最想感谢的就是这六百多个给医院捐过母乳的年轻妈妈,她们是母乳库得以顺利运作的根本动力。

此外,她还提到了媒体的作用,每当母乳库遭遇“用奶荒”,总会得到这些媒体的及时宣传和呼吁,一批新的母乳便会很快送到。新冠疫情较为严重的2020年,在媒体的呼吁下,捐奶量甚至达到了史上最高——127万毫升。

除了好好运作母乳库、救助生病的新生儿,张婷还设法让母乳库以各种方式回馈社会:相关数据资料供学生和学者们使用,有学者通过研究母乳库毕业、产出了优秀的学术成果,也有高中生小组以此为课题展开调查,获得上海的市级奖项。

参考国外的运作经验,下一步,张婷想要争取母乳库能够突破院内的服务范围,辐射到整个上海甚至是长三角地区,而这需要相关组织在冷链运输方面给予支持,也需要各地区母乳库与其他部门的通力合作。

至此,母乳库不但是一个带有公益性质的医疗机构,还像是一个小型的公益枢纽,将政府、社会、学者和市民们对母乳喂养的关注和支持集中起来,最终共同投向中国越来越多的早产儿们,以及需要更多帮助的哺乳期母亲们。

如今,曹云团队不会再像以前一样,仅仅关注先进的医疗救治技术,而是会耐心沟通、指导这些焦虑的早产儿妈妈们一点一点把奶泵出来。这对孩子健康有益、能增进亲子间的感情,同时也给了妈妈们初为人母的信心。“实在不行的时候,还有我们的人乳库,有其他很多的妈妈会帮助你。”

“母乳库的建设,也反映了一座城市的公益水平。”张婷感慨,母乳是一种阶段性资源,每位女性一次哺乳期都在一年左右,一批妈妈捐完奶,就需要换一批妈妈。而一个城市里永远都会有生病的新生儿,也永远都需要新的愿意捐乳的母亲。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