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穿越架空>一八六一> 第三十九章 不明朗的权力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九章 不明朗的权力之争(1 / 2)

一八六一 玉葬沉烟 更新时间 2019-09-15

 曾纪泽对咸丰帝的驾崩并没有感到震惊与忧虑,但曾国藩这些湘军领袖却不这么认为,因为尽管咸丰帝不是那么“英明神武”,但他对湘军的存在与发展毕竟还是持支持态度的,也正是咸丰帝的大胆用人,使得曾国藩这样的汉族儒士获得了施展所能的机会。

虽然咸丰帝是出于迫不得以才做出这样的选择,但间接上却成全了湘军的崛起,很多的人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而获得了曾经遥不可及的权力、地位以及财富。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支持湘军的先帝去了,新皇帝对这支日益壮大的地方武装又会持怎样的态度?这才是曾国藩他们的焦虑所在。

不过,信中接下来的内容却很快打消了众人的担忧,按照咸丰帝的遗诏,皇子载淳继位,肃顺等八大臣抚政,改第二年为祥祺元年。众所周知,肃顺对湘军是持极力支持的态度的,正是他在咸丰帝面前屡屡进言,才使咸丰帝下决心,大力起用曾国藩等汉人镇压太平天国,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肃顺对曾国藩有几分“知遇”之恩。

曾国藩下令三军为驾崩的咸丰带孝,皇帝的更换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在湘军高层们的心中渐渐在消除,他们极积的准备着下一步进攻,好将攻克安庆这份大礼献给刚刚继位的新帝,以及即将执掌朝政的肃顺。

杨载福等人建议曾国藩立即向皇帝上表示忠,并向肃顺等八大臣写信表示祝贺,曾国藩犹豫不定,曾纪泽却当场提出反对。

杨载福道:“肃顺大人对咱们湘军一直很支持,这回他受先帝遗诏,任八位辅政大臣之首,位高而权重,咱们湘军今后还要多仰仗于他,大公子何以反对呢?”

他们这些人只知肃顺如今权势一手遮天,却不知幕后还暗藏着一位厉害的西太后,以及北京那位怀才不遇的恭亲王,这两人将在不久之后发动一次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

肃顺此人虽然名声不太好,但相对于保守的清流派而言,却是一位地道的实干家,此人在咸丰年间办差雷厉风行,公正严明,触动了不少人的利益,这也是在不久的那场政变中,西太后与恭亲王能获得朝臣们广泛支持的原因。

但可以肯定的时,由肃顺来执政,必然比那位只会玩阴谋权术的西太后要强,但是现在距政变发生的日期已很近,曾纪泽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想方设法提醒肃顺,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只能是避免湘系得罪既将登上帝国权力舞台的北京集团。

尽管这很令人惋惜,但曾纪泽很清楚,历史的改变不但需要先知先觉,还必须有合适的机会与各种因素的把握。

“八大臣虽受命辅政。但朝廷中内有两宫太后。外有与洋人斡旋地恭亲王。北京地局势并未到拨云见日之时。父帅在这个时候就表明立场。似乎不太妥当。”曾纪泽地话中用意已经很清楚。

“八大臣有先帝遗诏。又和当今皇上在一起。北京地局势还能有什么变化。我看大公子是多虑了吧。”杨载福对肃顺一派地前途显然很看好。

曾国藩取舍不定。便向李鸿章征求意见。每当在关键时刻。他地这位爱徒地意见对曾国藩地影响力总是很重要。

这一次。李鸿章站在了曾纪泽这一边。他说:“大公子所言极是。八大臣虽受命辅政。但先帝还留给两宫太后两枚御赐印。顾命大臣虽有拟旨之权。却必须加盖这两人枚御印才能生效。先帝地圣意。分明就是要平衡顾命大臣与两宫太后地关系。但不能忽视地是。这种平衡之外。还有在北京与洋人议和成功。声望极盛恭亲王。他地存在使朝廷地权力走向存在着权大地变数。在形势未明朗之前。学生也不建议老师这么快就表明立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