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科幻灵异>GMAI人形少女> 第二百三十三章 虚构推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三十三章 虚构推理(2 / 2)

GMAI人形少女 静音之域 更新时间 2021-08-19

那是一栋巨大的建筑物,平时用于东盟市政府的会议用所。自从事发之后,这里的电梯之类的便利设施都已经停用。费力地绕过那漫长的楼梯,凛遥终于来到了案发现场。</p>

那位东盟市政府主持用一把特制的生物钥匙,打开了会议室那扇紧紧封锁的门。</p>

主持退后一步,让凛遥首先踏了进去。</p>

在凛遥正准备开始取证调查的时候,他身后突然传出了一道颤颤巍巍的声音:</p>

“那个,凛遥先生,请您帮助东盟市政府找出凶手吧。”</p>

凛遥回头,看了那位主持一眼。估计那位来自东盟市政府主持对那天发生的事情依旧心有余悸。他不安地环顾四周,身体一直紧张地颤抖着。</p>

“请别担心,我一定会找到扰乱东盟市政府的凶手。”凛遥说出了让主持放心的话。</p>

“嗯,我也一直都信任着凛遥先生。”</p>

在得到东盟市政府的临时许可证后,凛遥小心翼翼地走进了当天发生枪击案件的谈判会议室。</p>

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和东盟市政府的第一手资料,凛遥认识地思考着整个事件的经过。</p>

看着保留的现场,凛遥冷静地说:“这是一次有预谋的犯罪吗。居然有敢于正面挑战东盟市政府权威的犯人,看来这件事情不简单了呢。那天举行大型的谈判会议的时候,政府会议大楼安装的监视器里并没有发现任何闲杂人等混入会议。凶手应该是那天前来众多商业代表中的一位,而且他的心思缜密,没有在现场留下多余的证据。不过凶手也可能不止一个,他可能还有一个或者多个通风报信的搭档。”</p>

凛遥把案发现场完完整整地浏览了一遍,继续进行着虚构的推理。</p>

“假设犯人是商业代表的其中一员,他还需要在东盟市大部分商业组织参与谈判会议的情况下,偷偷混进来,目的是阻挠会议的成功。他们动手的时机选择得很好,刚好选在了在了会议确认签字的过程中,他们的目的应该是破坏东盟市政府的公信力。当然也不排除凶手是来自东盟市外的人族。”</p>

凛遥擅长由几个已知信息和虚构模拟得出的判断信息,接着又推理出新的结论。</p>

按照东盟市政府提供的第一信息,凛遥做出了一定的推理,</p>

并且很有心地把自己的推理结果用电子笔记本记录了下来。</p>

之后,凛遥需要亲自在案发现场调查采证。</p>

凛遥抚摸着会场的墙面,不解地说:“这里不仅是案发现场,同样也是政府的会议用地。那么这里隔音和密封性应该都做到顶尖才对,凶手是怎么会选择在这个地方动手,他也没有必要一定在这个地方执行审判。”</p>

凛遥开朗地说着事情:“不过,往不好的地方去想,最坏的结果,犯人是故意挑战东盟市政府的超级罪犯。”</p>

这次与东盟市高级官员接触的机会,整个东盟市警署只有凛遥能够拥有。</p>

在固定的范畴内,凛遥正在脑海中不断演算着那件事故为什么会发生的各种原因。</p>

凛遥对主持说:“这次案件大致的过程和可能性我都了解了。请问东盟市政府有没有扣押嫌疑犯之类的人物呢。”</p>

主持激动地说:“嗯,有的。在事故发生十分钟后,东盟市政府第一时间就扣押了那些嫌疑犯。”</p>

为了方便东盟市警署配合找出犯案者,东盟市政府的办事效率也不错,他们也代替警方暂时扣押了整个案件的嫌疑犯和目击者。</p>

“那么请带我去那里。”</p>

“好。”</p>

那些目击者和嫌疑犯被政府关押了几天,态度都非常不好。看起来一副凶神恶煞,想要吞掉眼前凛遥的样子。</p>

根据当时的目击者交代,那个时候整个商业谈判会场所有人都慌了,整个场面很混乱。基本上也没有人注意到是谁第一个开的枪。</p>

之后,为了自保,大部分商业代表都从暗处拿出了武器。</p>

在局面极度混乱的状况下,人们最容易失去理智。不管是有意还是误伤,那次案件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人员伤亡。根据事后统计的具体情况是两人死亡,四人重伤。</p>

回顾了一连串的事件经过,凛遥大致也排查了脑袋里的部分猜想。</p>

“看来这个案件真是棘手。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状况呢。”看着眼前的一幕,凛遥有点头疼了。</p>

凛遥也没有专门去询问那些目击者,关于真正犯人的具体情况。他知道,如果第一个开枪的人想要隐藏身份,只需要把身边的目击者杀死就好了。</p>

可最致命的一点就是,案发时间的会场刚好处于签字阶段。代表们正在起身走动签字,具体的商业代表站位是毫无意义,完全错乱、毫无规律的。</p>

让凛遥感到奇怪的地方在于会议大楼的监视器,那个东西刚好就在签字十分钟前毫无征兆地失效了。这就有点蹊跷,难道是那个犯人的个人实力很强,具有很强的电子和物理入侵能力吗?</p>

由于会议大楼里监视器采用了极高的防护措施,当时值班的工作人员是在案件结束后才发现那天监视器的异常。</p>

如果犯人真的就混在那天参与商业谈判会议的代表之内,那么当时的时间根本不允许他这样缜密地做准备。</p>

考虑到这一点,犯人不止一个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