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蚁贼> 20 学校 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0 学校 Ⅱ(1 / 2)

蚁贼 赵子曰 更新时间 2021-09-05

 次日邓舍召集群臣商议此事。{看了又看小说网}

众人七嘴八舌大多同意姚好古的建议。洪继勋熬了半宿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的条陈不料却没占着先筹他心中不喜冷淡淡瞧了姚好古一眼。

这种臣子间的小小不和、明争暗斗只要不影响做事邓舍向来装作没看见的。他展开洪继勋的条呈仔细观看一遍。与姚好古重视意识形态不同洪继勋更偏重具体操作写的条理分明大致可归纳为三纲五目。

邓舍有心表现出自己的不偏不倚笑道“洪先生真不愧我海东人杰。我才刚有一点想法先生的条陈就已经写好。不但写好了方方面面、如此周到。有先生我海东尽管四面有敌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这三纲五目请先生讲给诸公听听?”

洪继勋不客气迈步出班昂首挺立向邓舍行个礼看了群臣一圈朗声道“臣之三纲简单的说是为三步也就是不同阶段要实现的三个目标。第一个汉丽一家。第二个汉丽一体。第三个有汉无丽。”

堂上诸人听他一一道来。

“所谓汉丽一家譬如家中兄弟。要让汉人、丽人都认可彼此有相同的祖先有一样的姓氏。汉为兄长丽为幼弟。

“既然有相同的姓氏互为兄弟就可以发展到下一步。所谓汉丽一体譬如一个人有名有字。汉为其名丽为其字名、字都属一人。何人?炎黄之后裔。只要按此两步来循序渐进顺其自然丽人读我书、说我话、习我俗、与我通婚时日一久自然有汉无丽化为一矣。”

邓舍问道“循序渐进?要想发展到有汉无丽的地步需要多久时间?”

“不可用强制措施。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若太过强制只会引起反弹。因此臣以为要竟其功非数代不可至少百年。”

“百年?”

“主公想必知道辽东地面曾有一个渤海国。立国在武则天圣历元年二百余年后亡于辽。自辽、经金、至元又四百年其民虽已多入女真、汉人籍可至今海东尚有遗种。况且渤海与高丽不同渤海立国只有二百余年高丽自箕子到现在立国千年要彻底的灭其种、化其民百年已经算快的了。”

他这一开口武臣班次中的将军们无不捧场顿时哄堂大笑。有说俏皮话的有扮鬼脸的有附*国高声嘲笑的转眼间堂上乱作一团不复再有议事的庄严。

姚好古身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是他的本职。他咳嗽声出列制止。可邓舍尊重他不代表武将们也尊重他。武将们看重的是什么?疆场杀敌的武功。没几个人听他的闹哄哄半晌直到邓舍实在瞧不下去发了话众人方才安静下来。

邓舍读《史记》到《刘敬叔孙通列传》其中写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在皇帝的面前臣子喝醉了彼此争功大呼大叫甚至拔出宝剑来砍斫殿堂上的柱子几乎要动武。

他当时觉得这场景很可笑如今放在自己的身上只有无奈。

洪继勋却早就习以为常他知道丘八们没道理可讲一点不生气。说实话他也压根儿不屑与他们讲道理。待堂上重新静下来他神色如常接着说道“要竟其功需要百年。可如果只要到第二步的话三代足矣。而眼下我海东只需要达成了第一步的目标就足可以应付隐患了。

“臣之五目讲的就是如何达成这一步。”

“要达成第一步需要多久?”

洪继勋斩钉截铁道“三年之内。”

这与昨夜姚好古的判断基本相同邓舍大喜道“先生快快讲来。”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继续迁徙汉人入高丽同时迁徙丽人入辽东。”

这一条邓舍一直在下功夫可以不必多说。洪继勋简单代过继续往下说道“其次修道路。只有高丽与辽东道路通畅汉人与丽人来往便利才更有利于加深彼此的关系促进融合。蒙元虽然已经在高丽修了一些路但还是远远不够。”

“修路?”

要修路得有足够的人手得给他们提供饮食劳师动众耗费良多。更关键的开春过后就要开始耕种。抽调太多的丁壮会耽误来年的收成。

洪继勋既然提出这个建议自然就会想到要面临的困难。他在条陈上写了不需要动用海东的丁壮。开春后不是要攻打南高丽么?可以掠夺南高丽的人口加上战场俘虏尽数驱赶用来修路。

因为这牵涉到了军政机要洪继勋对这一条也没多说。

只是附带着略微指出除了便利百姓来往、加快融合之外修路还有两个好处——便利军队调动、便利经济发展。换句话说于国于民修路皆为大事必须要进行、早晚要进行的。

“第三改名字。海东的城池、城门、坊区、街道取名尽管多数与中国同但还是有些具有明显的高丽色彩需要改掉它们!

“与中国同的出于宣传需要也要改掉一部分。比如平壤的坊区有仁兴、隆德、礼安等等名字这类的名字仁、德、礼等就与我中国完全相同可要是改成别的名字是否会更好一点呢?例如大可以将之改为箕祖庙之类。”

不止邓舍包括姚好古在内都是频频点头邓舍道“说的好!这事儿就交给你来办理。……第四条呢?”

“第四条高丽本用中国冠服但是自从忠烈王下诏开剃以来上至其王下到南北百姓留蒙古发饰、穿蒙古衣着、行胡人礼节的多有。主公早些时候有过命其蓄发、改衣、行汉礼的命令可命令只行于军中未及寻常百姓。待过了元旦可通传全省给其限期勒令统统改之。”

“恩。第五条呢?”

“这第五条就在主公了。平壤城中庙、有檀君祠、有箕子祠主公取平壤以来只祭祀过箕子祠。眼看元旦将至主公可以借机在祭箕子祠之余再去祭祀一庙与檀君祠示主公没有厚此薄彼之意。”

邓舍心中一动看了姚好古一眼道“甚好。这祭祀檀君祠的就请姚先生来写罢。”

为什么叫姚好古写?因为邓舍想到了姚好古提出的那个钩稽史沉把檀君扯到黄帝后裔上去的建议。既然要祭祀就赶早不赶晚索性在中便把这一点说明出来也好宣告海东百姓知晓。

洪继勋欲言又止。

邓舍道“怎么?先生……”他以为洪继勋有意见笑着想要解释两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