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海煮清末> 124、格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24、格局(1 / 2)

海煮清末 潘驴邓晓闲 更新时间 2021-08-23

 第二天,也就是12月26日,世界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几乎都离不开两个字:埃及。

《泰晤士报》评论:亚丁湾战役的失利是英国的巨大耻辱,同时也是世界格局激变的一个标志。虽然亚丁湾舰队只是一支实力偏弱的帆船舰队,仅从军事角度上看,能够击败这支舰队的力量大有其在,舰队被击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政治角度看,这是近百年来英国海军第一次受到明目张胆的挑战,说明英国在全世界的威信正在下降,英国必须重视这一点,否则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

《泰晤士报》同时还认为,爆发在埃及殖民地的动乱和亚丁湾舰队受到攻击两件事必有联系,可能是早已密谋的反英共同攻势。反抗军占领埃及东部城市以后,对英国在非洲的战略影响非常大,英国必须立刻做出回应,否则可能会给一直垂涎非洲财富的德国以可乘之机。

《伦敦公报》对《泰晤士报》的评论进行了嘲讽,报纸认为英国舰队在亚丁湾受到袭击只是一个偶然事件,一群海盗怎么可能和政治扯上了关系?英国的工业和军事实力仍然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即使是近年发展速度很快的德国也至少落后二十年,世界话语权没有任何改变。并且《伦敦公报》认为反抗军和海盗在同一天攻击英国势力只不过是巧合。

对《伦敦公报》的观点,德国《莱茵新闻报》有话说了,他们根本无法认同英国的实力领先德国二十年,认为这是英国人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可耻表现,正是这种狂妄的心态使英国人失去了进取心,多年以来一直原地踏步,现在德国的绝对实力虽然还不如英国,但发展潜力早已远远超过这个老迈的帝国,即使立刻交战,失败的一方也一定是英国人。《莱茵新闻报》还尖锐的指出,《伦敦公报》是英国的政治机关报,是英国皇室的喉舌,扩音器,其言论不是以事实为基础的,《伦敦公报》认为海盗和反抗军不是联合行动,这是睁眼说瞎话!是想愚弄世界人民,掩盖非洲各国的反殖民战士已经结成同盟的事实!

美丽国《纽约时报》则是详细报道了亚丁湾战役的过程,从战术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并且得出结论,原来决定海战胜负的不仅仅是战舰的吨位,战术、士气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文中隐约透露出一个意思:如果美丽国海军指挥得当,说不定也能战胜英国海军。

日本《读卖新闻》为战争的结果欢呼雀跃,他们狂妄的认为,连海盗都干不过的英国海军已经失去了海上实力第一的宝座,现在到了日本国控制世界海权的时代了。

法国《世纪报》、英国《太阳报》、法国《新闻报》等世界著名报纸也纷纷发表了评论。

……

一间装饰得极为豪华的宽大书房里,一个三十几岁的男人正在批阅着文件,他穿着一身白色的呢子大衣,留着两撇小胡子,目光炯炯有神,这个人就是现任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

书房以最豪华的三层红绒绸地毯铺垫,屋顶比普通房屋高出很多,悬挂了五盏巨大的水晶吊灯,左右两侧的墙边整齐的摆放着两列骑士雕像,威武炫目之极。靡极奢穷不仅仅是中国皇帝的特权,事实上每一个国家的皇帝都很会享受的。

威廉二世正全神贯注的工作,大门发出吱的一声,德皇抬起头,只见一个八十岁左右,满头白发的老人走了进来。他身材高大,相貌威严,宛如一头年老的雄狮。

“首相?”威廉二世微微皱眉,放下了手中的卷宗。

这个首相显然不是现任的布洛夫,而是号称“铁血首相”的传奇人物奥托·冯·俾斯麦,他虽然已经卸任,但威廉二世还是习惯称呼他为首相。

这一老一少两人的关系非常特殊,年幼时威廉二世非常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以后,为了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于1890年迫使俾斯麦去职。此后两个人冲突不断,关系搞得很僵,不过一旦遇到大事就会立刻抱成一团。

在策划中美德三国联盟的事情上,这两个人是同心协力的。

名义上赋闲在家的俾斯麦主动到访,威廉二世知道他一定有话说,于是又接着问:“首相有什么事?”

俾斯麦虽然年近八旬,但步伐依然矫健,很快走到德皇身前,“陛下,关于亚丁湾战后的形势,我想和你交换一下意见。”

德皇点了点头:“请坐。”

德皇首先回到自己的桌位,俾斯麦在他对面坐好,看了看书桌上一大堆凌乱的文件,微微点头,心想,这个皇帝不错,虽然思想过于激进,但是还是很用功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