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海煮清末> 132、狂批大同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2、狂批大同书(1 / 2)

海煮清末 潘驴邓晓闲 更新时间 2021-08-23

 有一个关于蒋委员长的笑话。

说两个农民聊天,甲说:“你说蒋委员长他老人家也种地吗?”乙很不屑的训甲:“愚昧!蒋委员长哪还用种地?他老人家肯定拿个蒲扇,吃着西瓜,坐在树荫下看着下别人种呢!”

这个笑话告诉我们,生活在不同阶层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同的。

康有为认为蒸汽机就是最好的机器,比蒸汽机更好的机器是功率更大的蒸汽机,也不能怪他目光狭隘,他生活的时代决定了他只能有这样的见识,就好比孙子被称为兵圣,可是他也不可能想到战争将发展到怎样的程度。

被林海小看,康有为的面子大大兜不住了。这辈子从来都是他教训人,包括李家欣梁启超这样的人物在他面前都像个学生一样乖乖听讲,现在竟然被一个年轻的商人轻视,他的脸色多少变得难看了一些。

“我说得不对?那么大同世界的生产方式应该是怎样?”康有为冰冷的问。

“既然生产方式不是那样,社会当然就不会发展到你设想的大同世界,不过生产力在未来的几百年内将如何发展还是可以预见的。”林海笑了笑,说道:“蒸汽机肯定会被淘汰,康先生既然精通西学,应该知道石油动力已经出现取代蒸汽动力的趋势,以后一两百年内大概就靠石油能源来支撑生产,石油以后大概是太阳能,再以后我也不知道了。”

林海没有谈核动力、原子能,对于这个故人,这两个概念比太阳能更难理解。

康有为哼了一声,说道:“石油可以作为动力,但效率不如蒸汽,怎能取代蒸汽?太阳能又是什么?”

林海笑道:“以目前的技术,石油的提炼纯度不高,所以暂时还不如蒸汽,但科技是在发展的,能不能取代蒸汽我们拭目以待吧。太阳能嘛……这么说吧,太阳能发光发热,如果科技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将太阳发出的热能收集起来,以用于生产。”

康有为和谭嗣同听了林海的话都一阵沉思,虽然林海的话匪夷所思,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细细想来,这种幻想也不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

林海知道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的观点,换了个话题,说道:“在康先生的《大同书》里,对理想社会的特点进行了归纳,对这些特点我也有一些不成熟的见解,需要康先生赐教。”林海看了看康有为,继续说:“康先生认为全世界应该分一个总政府,若干区域政府,令我不解的是,有一个总政府不就好了吗,要那么多区域政府来干什么?”

康有为说:“世界太大,总政府无法管理到每一寸土地。譬如总政府设在中国,若美丽国出现了jiu纷,派遣官员去解决,即使最快的船也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这如何可行?所以美丽国应设立区域政府,可按总政府之精神自行解决。”

林海叹道:“看来在康先生的大同世界里,不但沿用了当今世界之生产力,连生活方式也与当今的世界相似。康先生有没有想过,再过五百年,一千年,两千年,甚至一万年,到了你的大同世界可以实现的时候,人们从中国到美丽国去,难道还是乘船去的吗?难道真的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如果从中国到美丽国只需要短短的两三个时辰,还有没有必要建立区域政府?”

康有为微微惊愕,随后沉默不语。经林海一提,他立刻知道自己对区域政府推演之立足基础出现了问题,正如林海所说,届时从亚洲到美洲是否需要乘船先不说,就算是乘船,船的速度肯定也比现在快很多。

林海继续说:“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出行逐渐从两腿走路变为依靠交通工具,在柴油机出现以前,人类依靠马车、人力车代步,而现在已经出现了汽车和火车,特别是火车,其速度远远超过了马车。在海上,人类最早使用木船,然而自从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定律,人类开始对铁船进行探索,现在已经可以造出重达数万吨,速度达到三十节的大船,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同样的道理,谁敢说以后不会有更先进的代步工具?康先生知识渊博,应该知道早在一百五十年以前,数学家欧拉已经发现了流体运动的微分方程,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美丽国人通过研究这一微分方程,已经在不久前总结出‘空气动力学’定律,这个定律就和浮力定律相似,解答的是物体在空气中受到的各种浮力和各种外力,对这条定律进行研究和运用,有望制造出一种可以浮在空气中,并在空中飞行的载体,它的速度至少比舰船的速度快一百倍。”

林海不是好学生,说的这些都是从《鸟类飞行》里看到的,记得还不全,可说错漏不少,但康有为和谭嗣同的造诣都是强于社会知识,对科学技术了解得很少,浮力定律还听说过,什么欧拉、微分方程、空气动力学,这都是什么玩意儿?林海的一番话暗合了“与政治家谈科学,与科学家谈政治”的会谈技巧,再加上他看起来胸有成竹,康有为顿时觉得自己小看了这个商人,从内心里开始敬重林海了。

“徐先生,你说得很对,在大同世界里的确不应该设立区域政府,康有为受教了。”康有为竟然向林海拱手鞠了一躬:“不知徐先生对拙作还有那些指教,康某洗耳恭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