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海煮清末> 143、新军统帅人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43、新军统帅人选(1 / 2)

海煮清末 潘驴邓晓闲 更新时间 2021-08-23

 就在林海和袁世凯交谈的时候,小洋楼的一间小屋里,三个更大牌的人也在进行着一场交谈。

这三个人是:光绪皇帝、李鸿章、布洛夫。

另外,还有一个翻译:辜鸿铭。

本来布洛夫还想在中国再考察一段时间,看看各地的经济,治安,因为德国和中国的结盟绝不仅仅限于军事,而应该是全方位的,但黄海的军事演习却令他改变了想法,那令人震撼的海军作战能力是他生平仅见的,即使德国的海军也无法达到这样的高水准。

布洛夫的感觉就和他第一眼看到自己的夫人时差不多。那时他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政客,而他的夫人是一个贵族小姐,布洛夫根本配不上她。但布洛夫勇敢的追求她,因为他觉得,如果自己不乘早动手,说不定这个美丽的小姐就被别人抢走了。

如果不赶快和中国结盟,英国会不会穴上一腿,来个横刀夺爱?布洛夫不敢想,因为北洋水师的军演实在太令人震撼了,相信即使是英国人也会砰然心动,而且慈禧太后也明显更倾向与英国结盟。

可等不得了,布洛夫一激动,立刻向李鸿章提出,请求与光绪会晤。

比起第一次试探性的接触,这一次双方商谈的内容就具体得多了,经过两个小时的会谈,双方确立了结盟的意向,并在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合作上都取得了一些共识。

经济方面的合作,双方相互缔约了最惠国待遇。德国得到了许多在华的金融优惠,清朝得到了向德国购买军械的优惠。

科技、文化方面,双方共同建立了一个科学研究所,对水电运用、矿物开发利用、通讯设备及军械制造等多种高科技技术进行研究合作(其实就是德国研究,清朝捡现成的),德国还将在中国境内建立一些学校。

国际事务方面,双方承诺相互支持。

军事方面的合作,除了德国向清朝提供最廉价的军火价格,还将派遣一批陆军军官进入清朝军队协助清军训练。此外,光绪还提出想建立一支新式军队,采取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操练,武器装备全部采用德国的新式装备,这一点也得到了布洛夫的赞同。

由于没有得到慈禧太后同意,所以在军事方面没有达成更紧密的合作,但这次的会谈为此后两国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会谈结束以后,光绪先后和李鸿章、翁同龢进行了单独的谈话,话题是如何把合作的条约落实。谈到新式军队的建立时,光绪询问新军的统帅人选,李鸿章推举了两个人,一个是沈靖元,一个是袁世凯,都是贴近李鸿章的年轻将领。问翁同龢,翁同龢只说了一句话:“皇上若是要建立一支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心腹军队,统帅之人就不能用李鸿章推荐的人。”

这句话让光绪陷入了思索。

光绪提出建立一支军队,的确是想拥有一支自己的武装力量,作为一国之君,总是受到太后的督管令他抓狂。翁同龢话中之意很明白:李鸿章更靠近太后那一边,他的人你怎么能用呢?

再一想,非但李鸿章推荐的人他光绪信不过,朝廷的其他将领他又信得过吗?偌大的朝廷,除了翁同龢,有哪一个官员能说是百分百忠于他光绪的?如果有朝一日他要和太后翻脸,由他创立的新军能不能鉴定的站在他这一边?

想到这一点,光绪就觉得悲哀。

既然朝廷的人不能信任,就任用不在朝堂的人。光绪向翁同龢提出了一个名字,翁同龢吓了一跳,当即表示反对,理由是对这个人的了解太少。

但光绪却在此刻展示了他作为君王的决断,当然这个决断是对是错就难说得很了。

当天下午,光绪到林海居住的旅社拜访了他。

林海热情的接待了光绪,光绪将中德合作的一些条约向林海进行了咨询,当然他不会说这是两国的合作,因为那样很容易暴露他的身份。

对于治国之道,林海懂得不多,但多出的一百年阅历还是能让他说一些话的。林海就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一些看法,这些看法令光绪深感到自己屈身前来请教是完全值得的。

比如在研究所的合作这一点,林海就提出双方的工作人员必须获得同等的权限,就是说研究的成果应是双方共同享有。别小看这一点,事先不说清楚是很麻烦的。在后世,印度阿三和俄罗斯共同研究战机,可是几个核心实验室根本不允许阿三进入,让阿三非常郁闷。很多阿三的科学家抱怨说,人家中国人多厚道啊,和巴基斯坦共同成立的研究所是完全对巴方人员开放,巴方有不懂的地方向中方请教,中方的专家就像教小学生一样手把手的教,和红毛鬼子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