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先来说说清代后妃的遴选方法和等级制度。
清代的后妃制大体分为以下五级:皇贵妃、贵妃、妃、嫔和贵人。下有答应、常在,不算正式名号。这些封号我们都很熟悉了,拿近几年拍的比较好的清宫戏来说,《孝庄秘史》里就有皇贵妃董鄂氏,还有博果尔的额娘当初的封号是贵妃,还有一个宫女是顺治和皇后斗气时封的常在。在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金枝欲孽》中,各位小主选秀后就成为了答应,然后就慢慢封为贵人和嫔、妃之类。
(一)选秀:
那么我们所说的选秀制度是怎样进行的呢?按照规定,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叙述了挑选八旗秀女的做法:
“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皆备选。嘉庆十一年,命汉军自笔帖式,骁骑校以上女子备选。十八年,命满洲、蒙古自护军、领催以上备选。其拜唐阿(执事人)、马甲(清代八旗骁骑营马兵的别称)以下女子不备选。
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列。有应挑而以病未与者,下届仍补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于本届合例女子之后。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镶黄之满、蒙、汉亦分三处,每一处亦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识行。首正黄之满洲,而蒙古,而汉军。继以镶黄之满、蒙、汉。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候门启,以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而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至直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选毕者,复以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素谓之排车。闻旧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争路不得进,不特坠珥遗簪而已。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定此法,人皆称便。又内务府三旗挑选,亦排车在地安门之沙滩地方。
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光绪之瑾妃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要留者,谓之撂牌子。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州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年若干岁。”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所以我们在《金枝欲孽》中看到徐公公为了让几个义女能够前途更广,不但伪造了她们八旗的身份,还费尽心力地给她们各找了一个显赫的身份家世来衬托,什么“纳兰”、“董佳”。之类(话说这位老公公的手腕真不是一般的强,满洲八旗的身份都能伪造就已经是清代历史上绝不能发生的奇迹了,更何况还要冒充八大贵族的子女。不过看电视的时候就不要揪住这个不放了)。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顺治帝就废过八年(1651)八月册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不过这在清代早期很明显,翻看那时的史,基本就是被蒙古妃嫔占领了)。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乾隆时代的香妃。
秀女选过之后,选上的就会被封为贵人或以上所以大家在剧中看到玉莹尔淳她们选上后还要做一段日子答应,待侍寝之后才能封贵人是不对的,宫女被皇帝选中才会经历这个由答应、常在向上封的过程,而秀女大部分是一级一级或跨跃两三级的册封;那些没被皇上选入的秀女,会指给其他阿哥,大臣的儿子,还有一部分就充为宫女,所以剧中选秀前安茜姑姑曾经很不客气地指出过,说各位秀女只有正式被选上之后才能真正算是主子,不然很有可能会和她们一样做宫女。
注意,秀女是要八旗女子才能入选,清朝的家法和规矩是“满不点元,汉不选妃”:即在科举考试中,普天下读书人视为最高荣誉的状元,一般都留给汉人;而给皇帝选后妃,,只在八旗秀女中挑选。在李翰祥执导的清宫片《倾国倾城》中,光绪帝还以此为理由拒绝选李莲英的妹妹为妃子,尽管李当时已经入了旗,可见清代的血统观念有多根深蒂固,所以有些电视上演的皇帝一动情就随便娶了个汉女为妃的故事在历史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大家些故事的时候也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即使像顺治时代的董鄂氏和康熙的生母佟佳氏,虽然是汉军旗出身(说到底还是在旗),但起码有一半血统属于正规的满人,而且她们又是八大贵族姓氏,身份自然不同,能封妃子和皇贵妃也就不奇怪了!
(二)宫女:
刚刚说到没有选上的那些,除了一些配出去成婚外,剩下的就自然留在宫里做宫女了。清代的宫女是服侍皇帝,皇后,嫔妃,公主,阿哥的,不同等级的人宫女的数量也不同,皇太后有12名宫女,答应只有一名宫女。除了刚才说过的之外,宫女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内务府包衣(满清贵族的家奴,没有人身自由)所生的女子,另一个来源是上三旗以下,比较低等人家的女子。宫女就主要分秀女、官女子两等。
以上这些女孩都要在十三岁时进宫被挑选一次。被选中的宫女一般要到25岁才能出宫,而且出宫的宫女不许在进宫,也不传播宫中的事情。另外,有的宫女未满期限,因为笨拙或是有病,也能被赶出宫。
宫女一进宫,就开始了他们痛苦的生活,新来的宫女都由老宫女(宫中称作管事姑姑,也叫嬷嬷宫女)教导,因此他们不光要伺候主子,还要伺候姑姑,姑姑一般都非常严厉,动辄棍棒相加(宫中规定宫女不许打脸)。
宫女的出路有几种,一种是皇帝看上的,就选在皇帝的身边做答应、做常在、做贵人等等,任皇帝的喜欢和不喜欢来决定她的命运。另一部分就是皇帝指配给他的子孙或者亲王的子孙,给他们做妻或者妾。还有一部分就在宫里做服务。按照当时的规定,宫女岁数太大了,到了一定的年龄,可以允许出宫,这个制度执行得也不是很严格。
(三)皇后:
有一个同学问,说了这么多,好像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人,就是皇后。关于皇后,不是忘记了,而是因为没什么太多好说的,所以想放在最后。皇后的册封和选择,很简单,不需要什么遴选和选秀制度,因为皇后是直接册封的。
说过了后妃的等级,现在来说说她们的生活。
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清朝的九个等级(后妃等级为八级,不算宫女):
皇后X1(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X1(可分宫女8人)
贵妃X2(可分宫女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