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玄幻魔法>异宋> 第四百四十一章 民族政策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百四十一章 民族政策(2 / 2)

异宋 飞鸟之影未尝动 更新时间 2021-09-08

有几个大臣(有汉人也有其他民族)还提出,鉴于赵国境内语言众多,其中有些民族语言的语法与汉语差别极大,学起汉字来很不方便,不如为其设计一套适用的文字,以利于发展他们的文化教育事业。

赵抗听到后立刻气不打一处来,这文字语言是产生民族认同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人家没有文字不是正好方便汉人同化吗?你却还要不断提醒他“你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你不是汉人!”,这不是愚蠢是什么?没过多久,赵抗就寻了些由头将那几个蠢货调到整理资料的岗位去,这个位置对那些书呆子算是比较适合吧。已经去过多个国家的赵抗心里很明白,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主体民族人口越多、实力越强,民族数量越少,国家政权就越稳定,民族矛盾就越小。

除此之外,赵抗当初在玄武宫时就意识到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民族聚居可以有效地对抗同化。于是,赵抗在要求汉人移民外国必须扎堆居住的同时,却严禁境内的其他民族以超过村级的规模聚居,在城市里更是连某族一条街都不允许出现。这一政策虽然有些不近人情,却从根本上遏制了大规模民族仇杀的可能,因为汉人是天下最能包容的民族,除非是五胡乱华时那种被逼急了的情况,是绝不会主动挑衅的。而且这个政策也有利于民族同化,二十年后赵国的汉人比例甚至超过了本土,其效果可见一斑。

要执行这样严格的政策规定,原来那种各地充分自治的松散管理模式肯定是不适用了,所以赵抗不得不压下个人的厌恶,推出了赵国的第一份户籍制度。尽管地方自治仍被保留,居民自由迁徙的权利也是一样,但是现在每个国民家庭都必须领一份户籍证明,不然搬到异地就将被作为逃奴处理。虽然这一制度部分妨碍了居民的个人自由,但却大大提高了地方官府的管理效率,并从根本上增加了商人(农民往往不愿离开自己的土地,这种情况很少见。)逃税(以前他们只要搬家就行了,特别是那些有钱的,反正各地都有住宅,逃起税来忒方便)的难度,使得赵国财政收入大增。

说起来,赵国当初确定财政收入主要取自于商业,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现在赵抗却深切地体会到这一政策的妙处,当财政压力增大不得不盘剥商人的时候,首当其冲的商人必然会想办法将损失转嫁到农民和手工业者身上,看上去似乎和通常的政策并无差别。可事实上,这样一来,工农的怨恨便从真正的罪魁祸首官府转移到了商人身上,他们只会骂“奸商”而不会骂“苛政”。商人本身力量有限,只要没有工农的支持是翻不了天的,而只要不出现民变将已有的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再大的难关国家也能撑过去,千年帝国自然也不再是梦想<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