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第一日不落帝国> 第一百零三章 那烂陀寺的复兴(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三章 那烂陀寺的复兴(下)(2 / 2)

事实不是这样,从现实了说起,且不说唐朝时代的印度社会没有复印机,连纸张都很贵。造纸术虽然是咱中国人发明的,但真正要实现复印的技术,还在几千年以后。唐僧师徒,只是承诺取经,虽说是皇亲国戚,却也不能给佛祖带来些高官厚禄,大嘴一张就要人家白手送经,于佛祖于世人都略显乖巧了些,人家长篇大论,光是手写都要许多年,何况还要到处传布?好比一个市井无赖,看见一个烧饼摊子,上前吆喝:“嗨,那烧饼老头,给我一个吃。”凭什么呀?就是好心舍给了,那无赖能看得上别人给的么?还不轻看了?故而,佛祖讨要人事,不是为了钱财,四大皆空,钱财乃身外之物,佛祖要的是尊严:我有,你来要我也给,但你得吃苦,还得给钱。你自己心中明白,苦楚吃了一大堆,但你的国民不明白,让他们衡量的只有钱,只有他们花了钱才能明白,道理不是轻易能讲的,经文也不是随便就取回去的。你们出了钱就会尊重我的知识,你们出了钱才能时刻铭记我的经文大义。更何况,纸贵,油墨也贵,佛祖印刷一次不容易,付点油墨纸张钱,也说得过去吧。《西游记》假托人事,也无非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尊重知识,知识换钱!

从法相中说起:佛教宣传“万法皆空、四大皆空”的思想道理,是一种哲学思想,但这种思想却不是说什么都不能要,什么都不需要。钱财本是身外之物,可钱财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必要物品。身体本是皮相,却也是保卫思想的重要储存单位。法相之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身也是空身,空身也是色身。和尚看钱,是钱也不是钱,和尚用钱,用也是不用,但色身存世,色身所行之理,不外乎吃喝住行。思想和身体之间也要交流,肤发受之于父母,既然存于世事,遵循它本来的规律就可以了。既然身体要吃喝、要钱使用,就不用禁锢,否则托为人身是何道理?

拿钱买经,是你尊重佛,也是佛尊重了佛自己。用钱养身体,是佛祖尊重了佛法,也是佛法尊重了佛祖。至少有一点可以明白:那舍卫国赵长者每每想起送经一事,感不感激佛祖咱不知道,心疼钱是肯定的。可那样,他必然记得有人给他全家诵过经了。

意识形态就是非常现代的穿越众很好理解各种古代文化中涉及文明和人姓根本内容的部分,攻略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劳永逸的把自家希望植入的各种私货顺利的植入印度这个等级分明一潭死水的社会。用商品经济的大潮来弱化甚至消灭雅利安入侵后建立起来束缚人姓的婆罗门种姓制度,将整个印度的资源和人才聚集起来为我所用。

那烂陀寺这个最重要是世界佛教圣地、最高水平的教育、交流佛法阵地自然要当做重中之重来经营。因此一场不亚于文艺复兴的大潮开始慢慢在这座佛教最高学府酝酿起来。同交流僧一起去的穿越众安排的手下除了搬运各种物资,在开办各种作坊和产业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当地重新建立那烂陀寺崇高的佛教乃至文化界地位。为了重现其最鼎盛时期的辉煌,不光援建大量周边的附属建筑,还用穿越众生产的水泥和大量玻璃制品将这个建筑群打造成一个印度最高、最大、最贵、最方便人类学习、生活、研究理论的近现代大学般的教育机构。除了大量玻璃灯具用于晚间照明外,各种方面僧侣学习生活的设施应有尽有。各方面像辰基书院看齐。

通过一系列的运作,相当于一下子注资一千万贯,将这个老牌学府兼宗教机构控股权合情合理合法合规的收购了。各种无价的梵文经卷和巴利语三藏经典被注入活力的僧侣们整理校注翻译出来,交给设立在寺庙北郊的印刷厂印刷出版,配套的造纸厂、油墨和药剂化工厂、装订和包装厂也在不经意间成为这次印度佛法复兴的推动力,就像约翰内斯·古腾堡的发明一样大大推进了西欧文艺复兴一般,成为了穿越众计划中重要的配套实体产业。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