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武侠修真>大剑> 【评点本024】四章 方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评点本024】四章 方圆(1 / 2)

大剑 九指书魔 更新时间 2021-08-29

 袁祥平瞧瞧常思豪,一指六成和尚,笑道:“他入空门,我不出仕,其间倒有不少联系。”

常思豪很是奇怪,六成和尚含笑不语。袁祥平搁杯于桌道:“军侯可知唐门来历?”常思豪道:“略知一二。”遂把唐根对自己所说的重复一遍。袁祥平笑道:“不错。唐即是空,一百八十多年前唐家还不姓唐,那时家中有一子弟虽然身在佛门,却参与军政,替人策划用兵,致使天下生灵涂炭。一大家族引以为耻,因此才避到了四川改姓为唐。然而,军侯可知唐门原来的姓氏?”常思豪心想唐根说的是“帮人打架”,怎么原来是“替人策划用兵”?这差别可就大了。至于原来姓什么,更是一带而过,根本未曾细说。当下摇了摇头【娴墨:历史课本没扔的想必已猜到了。】。

袁祥平脸带笑容瞧了六成和尚一眼,见他没有遮护的意思,便道:“姓姚。”

“哦……”常思豪低低应了一声,忽然眼睛亮起,心道:“咦?一百八十多年前,那不是燕王朱棣靖难起兵之前么?朱棣身边出谋划策的重要军师,正是一个僧人,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姚广孝。难道……”

袁祥平瞧着他会意的表情,微微一笑:“不错。姚家逆子,正是广孝。他帮助燕王训练军士,打造兵器,密谋策划,提出‘清君侧’的口号,让朱棣打起靖难大旗,杀入金陵夺取建文天下,大违佛门清净之道。姚门乃积善人家,对此深以为耻,后来见广孝衣锦还乡,便闭门不纳,广孝二次来时,其姐不顾亲人拦阻,开门将其大骂一通。这便是姚家避祸迁居、改姓为唐的根由了。后来每代舍人出家为僧,也是为赎此罪孽。”【娴墨:唐门之喻由武林到家国,又由家国回归武林,如画枫叶连霞,不知枫红霞红,才红得恰到好处。】

常思豪大感讶异,实想不到原来唐门竟有如此背景,怪不得定下不与官斗的规矩,宁可孤隐深山、荒度春秋,以致于连唐太姥姥身死,唐家兄弟还是要含悲忍痛拦着,不让唐根杀武志铭等人。看来他们不是惧怕官府,而是对这一切怀有着深深的厌弃。【娴墨:此书多有看似不合理处,然总有根因左埋右藏,翻得出便知合理,读得懂反成乐事】

袁祥平道:“燕王朱棣虽然暴虐,可是登基之后励精图治,建起永乐盛世,使天下一改宋元以来衰颓,直追盛唐景象【娴墨:盛唐二字是侧点。然有批在前,机关尽透,此处读者皆可看出矣。批此书正是毁此书,好比嚼饭喂人,吃来总是少些滋味,不如自己读出真意的滋味美,以此论,笔者何尝不是焚眉人?】,一切坏事,似乎都变成了好事。姚广孝所做所为究竟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是助纣为虐,还是辅国贤臣,可也难说得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为一个人说过好话,那个人,便是方孝孺。”【娴墨:作者要写小方,先出一老方。老的妙,小的更妙。】

常思豪道:“这个我倒听过。方先生有大才,是建文帝的老师,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写了不少讨伐朱棣的檄文。姚广孝对朱棣说破城之后不要杀他,否则天下读书种子就绝了【娴墨:杀一方,读书种子便绝?何等夸张?其言真甚于夸曹子建才占八斗。】。可是后来城破方先生被擒,不顾自己性命,大骂朱棣是篡位的燕贼,结果被诛了十族,那是自古至今,从来没有过的惨事。”中国自古以来,最重的罪过无非是诛九族,被诛十族,可说仅此一例,当年传得沸沸扬扬天下皆知,因此连常思豪这不甚读书的人也很熟悉。

袁祥平表情沉静,缓缓地点了点头:“孝孺祖为人端正,视祖宗礼法为雷池,兼受建文帝知遇之恩,故为之死节。然后世观之,多言永乐之盛【娴墨:如《东》开卷时小雨所言。此类人绝不少。】,不免笑其愚忠。唉,胜者王侯败者贼,世事总是难说得很。”

常思豪听他称方孝孺为祖,那自是方家后裔了。心中极感震讶,然经过程连安的事之后,心里头祖辈是祖辈,后代是后代,早分得清清楚楚,所以此刻对袁祥平也不觉有何该特殊尊敬之处。【娴墨:所以连找程大小姐的心都淡了。也兼着真是找不着。】

六成和尚道:“方家当年虽被诛了十族,却并非没有遗留下后代。方孝孺之兄方孝闻,死于孝孺之前,其孙在朱棣派人来抄家之前,为秦淮河边一伙水贼拐走,贼人寻去勒索时才发现对方家已被抄,也就是在这时候,才知所拐之人是方家子孙。众贼因慕其名,不忍加害,将这孩子收养起来,后又经绿林英雄【娴墨:绿林、武林不是一个林,绿林劫道,武林自重,然武林人往往自重成了自大,倒是绿林人仗义。】救助,辗转到了眉山,长大后改方姓为袁,就此在四川留下了隐秘的一枝。”

袁祥平见常思豪眉头微蹙,问道:“军侯这是何意?”

常思豪道:“请恕在下无礼。袁姓,取的应是‘圆’意,改方为圆,岂非磨去棱角,变成了软蛋?【娴墨:没说是龟盖,已是小常极大留脸了。笑】”袁祥平哈哈大笑:“好!军侯不愧当世英豪,说话果然直爽痛快!嗯,想来我祖上避祸到此,仓皇流离,心灰意懒,大概也确有此意,不过做人做事么,也实不能刚方自愎,过于用强。”

六成笑道:“先生说的是。《易》云‘天下同归而殊途’,做人亦当外圆内方,在临变之中恪守原则,于守则之外,寻求变通才好,否则枉死无益。为官者,处高位、近君王,往往须莫顾而进,希意道言,虽可为民谋福,不免为奉一人而远天下。而天下百姓贫不如富,富不如知,知明而行无过,方为真福也。是以袁老一生绝仕不进,设馆刻徒,讲学布道,以期发民愚塞、开民智慧,这一片悯世情怀,侯爷不可不知。”【娴墨:不知儒道,不能与儒为友。如今的专家学者,若能出去到山陕边穷地区支教,一万个人,一万个服他。可他正事不干,整日在那里叫嚣奇谈怪论,怎能不受众网民口诛笔伐?】

常思豪琢磨着他这行为与百剑盟的做法是一下一上,目的倒是相同。既然两人都将隐秘身世合盘托出,自己也没什么可隐匿的,当下便将郑盟主想通过渗透内阁掌握权力、进而改变政策走向、清理官场、整饬兵备、丈量土地、利惠世民的思路讲说一遍。袁祥平听得瞠目哑然半晌,击桌道:“老朽一生授徒不过数百人耳,此人雄才大略,胜老朽十倍!此事若成,天下受惠何止万亿?”

常思豪叹道:“可惜郑盟主大业未就,不幸身亡,在下虽然下定决心承其遗志,奈何才学不逮,面对京师种种,总觉力不从心,尤其徐阶、郭书荣华等辈智虑过人,每每与之较量,均处于劣势下风。这剑家宏愿,更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实现了。”

六成笑道:“郭书荣华幽藏东厂,行事密深,便不好说。徐阶老儿不过冢中枯骨,有何虑哉?”【娴墨:在六成眼中,老徐俨然一个袁本初。】

常思豪喜道:“禅师有对付他的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