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军火帝国> 第一一一章 拼消耗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一一章 拼消耗了(1 / 2)

军火帝国 深海带鱼 更新时间 2021-08-30

 加上原本属于关东军总部直辖的一个坦克中队,一直临时划归第十四师团指挥没有归建,据守姚南的第十四师团虽然缺少了一个骑兵联队,但是却多了三个坦克中队,实力只增不减。

民国二十二年秋,占领齐齐哈尔的北方军高桂滋军团开始南下,前锋和挖壕死守的张海鹏部伪军发生激烈交火。

也许是知道如果丢了姚南,就会成为丧家之犬,再也不复往日的花天酒地,张海鹏部的伪军终于开始拼命了。

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张海鹏悍然吞并了当初从齐齐哈尔南撤的伪军残部,又疯狂招兵买马,重新建立了五个旅的步兵部队,并且还组建了一个二十四门三八式75毫米野炮的炮兵团,总兵力达到四万多人。

依托姚南北部经营良久的半永备工事,张海鹏用督战队提着大刀压阵,居然在铺天盖地的炮火面前,用人命死死地扛住了北方军的连番进攻,让高桂滋也是咋舌不已。

在姚南南部,则是以二万二千多人的第十四师团为主构筑的野战工事,准备迎接北方军邓宝珊军团的北上夹击。

关东军总部也没有含糊,直接调动了第八、第十两个师团,西进辽源,但是却没有北上救援,而是伺机而动。

辽源以西是通辽,而再往西虽然没有大路,但是沿着河边小路往前,就是开鲁了。开鲁正是热河往姚南的必经之路。

万一邓宝珊军团北上姚南作战的过程中,屯兵在辽源的两个日军师团抽调精锐翻山越岭西进,突然截断开鲁后勤线路,主力再北上夹击邓宝珊,那就麻烦大了。

邓宝珊手中的一线作战力量只有九个旅,除了必须留下三个旅以及军团直属力量驻守热河南部外,能够投入北线作战的只有三个混成旅和二个装甲旅。

仅凭五个旅四万多人的力量,是无法同时对抗三个满编日军师团,近七万人的三路夹击的。

得知空中侦查结果后,邓宝珊马上有了新的应对。中部军团六个直属炮兵营立即从承德被抽调出来,编成一个炮兵群,会同一个混成旅和一个装甲旅,组成二万多人的北上作战群,狠狠扎在姚南南部。

北上作战群唯一的任务,就是在日本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前,疯狂抢筑工事,形成一个环形防御圈,内中就是整整九个炮兵营。

无论是第十四师团,还是伺机而动的第八、第十两个师团,却是一时都没有反应过来。

原本第十四师团一直严阵以待,就等邓宝珊军团北上作战群发动攻势,偏偏几天过去了,始终没有动静。等待一线防御的第十四师团反应过来,就已经只能叫苦不迭地看着对方一个纵深防御圈已经形成。

构筑了防御阵地的北上作战群,拉开炮衣后,对着第十四师团就是一阵猛烈的炮轰。双方的炮战随之打响,显然北方军除了打炮战之外,没有任何发起进攻的意图。

而邓宝珊本人,则亲自掌握两个混成旅和一个装甲旅,进驻卡鲁,牢牢护住了后勤补给,也警惕辽源之敌的突袭行动。

拥有足够的装甲机动作战力量,这就是北方军最大的优势。

姚南至开鲁五六百里路,夏尔b1坦克只要加满油甚至可以一次性从开鲁跑到姚南,所需时间不会超过十二小时。这在大部分已完成新式坦克换装的邓宝珊军团来说,完全不是很难的事情。

中部军团作为北方军总预备队,新式装备换装必然是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除非是前线迫切需要,否则肯定是优先换装的。

像去年的p-12战斗机,就是在前线已经开打的高桂滋军团优先换装了。但是这回的夏尔b1坦克,因为运输也需要时间,反而是邓宝珊军团首先完成了三个装甲旅的换装。

这完全是取巧罢了。

进入民国十九年以后,也就是西历三十年代以后,日本的炼钢业开始大跨步发展,迈入了年产三百万吨钢材的行列,但是却依然始终没有超过美国人的十分之一。

中国的炼钢业更是惨淡经营,关内的年炼钢能力只不过四万吨左右,要不是北方工业公司在全国疯狂收购钢材,刺激了钢铁需求,说不定年产钢材还要更低。

反倒是当年张雨亭手上的东北还有几万吨炼钢产能,不过现在都被日本人占去了。北方军政府的北方工业公司才是真正的产钢大户,东北和关内加起来还没有一家公司产钢量来得多。

无论如何,北方工业公司的年产钢材也不会超过日本人的二十分之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