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综合其他>少年穆桂英> 第二十四章 风沙弥漫冲锋大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四章 风沙弥漫冲锋大战(2 / 2)

少年穆桂英 耳朵茶 更新时间 2021-09-03

还好,这顿晚饭总算吃得比较安稳。看来,对面的辽军也不是铁打的,同样也要吃饭。

晚饭过后,戎里雄奇突然想:你能骚扰我,难道我就不能偷袭你!他挑选了三千冲锋骑兵,用布把马蹄包住,出了营寨,偷偷向辽营扑去,想来个偷营劫寨。他的想法是,白天双方玩了一整天石块,都很累,辽军绝料不到他这个时候还会有精力来搞偷营,因而肯定不会有防范。

然而他的料想料错了,穆桂英既然自己想骚扰别人,自然就做好了防止别人反骚扰的一切准备。他带着人刚扑到辽军营寨前面不远处,就踩响了警报。原来,穆桂英让人在营寨前面布置了很多石块火药警报装置,这种装置是一块石块在下面,一块石块在上面,两块石块之间放上纸包着的撞击火药,如果有人踩在这石块上,造成冲击了,火药就会啪地炸响。戎里雄奇由于没料到这样(其实就算料到了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因为这个东西放的很多),结果很多人踩到了这些石块,顿时噼噼啪啪的响声连续响起,辽军马上被惊动,呼噜呼噜都冲出营帐来,他们也不出寨迎战,就举着火把,张弓搭箭,箭矢上点着火,朝着前来偷袭的夏军放箭。夏军们正在奇怪辽军干嘛用火箭而不直接用矢箭,就见那些火箭落在地上后蓬地烧起来,原来箭落处预先放置了柴草,火箭落下把柴草引燃。随着火焰燃起,就见砰砰砰砰,地上突然弹起无数栽满铁钉的弹力杆木板,很多夏军猝不及防要么被钉板拍中马头,要么被钉板直接拍中人,死伤无数。一时间惨叫声声,人慌马乱。

这些钉板,都是穆桂英预先让人布置好的,是一种防偷袭弹力钉板;这种钉板由栽穴脚、弹力杆和钉板、拉绳组成。在华北地区的大漠之地出产一种藤木,其木杆很有弹性,江南地区的人使用大铁锤,锤柄一般是用毛竹片充当,因为毛竹片是软的,有韧性,砸起来不震手;而华北大漠地区没有毛竹,那里的人使用大铁锤时,就是用这种藤条做锤柄,很好用,这种藤条的韧性并不比毛竹差。穆桂英让人大量采集这种藤条,扭绞在一起,做成弹力棍,再把几根弹力棍并在一起组成弹力板,弹力板的顶头绑上一块厚木板,板上栽上十根一尺左右长的大铁钉,然后把这弹力板的底部栽埋在地里,用细绳子把弹力板拉弯,弯得钉板几乎要贴在地面上;再在拉绳边堆上一堆干柴草,柴草上放一块铜镜的碎片。晚上的时候,辽军要发动钉板了,只需要点起火把一晃,柴草上铜镜的碎片闪闪反光,就可以确定柴草的位置,然后辽军用火箭点燃柴草,烧断拉绳,弹力钉板反弹起来,拍向来犯者。这个弹力板的弹力是比较强的,再加上钉板上的十根铁钉,一旦拍上,岂能好受得了。戎里雄奇想偷营,可还没进人家的寨,就先伤损近半,戎里雄奇见辽军防范严密,知道讨不了好,只得怏怏领兵退回。

他的偷袭计划刚刚按下,穆桂英的偷袭计划就发动了,只听两侧边的夏军营寨突然躁动起来,接着有人来报:“报,辽军偷袭我两翼!”戎里雄奇骂了一句娘,心想,还以为只有我想到了偷袭,谁知人家也想到了。这倒好,我偷袭她中盘,她偷袭我两翼,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卯上了!骂归骂,不敢怠慢,急忙组织人去抵御。不用说,这一夜又没睡好。

言不续繁,这场骚扰与反骚扰之战,一直持续了三天三夜,夏、辽双方可说没有一个人能合眼,疲惫困累得无以复加,骑兵们骑在马上都是东倒西歪。眼见得这样下去自己不战死累死,困也得困死,戎里雄奇沉不住气了,他决定发起一次冲击,如果不行,就往后撤退。

戎里雄奇打定了主意,第四天上,他把队伍全部拉出营寨,满山遍野向辽军营寨扑去。听到探马的禀报,穆桂英也是倾巢出动,双方在茫茫大草原上排开阵势,展开大决战。这一战戎里雄奇手下有八万大军,而穆桂英是十万。十万对八万,穆桂英在数量上微微占优。这个时候你再看夏、辽双方,哪还有什么虎狼之师的威势,一个个全部都是面色苍白,眼泡浮肿,走起路来东倒西歪,似乎一阵风都能把他们吹到;穆桂英的花容月貌也不见了,代之以黑眼圈和黑黑的面容;而戎里雄奇则是两只眼睛跟涂了丹砂一样,通红通红,好似要喷出火来。

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什么好说的,戎里雄奇一看见辽军进入冲击范围之内,马上下令发起冲锋。首先打头阵的,当然是一贯的冲锋骑兵。而这一回,穆桂英也没示弱,她也把所有的冲锋骑兵全部调派上场;夏、辽双方的冲锋骑兵刚一接触,她又把普通骑兵和骑兵弓箭手也调派上去,戎里雄奇一见,不敢怠慢,急忙也做相应的举动。

冲锋骑兵们是真打实干,但普通骑兵就不一样了,双方刚一接触,夏军的骑兵们就发现,辽军骑兵的马鞍后面都挂着两个筐子,筐子里装着东西,好像是上次他们用过的枯草球;而更让夏军感觉到不可思议的是,两军的马刀一相碰,辽军的马刀竟然蓬地一下,裂开了,弹散出一大片灰尘。感情辽军的马刀根本不是真马刀,而是薄木片做的假玩意儿,中间是空的,里面装满了灰尘沙土。由于夏军料想不到辽军会使用这种下三滥的招数,很多夏军士兵面对突然喷出的灰尘没有提防,都被弄得沙土满脸,睁不开眼。

辽军士兵们手中的假刀被击毁后,他们马上扔掉,然后抓起后面筐子中的枯草球,不管哪个人,见着夏军士兵就砸过去;还有的则把草球捏碎了直接撒,还有的更做得绝,把筐子里的搅碎了,像泼水一样的往外泼,泼完了跑回去,拿来又继续泼。几万辽兵同时动手,这个场面可就壮观了,整个两军战阵中就好似盛开了无数朵灰尘之花,一瞬间的工夫,烟尘就把整个战场给笼罩住了,由于烟尘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而马匹跑动带起的旋风又助长着尘沙的飞扬,慢慢的,战场上的灰尘竟然浓密到了几乎对面看不见人的地步。先前冲杀得无比凶猛的冲锋骑兵们这下懵了,他们他们看不到敌人了呀,砍谁去?懵头懵脑乱砍,说不定就砍的是自己人。喧嚣的战场,一时竟然不可思议地静了下来,只剩下踢踏的马蹄声。

不过这种情况并没维持多久,很快辽军士兵们就喊了起来:“冲啊!杀啊!”当然是用辽语喊的,这样喊的作用就是告诉同伴:自己人,别乱来。果然这样一来,辽军自相残杀的情况就大为减少。当然夏军也不是傻的,很快他们发现了奥妙,也跟着用党项语喊起来。刚刚停下的拼杀声又剧烈地响起来……

当感觉场上的烟尘快要消散时,穆桂英又把装甲步兵也派上去,这些人其中的一部分每个人手中拿着一个喷水筒,另外一部分人则用小拖车拖着一拖车的细沙尘灰。这种喷水筒古时也叫水龙,是一种救火用具,用一根大竹筒,除最底部的外,其它的竹节都打通,并在底部的竹节上钻孔,然后用一根比较细的木棒,棒头扎上碎布穴到竹筒里面去,起活塞的作用。用的时候,先把竹筒底部伸进水里,把木棒活塞往上拉,水就被吸进竹筒里,然后再对准火,把木棒活塞往里推,水就被压射出来,喷向火焰。这种水龙是古时用来救灭高处的火焰的。现在,这本来是喷水用的水龙,被穆桂英拿来喷灰尘了。这一来就喷得更加高,更加远,造成的沙尘弥漫也就更加严重。经过穆桂英这么一番喷洒,战场上空的灰尘浓度越发浓厚,夸张点说,都可以用手一抓一大把了。夏军阵中的戎里雄奇看着,被穆桂英这一做法完全搞迷糊了,他不知道穆桂英到底想干什么。沙尘能迷糊夏军的眼,可也会迷糊辽军的呀,难道你想把大家都搞成瞎子?

就在戎里雄奇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夏军的骑兵战士们也开始感觉到不对劲了,因为眼睛无法视物,大家就只能凭着听觉乱冲乱砍,然而夏军士兵们渐渐发现,虽然辽军的喊杀声还是充盈于耳,但似乎这些喊杀声不是来自身边,而是来自不近不远的游离远处,循声音追过去,那声音又离开了,似乎总也追不到。怎么回事呢?

他们当然不会知道,此时辽军已开始实施缠绕但却不接触的战术了。什么是缠绕而不接触呢?就是辽军还是在战场上来来回回跑,但却不与夏军接触,不与夏军交手,只是玩捉迷藏一样玩猫鼠游戏。穆桂英采取这种战术的目的,是与党项人拼耐力。夏、辽两军经过三天三夜的骚扰与反骚扰,双方都已经极度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再加把劲,疲惫就可能变成崩溃;穆桂英就是想用这个方法,把党项人累趴在地上,到时候再怎么强悍的党项冲锋骑兵,也只能任人宰割。当然辽军也会累得七魂出窍,但只要还能站着,就意味着已经打败了对手。你都已经站不起来了,而我还能站着,难道还杀不死你?!

不过,这里有一个问题,战场上灰尘弥漫看不见东西,大家只能是由着性子乱跑,根本认不清方向,辽军是怎么做到避免与夏军接触的呢?这个秘密,就在于战鼓的鼓声上。

这个战法,其实是穆桂英精心设计好的,她事先在战场的两翼预设了一些战鼓,战斗打响后,这两翼和辽军本阵的战鼓同时擂响。古时候打仗,闻鼓则进,鸣金则退,辽军擂鼓,夏军同样也擂鼓,所以辽军的鼓声刚开始并没有引起戎里雄奇的注意。但辽军的鼓声与夏军是不同的,夏军基本上是乱鼓,也就是没有什么特定节奏点的乱擂一气:咚咚咚咚咚咚;而辽军擂鼓,自己本阵是三声一停:咚咚咚,咚咚咚……左侧是两声一停:咚咚,咚咚……右侧是擂一下停一下:咚,咚,咚……这一来就有明显的分野和明确的方向指示性了。

在这么明显的鼓声指点下,所以辽军士兵很容易就可分辨出哪儿是战场的中心地带,哪儿是边缘地带,他们于是骑着马一会儿冲进中心地带,一会儿又从中心地带跑出来退向边缘地带,来来回回不停的跑,这就使得夏军的骑兵们很难摸清他们的行踪,因为对于夏军来说,他们眼前到处是灰蒙蒙一片,分不清方向啊,只能是无头苍蝇般乱窜乱跳,空浪费力气却找不到杀敌的机会。而这,就是穆桂英想要达到的目标——消耗他们的体力,累死他们……

有话说,兵熊熊一人,将熊熊一窝;这当然有点过激(当年薛仁贵和狄青都是小兵出身,几乎可说是出自熊将手下,却并没妨碍他们成为历史名将),但为将者如果算计不周,在他手下当兵的人要多吃点苦头,这却是确确实实的,戎里雄奇做梦也想不到穆桂英竟然会使出这种怪招,污七八糟的根本寻找不到出处,让他一时之间到哪儿去拿应对的办法。

不过,戎里雄奇终归不是那种呆头鹅将军,经过掏出脑髓用机器翻搅一样的自杀性高强度思索后,慢慢的,他终于明白到穆桂英的险恶用心了:她这是想把大家都累死啊,最后的胜利者就是比谁能够咬紧牙关坚持得住。这显然不是戎里雄奇乐于看到的,他喜欢的就是用冲锋骑兵搞突击,在敌人来不及还手的时间里把敌人打败。这是他的优势和长处。然而现在优势显示不出来,尽是让人麻头的弱点往外冒;这个时候,两军纠缠在一起,如果他鸣金收兵,辽军趁胜追击,夏军必然大溃败,上演上次他击溃穆桂英时的反面;这就好比顶牛,双方顶上了,胜负只在细微小点上,谁要是稍稍松劲,马上就会一败涂地。这个时候他没得选择,只能咬紧牙关坚持下去。然后,他终于发现了穆桂英藏在鼓声中的秘密了:好啊,这臭丫头,藏得可够深的!也真够毒的!他不敢怠慢,急忙亲自带人向两侧翼的这两处鼓声阵地发起冲击。穆桂英想要取胜,就靠着这两处,岂能让他冲垮,穆桂英亲自带人守住一处,萧天佐带人守住另一处;夏、辽双方为了争夺这两处鼓声阵地,展开了血腥的厮杀,由于双方的骑兵都被裹在了尘沙中,所以这是标准的步兵战斗,而辽军的重甲步兵被派去喷洒灰尘去了,所以在战斗力上就相对处于劣势。面对疯狂进攻的党项重甲步兵,辽军的那些鼓手们不得不推着鼓到处游动,打游动鼓。反正这些鼓手都接到了穆桂英的死命令:只要还没死,你就得给我擂鼓!

疯狂的战斗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当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夏、辽双方终于开始显现出筋疲力尽的状态了,特别是那些重甲步兵,被沉重的盔甲压着,有些人瘫在地上已经站不起来,原先对他们有利的盔甲现在变成了沉重的负累,辽军的步兵开始扭转劣势,转为优势,展开进攻;而此时在骑兵战场上,已经有战马开始一批一批的累死,无数的骑兵被摔在地上,失去战马变成步兵;那些喷洒灰尘的辽军重甲步兵,也累得已经没有力量再进行喷洒,战场上开始变得清晰明朗。最后决战的时刻,终于到了。不论是夏军还是辽军,不论是冲锋骑兵还是普通骑兵,都泼了命地扑向对方,这一场大血战,真正是暗无天日——太阳在厮杀中落下了!

契丹人强悍的耐力,这时终于显现出了他们的优势,经过了四天三夜没有休息的剧烈消耗,很多党项人已经连刀都举不起来了,但是契丹人却还能维持战斗,战争真正变成了契丹人对党项人的大屠杀,战场上死尸遍野,人头乱滚……

最后,是乌里若维穷牺牲自己的性命,拼死挡住穆桂英,戎里雄奇才带着不足一万人逃出战场,向后撤退。不用说了,辽军也已经没有力量去追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退去。

胜了!终于胜了!终于打败了党项人的冲锋骑兵了!!看到夏军撤出了视线之后,所有的辽军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欢呼大叫,这么长时间以来所蒙受的耻辱终于可以洗雪了!党项的冲锋骑兵并不是不可以战胜的!他们被打败了!!

消息传到上京,萧太后重重地出了一口长气:“这个穆桂英,能耐还是有的,就是太年轻了点。”④<div>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