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二十一章皇帝、平民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一章皇帝、平民(1 / 2)

一梦千年话汴梁 老山活着 更新时间 2021-09-08

 文德殿,深夜。

此时已是亥时,整个内廷已经进入沉酣的好梦中,皇城到处寂静得没有一点声音。年轻的小皇帝赵祯没有一丝睡意,他一动不动的躺在椅背上,抬头仰望天空中那轮残月。这个姿势,他已经保持了很久。连续二十多天的秋雨,让赵祯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湿漉漉的,宫中到处都充斥着一股发霉的味道。这让他很不舒服。

难得是个晴朗的秋夜,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殿中除了赵祯,还有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太监。父皇驾崩后,这老太监守着赵祯寸步不离。无论他在哪里,白发太监总是站在他的身后。老太监此刻就像雕像,冰冷的眼睛仿佛没有焦距,深黯的眼底充满了平静。

说他是老太监,其实有点过分。如果仔细看他的脸,就会发现其实他很年轻,绝对不会超过四十岁。至于他怎么会未老先衰一头白发,他不肯说,赵祯也不想问。小皇帝只知道他叫陈琳,是老皇帝临终前留给他的唯一人手。

虽然他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这么做,但他还记得那天夜里的情形。陈琳跪在老皇帝面前,面对着自己发誓,他陈琳会用一生守护自己。不论是谁,也不能伤害自己。否则挫骨扬灰,全家都下阿鼻地狱,永世不得超生。

老皇帝满意的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块金牌递给他,陈琳双手接过金牌,仔细的收进了怀里,再没有拿出来过。从那天起,陈琳就成了他的影子。

哪怕是去皇太后那里请安,他也寸步不离。即使太后发怒,陈琳也不退让。奇怪的是,一向霸道的母后虽然破口大骂,恨得牙痒痒的,却从来没有说过要杀陈琳,甚至连处罚都没有。

赵祯一开始不明白怎么回事,不过现在当了这么久的小皇帝,见识了这么多,隐隐猜到了其中原因。太后是知道陈琳身份的,他只听命于先帝。也许这是太后和父皇达成的某种协议,是一种妥协。父皇虽然跟唐高宗一样荒唐,但毕竟他是帝王,守护皇权是与生俱来的本能。

母后和父皇是夫妻,但更加是君臣。父皇可以容忍母后生前干涉朝政,甚至他死后都留下遗诏让母后垂帘听政。但绝不意味着父皇会允许将来皇位有失,这是他的底线。父皇是真心爱母后的,这一点赵祯能体会得到。子弱母壮本是皇权更替的大忌,但父皇最终选择了信任母后。把陈琳留给自己,这是父皇最后的坚持,否则他死后没有办法去见列祖列宗。

“天家无私情!”这就是陈琳存在的意义。他仿佛就是高高悬挂的牌匾,无时不刻在提醒着赵祯记住这句话。每次引起这句话,就会让他回忆起益寿宫那个让他刻骨铭心的夜晚:

益寿宫是奉符县专门为父皇搭建的行宫。那天夜里,以宰相王旦为首的十几位大臣在宫外叩阙,要力谏父皇结束封禅。宰臣王旦一进门,便大呼万岁,劝父皇尽早结束封禅,回京处理政务。这位老臣劝道:“官家,奉符县的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如果再继续封禅,估计这冬天就要闹饥荒。”

父皇没有答话,反而是母后示意服侍赵祯的曹公公去扶王旦,又苦笑劝道:“老丞相,快起来吧。您是今天第十二个来这里求圣上的臣子了。官家决心已下,何必再劝?”

王旦固执的没有起来,说道:“娘娘,你也好好劝劝官家吧!可不能再样下去了。”

父皇突然拍案骂道:“王旦,你真是老糊涂了!这天下是朕的天下,这百姓是朕的百姓。现在,天下一片祥瑞,大宋积三代之力,日益强盛。封禅不是为了朕,而是为了天下百姓!爱卿多虑了,朕最近酿制了一坛美酒,曹公公替朕送给宰臣!”

赵祯当时只有十一岁,但天资聪颖,已读书千卷,深得父皇赵恒的喜爱。往日里父皇常教自己:“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今天父皇突然表现出的这另一面形象,让赵祯目瞪口呆,一时间无所适从。

紧接着范仲淹进来了。此时,范仲淹任除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因诗文颇受父皇赏识,此次封禅随同前往。还没等他开口,父皇就抢先说:“范校书,七天后朕会启程返京。封禅之事,已经成行,不必再提!”

范仲淹回答出乎赵祯的意料:“官家,臣不是为此事。”

“那是为何?”父皇奇道。

“臣恳请圣上勤政,先祖遗训,后宫不得涉政!”范仲淹说完,扭头看向母后。赵祯记得很清楚,当时母后气得嘴唇哆嗦,脸色铁青。

“混账东西!来人,把范仲淹给我拿下,一派胡言!”父皇勃然大怒。一脚踢翻了眼前的铜炉,大骂范仲淹目无君主,不忠不孝。要不是赵祯跑出来求情,保不准范仲淹人头落地。

范仲淹却一再劝谏,言语变得更加的激烈。此时母后反而出奇平静,脸色也恢复了正常。赵祯记得母后看了自己一眼,然后对父皇道了声累了,便携宫女退下,也不管这里君臣两人剑拔弩张的情形。奇怪的是母后走后,父皇似乎也没那么生气了。为此,范仲淹只是被贬为陈州通判赶出了京城。

这时,益寿宫只有父子二人。父皇抱起自己说:“祯儿,你刚刚在都听到了吧?”

“父皇,祯儿都听到了。”

父皇问:“那你觉得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这,这……”赵祯支吾半天,“祯儿觉得范仲淹是好人,但祯儿又说不上来他为什么好。”

父皇又问道:“那你觉得父皇做得对不对?他可能永远也不能升官了。”

赵祯哪里敢说父皇不对,眼珠一转反问道:“那父皇觉得自己做得对不对呢?”

父皇大笑起来,点着自己的额头,戏谑道:“有点意思,祯儿竟考起我来了!”

见父皇高兴,赵祯也讨好地摸摸父皇的胡须,心里喜滋滋的。可片刻之间,父皇又严肃起来:“祯儿,你要知道,将来整个天下都是你的。在朝廷里,大臣不分好人与坏人,只分能用的与不能用的人。记住了吗?”

“祯儿记住了!”赵祯犹豫了一下,还是鼓起勇气问父皇,“但是,父皇,而心中有个疑问。祯儿还想问,那母后到底是能用的人还是不能用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