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BT吧>历史军事>一梦千年话汴梁> 第六十三章广州市舶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三章广州市舶司(1 / 2)

一梦千年话汴梁 老山活着 更新时间 2021-09-08

 公元八世纪的唐朝,中国经历了最辉煌的岁月,但经历了唐末五代之乱,到了十世纪末,北宋立国以后,情形发生了令人瞩目的扭转,由于宋朝重文轻武,一个尚武、好战和组织严明的社会,逐渐被一个活泼、重商、享乐和腐化的社会所取代。

北宋建立后致力于发展经济,商业活动越来越发达,其中尤以江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拥有河港、海港达百多处。北宋的朝廷意识到商税在增加朝廷财政收入中的重要作用。为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在广州设市舶司,宋太宗瑞拱二年(989)、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年)又分别设市舶司于杭州、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之后温州、泉州等地的市舶司也相继设立,在一些较小的港口则设立市舶务或市舶场,它们的共同职责就是管理对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至此开始进入鼎盛阶段。

赵宋王朝对中外关系与海外贸易相当重视,其鼓励通商的政策不仅与唐代有连贯性,而且有所超越。加上宋朝长期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持续威胁和挤压,西北六路的外交空间基本堵绝,面向东南海路,发展与东南亚等国的关系,乃势所必然。

刘娥之所以决定将施平一脚踢到广州,一方面是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了施平的经济之才。施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把仙云观打造成欣欣向荣的仙云山庄,汴梁和新野两地这些年的商业税收也蒸蒸日上,这就很说明问题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宋真宗死后,留给刘娥和赵祯的实际上是一个烂摊子。

真宗赵恒即位之初,任用李沆等人为宰相,勤于政事,分全国为十五路,各路转运使轮流进京述职,减免五代十国以来的税赋;也能注意节俭,社会较为安定,给国家创造了一个相对长期和平发展的有利时机。其时,铁制工具制作进步,土地耕作面积从太宗至道二年的三亿多亩增至52亿亩,江南又引入暹罗良种水稻,农作物产量倍增,纺织、染色、造纸、制瓷等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使北宋进入经济繁荣期,史称咸平之治。

可到了后期,宋真宗就变得好大喜功,贪图享乐。为了能过封禅,甚至伪造天书,以证明自己封禅的合法性。封禅活动耗资巨大,将宋太宗和宋真宗初年累计近四十年财力几乎挥霍一空。再加上宋真宗迷信宗教,大修道观,已经到了“内之蓄藏,稍已空尽”的地步。赵恒在位时期,京师和地方上建成了一大批官办宫观,朝廷就任命了相应官员去负责管理,与此同时,赵恒又设立了一种与宫观相关的荣誉性的虚衔,可以多领一份俸禄而不必赴任视事,这种官往往以提举某某宫观命名。宫观官在赵恒以后成为官僚队伍中一个特殊系列,加剧了宋朝冗官和冗费的严重程度。

赵祯登基这六年来,虽然刘娥和赵祯都崇尚节俭,想尽一切办法开源节流,但国家开支、军费开支、宫廷消费等始终居高不下,大宋的财政已经捉襟见肘,入不敷出。因此,刘娥不得不另辟蹊径,开辟财路。施平天圣元年进献的新作物和良种,大大缓解了北方的粮食危机,屯田营短时间就能够提供这么多的良种,让吕夷简和刘娥大感意外,施平的组织能力可见一斑。这些年,四海商行对大宋的影响越来越大。四海车行、四海船行在大宋境内遍地开花,商行提供的棉布、橡胶、服装、马车等等商品层出不穷……种种迹象,让刘娥意识到把施平留在中原,恐怕他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

杀了施平又投鼠忌器,刘娥担心引起他背后势力的叛乱,破坏国家的稳定。留着又成了块烫手的山芋。施平交出玉牒,表现出来的诚意让刘娥安心不少。她虚心请教,并最终采纳了首辅吕夷简的建议。干脆把施平踢到南方,提举一直没什么起色的广南东路市舶司。这样一来,既可以让施平避免被辽国招纳,又可以让他发挥经济之才,为朝廷打开海上贸易,开拓财源、增收市舶之利。

………

天圣六年,二月二,龙抬头。

这天清晨,施平按老习惯早早起了床,坐上马车出了广州城,他来到珠江口的海岸边登高遥望,但见茫茫海平线灰蒙蒙的涌出一轮血红的朝阳,将南边一带峥嵘的云团镀成紫红色。海面上浪涛不安地喧嚣着排空峙立,泛着白沫,裹着海藻,一次比一次更有力地撞击礁石,推向沙滩。

施平来到广州已经大半年了,当时走的匆忙,如今陪伴在身边的只有憨牛、简三郎等区区几个人。拴柱留在了仙云山庄当总管,与简大郎两人共同打理山庄的各项事物。屯田营由三司派来的官员接手了,施平只带走了他亲手培养出来的六十名少年,这些人将成为他未来团队的班子。老管家萧懿将陪同寇珠儿、墨儿等后续人员南下来广州汇合。

除了棉纺和橡胶这两个作坊留在了仙云山庄,其它的工厂和船坊这一次都会搬迁到广州,仅仅是机器和设备就足足装了八条船,加上运输人员的客船,组成了十九条蒸汽轮船的大船队,几乎把仙云山庄所有的运输力量抽调一空。这支庞大的船队从淮河入长江,出海后近海航行直达广州。

这时代没有通讯工具,具体什么时间到根本没办法确定。船队是今年正月初五出发,算算日子也快要到了。这些轮船全部都是内河船,虽然临行前都做了改造,但还是有些风险的。所以这段日子,施平会天天跑到海边张望。

有读者问了,狄青呢,他也会来广州吗?临行前,兄弟四人聚在一起开了个恳谈会,每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狄青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霍去病一样的将军,施平不想改变狄青的成长轨迹,所以很支持他去追逐梦想。于是狄青便重新回到了京城。

回到正文之前,有个小插曲不得不提。临别时,施平去拜访曹玮,毕竟这是自己唯一的亲人,这一次也许是永别,再也没有机会相见了。施平还是带上了狄青,也算是种缘分吧,这是狄青第二次去曹家了。也许是名将的直觉;也许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也许是看到了狄青的潜质;总之,不知道出于哪种原因,曹玮见到狄青后,当场就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曹倩许配给了狄青,态度十分坚决,不答应还不行。

这可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在施平的撮合下,狄青扭扭捏捏成了曹玮的准女婿,婚期就定在了今年。别看曹倩只是个庶女,由于曹玮对她母亲的宠爱,曹倩在曹家中的地位并不低,加上自己很乖巧,也非常受宠。

还真是朝中有人好做官。狄青成了大宋第一将门的准女婿,身价立马飙升,仕途也变得光明。有了曹家的关照,再加上狄青洛阳剿灭水匪的功劳,狄青摇身一变成为禁军中最精锐骑军的马步军都指挥使,手下有了一个都的精锐骑兵。

这个身份可比狄青在原时空起步的位置高太多了,年仅十九岁的狄青可谓是前途无量。人人都为狄青高兴,只有施平有些忐忑,他和狄青是结义兄弟,现在又成了姻亲。狄青成了曹氏的女婿,再不会像原时空那样被将门排挤和打压,即使文官想要压制他,韩琦和文彦博之流想像原时空那样对付狄青,临了也会多些顾忌。

早在宋真宗年间,类似“好铁不当钉,好男不当兵”的言论已经甚嚣尘上了。施平知道,再过十来年,此种习气也逐渐扩散为社会共有的陋习,连陪唱卖笑的妓女都看不起舞刀弄枪的军人。原时空有一次韩琦宴上,妓女白牡丹为狄青斟酒,她当着众人的面说:“劝斑儿一杯”,讽刺他面有黥文,狄青颜面无存,第二天让人笞打了白牡丹一顿泄愤。

想想看,连真定的妓女都不赏狄青的脸,那更别提手持军符的主帅韩琦了,狄青的旧部焦用被韩琦当着他的面处死,狄青被吓得直哆嗦,呆滞了很久,忧恐被韩琦一起杀掉。原时空,狄青取得枢密使这个执政的高位后,他不无憾恨地说:“韩琦功业和官职和我一样,我只是比他少了一个进士及第的出身!”

在这个时空,狄青现在成了将门中的后起之秀,肯定不用十几年后遇到范仲淹才能发迹了。韩琦今年才考上进士,而狄青已经是都指挥使了,即使韩琦将来依然当了主帅,恐怕也不敢在狄青面前如此嚣张了。这帮文官其实都是看人下菜的,狄青原时空吃亏就吃亏在出生草根,没有深厚的背景。真正有背景的将门,文官还是不敢欺负的。

这些年,施平这家伙不仅传授狄青后世新编的《孙子兵法》,还把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上对付北方骑兵的内容也一股脑的传授给了他。《春秋》这类书也是要读的,至于《三国演义》那只是消遣。《厚黑学》和《职场心理学》之类涉及权谋的内容也是要教一点,免得将来狄青像原时空那样,因文官无耻的迫害,而焦虑过度而死,只活了四十九岁。狄青比原时空从范仲淹那里学的内容杂多了,称得上是文武双全。这些改变,对狄青未来的成长是好,还是不好?施平至今也没有底。如今木已成舟,后悔也没有用啊,顺其自然吧!

言归正传。去年接到圣旨后,施平第二天一早就出发赶回了新野。当他把自己被放逐到广南不许回中原这事告诉寇珠儿,让寇珠儿自己做出选择后,寇珠儿当场决定现在就嫁给施平成为他的妻子,并誓言今后不管去哪里,两人生死与共。施平很感动,虽然寇珠儿不如墨儿跟他亲近,但知心的女人难觅,咱也不矫情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